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村民自治发展中的地方创新-基于浙江经验的分析

村民自治发展中的地方创新-基于浙江经验的分析

作者:卢福营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258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11.5(2.3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21.1(4.3折)定价  ¥4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村民自治发展中的地方创新-基于浙江经验的分析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107539
  • 条形码:9787516107539 ; 978-7-5161-0753-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村民自治发展中的地方创新-基于浙江经验的分析 本书特色

村民自治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也是党和国家大力推动的一项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和民主政治建设工程。无论是从理论上分析,还是从实践中考察,村民自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村民自治得以顺利推进的基础性条件和动力。卢福营和应小丽编著的《村民自治发展中的地方创新》通过对发生在浙江省省域范围的若干代表性案例的调查与分析,描述村民自治发展中的地方创新过程与结果,探讨影响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相关因素,以促进村民自治的良性发展。

村民自治发展中的地方创新-基于浙江经验的分析 内容简介

《村民自治发展中的地方创新:基于浙江经验的分析》主要内容包括:村民自治地方创新:含义与特征、创新的环境:宏观背景与地方因素、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宏观背景、嵌入浙江村民自治制度创新的地方性因素、创新的动因:内在矛盾、社会需求与上级要求等。

村民自治发展中的地方创新-基于浙江经验的分析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的缘由 二村民自治制度创新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选择 (二)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上篇总体分析 一村民自治地方创新:含义与特征 (一)地方创新的内涵 (二)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界定 (三)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特点 二创新的环境:宏观背景与地方因素 (一)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宏观背景 1.正在探索的村民自治制度 2.迅速发展的农村经济社会 3.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变与宏观政策的调整 (二)嵌入浙江村民自治制度创新的地方性因素 1.民营经济的发展与经济能人的崛起 2.有限理性的有为政府 3.务实创新的区域文化 4.大规模的农村人口流动 三创新的动因:内在矛盾、社会需求与上级要求 (一)创新的根本原因 1.日益扩大的民主参与需求与制度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 2.不断增长的民主发展需求与相对滞后的民主发展环境之间的矛盾 3.逐渐提升的服务需求与自我服务发展落后的矛盾 (二)创新生成的直接原因 1.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需求 2.上级政府的号召与要求 四创新的主体:多层次结构、多元性协同 (一)创新主体的构成 (二)见识与动机:创新的启动者 (三)权力与能力:创新的领导者 (四)合作与知识:创新的组织者 1.创新组织者应当是一个具有较强合作性的团队 2.创新组织者需要具有特定的专门知识 (五)多元与协同:创新的参与者 五创新的过程:运作环节、关联因素 (一)创新的运作环节 1.创新的提出 2.创新的生成 3.创新的实施 4.创新的总结 5.创新的推广 (二)影响创新活动的主要因素 1.创新主体的个人特征和组织状况 2.创新的项目特征 3.创新的环境因素 4.创新承受者的情况 六创新的结果:绩效、影响与扩散性 (一)创新的绩效 1.创新的效果 2.创新的效率 (二)创新的社会影响 1.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民主效应 2.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秩序效应 3.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发展效应 (三)创新的扩散性 1.创新的可持续性 2.创新的可复制性 七创新的地方性:区域特色与浙江经验 (一)重视力量整合,突出多主体协同,探索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有效路径 (二)重视民主参与,突出沟通与协商,探索民主决策的有效形式 (三)重视机制建设,突出依制治村,探索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四)重视权力监督,突出组织与制度,探索民主监督的有效方式 (五)重视治理优化,突出干部与结构,探索村级组织建设的有效办法 (六)重视功能拓展,突出便民服务,探索服务型乡村治理的有效载体 八创新的发展:未来走向与促进策略 (一)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发展走向 1.健全“四个民主”协调发展机制将依然是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重要内容 2.培育村民自治素养将是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落脚点 3.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将是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重要生长点 4.优化组织结构将是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重要命题 (二)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促进策略 1.构建合理、有效的创新评价机制 2.实施以民为本的创新推进策略 3.正确把握创新的“度”、“利”、“实” 4.夯实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社会基础 下篇个案调查 一村级民主监督制度的创新与实践 ——武义县后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调查 (一)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创新的缘起 (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建构及其创新意义 1.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主要内容 2.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创新意义 (三)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实际运行及其绩效 1.初创阶段(2004年6月-2006年上半年) 2.完善阶段(2006年下半年至今) (四)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运作中的主要问题 (五)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建议 二性别平等取向的女村委专职专选制度与实践 ——以浙江省金东区赤松镇第八届村委会选举为个案 (一)女村委专职专选的制度建构 1.地方政府对女村委专职专选的制度安排 2.村级组织对女村委专职专选制度的设计 (二)女村委专职专选的实践成效 1.增加了村委会成员中的女性人数和比例 2.唤醒了农村妇女的选举参与和竞争意识 3.促进了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 (三)女村委专职专选实践与制度的偏离 1.女村委专职专选制度设计的平等目标未能充分实现 2.女村委不能按制度设计要求代表农村妇女利益 (四)女村委专职专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提升女村委专职专选制度创新的民众认同 2.发挥政府在促进农村妇女参与和男女平等中的主动性 3.找准提高农村妇女社会地位的立足点 三协同服务: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创新模式——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岱西镇调查 (一)新时期乡村治理面临的新挑战 (二)协同服务: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整合型模式 (三)创新中的突破与成效 1.实现了农村基层组织的重构 2.创新了农村基层社会的协同服务机制 (四)讨论与思考 四程序整合:后选举阶段的民主机制创新——浙江省天台县村级民主治理五步法调查 (一)民主治理五步法的产生与发展 1.民主治理五步法的创新背景 2.民主治理五步法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二)民主治理五步法的主要内容 1.民主提案 2.民主议案 3.民主表决 4.公开承诺 5.监督实施 (三)民主治理五步法的特点与创新之处 1.系统集成,形成闭合的制度链 2.简便实用,具备较强可操作性 3.机制包容,吸纳民众广泛参与 4.因农制宜,体现乡土社会管理特色 (四)民主治理五步法创新的主要成效 1.构建了程序化、规范化的后选举时代村级民主管理机制 2.促进了乡村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3.保障了农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形成了民主参与的习惯 (五)讨论与思考 1.有效的村务监督依然是一个有待探索的难题 2.构建后选举阶段民主管理的长效机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五协商民主取向的村民公共参与制度创新——浙江省常山县民情沟通日制度调查 (一)民情沟通日制度建构的协商型村民公共参与 1.公共性和公开性 2.平等性和广泛性 3.商议性和互动性 (二)民情沟通日制度的创新意义 (三)协商型村民公共参与的生成逻辑 (四)协调型村民公共参与实践中呈现的主要问题 六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制度化——以新昌石磁村的乡村典章创新为例 (一)石磁村乡村典章的形成过程 1.乡村典章产生的契机 2.乡村典章的制定过程 (二)石磁村乡村典章的制度化 1.初步实现制度化的制度 2.制度化程度仍然较低的制度 3.难以判断制度化情况的制度 (三)实现村民自治地方创新制度化的条件 (四)如何推进村民自治地方创新制度化 七村民自治制度创新中的地方政府——以浙江省金华市村干部创业承诺制为个案 (一)村干部创业承诺制的由来与发展 1.村干部创业承诺制的萌芽(20世纪90年代初) 2.村干部创业承诺制的探索(1996年至2002年) 3.村干部创业承诺制的推进(2003年至2007年) 4.村干部创业承诺制的深化(2007年底至今) (二)村干部创业承诺制创新中的地方政府角色 1.创新制度的设计者 2.创新实践的组织者 3.创新过程的监督者 4.创新活动的保障者 (三)地方政府主动推动村民自治制度创新的动因 1.村民的诉求 2.村民自治制度自身发展的要求 3.地方政府的业绩追求 (四)讨论与思考 1.找回政府:村民自治背景下地方政府的乡村管理功能 2.村民自治制度创新中的地方政府行为选择 八从“软监督”转向“硬监督”的一项尝试 ——浙江省柯城区航埠镇两监督一赔偿改革调查 (一)两监督一赔偿的改革方案 (二)两监督一赔偿改革的积极效应 (三)两监督一赔偿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两监督一赔偿制度创新中的地方政府主动性 九自我服务:村民自治的拓展与创新 一浙江省上虞市新戴家村“四不出村”工作法调查 (一)“四不出村”工作法的缘起与发展 1.“四不出村”工作法的缘起 2.“四不出村”工作法的演变过程 (二)“四不出村”工作法的主要内容和运作方式 1.“四不出村”工作法的主要内容 2.“四不出村”工作法的运行机制 (三)“四不出村”工作法的创新性 1.创新了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理念 2.创新了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机制 3.创新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功能 (四)思考与讨论 1.服务型自治组织的培育是拓展村民自治的重要路径 2.村民自治发展中的创新既要主动又要务实 十契约自律:村干部问责制度的创新——浙江省金华市村干部辞职承诺制调查 (一)地方政府建构的村干部辞职承诺制 (二)村干部辞职承诺制创新的成效 1.强化了村干部说到、做到的自律责任意识 2.改变了村干部干好干差一个样的不良局面 3.破解了村干部能上难下的现实难题 (三)村干部辞职承诺制创新成功的基础和条件 1.充足的创新动力 2.成熟的实践基础 3.广泛的民众支持 十一“3+1”:村庄治理模式的创新——浙江省C市溪村的调查 (一)制度创新的缘起 (二)“3+1”制度模式的构架 1.组织的组成人员 2.组织的功能设置 3.组织之间的权力关系 (三)“3+1”制度的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村民自治发展中的地方创新-基于浙江经验的分析 作者简介

卢福营,男,1962年出生,浙江嵊州市人,博士、教授。1983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政史专业,留校任教,曾担任浙江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原法政经济学院)副院长、院长。2006年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专业博士毕业,2010年调入杭州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工作。兼任浙江省社会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中国乡村史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社科规划专家组成员,先后入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浙江省政治学教学名师,并担任华中师范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兼职硕士导师。近年来,主要从事当代中国农村问题,特别是乡村治理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农民流动与分化、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了10多项国际合作、国家和省部级相关科研项目,出版专著(含合著)10多部、主编和参编教材3部、发表论文和调研报告100多篇。 应小丽,女,浙江永康市人,博士、教授。2008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就读于杭州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分别获得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现为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国家社科规划项目等8项;出版专著《草根政治:农民自主行为与制度变迁》。近年在《政治学研究》、《中共党史研究》、《中国农村观察》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目前主要从事基层治理、中国农村政治发展问题、地方政府等研究。先后入选浙江师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