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犯罪研究

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犯罪研究

作者:严励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422页
本类榜单:法律销量榜
中 图 价:¥35.3(7.2折) 定价  ¥4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犯罪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1172551
  • 条形码:9787301172551 ; 978-7-301-17255-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犯罪研究 本书特色

《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犯罪研究》:犯罪学的犯罪概念何以可能——犯罪学本体理论建设的反思性研究犯罪学研究的路径选择——兼论犯罪学的学科地位再论犯罪学研究的路径选择——以中国犯罪学研究为视角犯罪学认识论初探关注人本质意义上的犯罪学价值取向研究——犯罪学价值取向的有无与初探我国控制与预防犯罪的回顾与思考新时期控制与预防犯罪的基本方针新时期控制与预防犯罪的基本策略新时期控制与预防犯罪的具体对策反洗钱犯罪法律对策研究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防制对策初探

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犯罪研究 内容简介

以刑事一体化为视角对刑法进行研究是继李斯特“整体刑法学”、甘雨沛“全体刑法学”之后,储槐植教授提出的一种刑法研究方法论。借用储槐植教授的方法论,作者从事实、价值、规范三个层面,即从犯罪学、刑事政策学、刑法学等三个学科交叉的视角,对当代犯罪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反思。在犯罪学基本理论方面,通过犯罪学本体论的反思,揭示了中国犯罪学研究路径的局限性,提出了实现犯罪学整合,创造犯罪学自给自足的知识体系,建构本体犯罪学的设想;通过对控制与预防犯罪方针、基本策略和具体策略的分析,提出了新时期控制与预防犯罪的设想;通过对洗钱犯罪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剖析,提出了建设性的预防和控制犯罪思路。在刑事政策论中,通过对刑事政策的历时性考察,梳理了刑事政策的概念和结构层次,以及与公共政策的区别,为刑事政策准确定位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刑事政策的理性思辨,揭示了刑事政策的批判理性与理性批判,论证了刑事政策的价值日标:自由、秩序、正义、效益,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对刑事政策的模式分析,提出了国家本位型、国家·社会双本位型、社会本位型三种理想类型。同时,运用刑事政策的基本原理对“非刑罚化”与“刑罚化”、“严打”、轻刑犯非监禁处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刑事政策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刑法论中,主要对刑事法律观念的转换、劳动权刑法保护等问题进行探讨。

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犯罪研究 目录

**编 犯罪论一、犯罪学基本理论犯罪学的犯罪概念何以可能——犯罪学本体理论建设的反思性研究犯罪学研究的路径选择——兼论犯罪学的学科地位再论犯罪学研究的路径选择——以中国犯罪学研究为视角犯罪学认识论初探关注人本质意义上的犯罪学价值取向研究——犯罪学价值取向的有无与初探二、犯罪控制与预防我国控制与预防犯罪的回顾与思考新时期控制与预防犯罪的基本方针新时期控制与预防犯罪的基本策略新时期控制与预防犯罪的具体对策三、具体犯罪类型研究反洗钱犯罪法律对策研究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防制对策初探第二编 刑事政策论一、刑事政策基本理论刑事政策的批判理性——刑事政策的理性思辨之一刑事政策的理性批判——刑事政策的理性思辨之二刑事政策的价值目标——刑事政策的理性思辨之三刑事政策价值目标的追问——刑事政策的理性思辨之四我国刑事政策的价值追问——刑事政策的理性思辨之五刑事政策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刑事政策模式研究之一国家本位型刑事政策模式的探讨——刑事政策模式研究之二国家·社会双本位型刑事政策模式的探讨——刑事政策模式研究之三社会本位型刑事政策模式的探讨——刑事政策模式研究之四我国国家本位型刑事政策之反思——刑事政策模式研究之五二、刑事政策专题研究“非刑罚化”与“刑罚化”——论刑罚的退守与进攻刑事政策视野中“严打”的理性审读轻刑犯非监禁处遇的刑事政策思考三、综合治理刑事政策研究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的探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建设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运行论第三编 刑法论刑事法律观念的转换我国劳动权刑法保护研究“《刑法》第399条第4款”之合理性探讨——从罪数形态的维度进行分析人名索引主题词索引后记
展开全部

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犯罪研究 节选

《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犯罪研究》内容简介:以刑事一体化为视角对刑法进行研究是继李斯特“整体刑法学”、甘雨沛“全体刑法学”之后,储槐植教授提出的一种刑法研究方法论。借用储槐植教授的方法论,作者从事实、价值、规范三个层面,即从犯罪学、刑事政策学、刑法学等三个学科交义的视角,对当代犯罪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反思。在犯罪学基本理论方面,通过犯罪学本体论的反思,揭示了中国犯罪学研究路径的局限性,提出了实现犯罪学整合,创造犯罪学自给自足的知识体系,建构本体犯罪学的设想;通过对控制与预防犯罪方针、基本策略和具体策略的分析,提出了新时期控制与预防犯罪的设想;通过对洗钱犯罪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剖析,提出了建设性的预防和控制犯罪思路。在刑事政策论中,通过对刑事政策的历时性考察,梳理了刑事政策的概念和结构层次,以及与公共政策的区别,为刑事政策准确定位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刑事政策的理性思辨,揭示了刑事政策的批判理性与理性批判,论证了刑事政策的价值目标:自由、秩序、正义、效益,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对刑事政策的模式分析,提出了国家本位型、国家·社会双本位型、社会本位型三种理想类型。同时,运用刑事政策的基本原理对“非刑罚化”与“刑罚化”、“严打”、轻刑犯非监禁处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刑事政策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刑法论中,主要对刑事法律观念的转换、劳动权刑法保护等问题进行探讨。

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犯罪研究 相关资料

犯罪学的功绩在于,它将法定犯罪的规范意义、价值意义悬置之后,发现了“犯罪”不依赖规范意义、价值意义而独立存在的事实意义:犯罪是有规律的客观存在,从而正确指出要想预防和控制犯罪就必须立足于作为客观事实的犯罪行为、犯罪现象的规律性,这才是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内在根据。从更深的层次看,犯罪学对“犯罪”事实纬度的发现与强调,实际上指明了犯罪的法定化(立法与司法)不应满足于伦理上的正当和逻辑上的有效,它必须深入法律所针对的作为客观事实的犯罪所具有的内在规律,实现作为人造物的法律与自然物的规律之间的和谐。由此,刑事实证学派展开了对刑事古典学派全面的批判。但需注意,刑事实证学派并未将犯罪泛化为越轨行为,它关注的仍旧是刑事犯罪,只不过是从认定犯罪转变为认识犯罪。可以说犯罪学诞生于犯罪研究的认识论转向而非本体论重建,它所提出的犯罪概念指的无非是分离了规范因素、价值因素之后的“犯罪”这一标签下的事实,对这种“裸事实”的规律的认识及利用便构成犯罪学的全部内容。犯罪学的工作主要是奠定犯罪化和非犯罪化的有效性得以验证的客观基础,使预防和控制犯罪成为可以操作、可以检验的技术性活动,最终使整个刑事制度奠定于牢固的科学理性的基石而非变幻莫测的人文精神、哲学思辨的云端。实际上,犯罪学与刑法学一样也是启蒙以来的理性精神在刑事领域内的体现,如果说刑法学重在支撑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犯罪学支撑的就是刑法的社会防卫机能,它们共同促进了刑法的理性化和人性化。就犯罪学的起源看来,法定犯罪或者刑事犯罪是犯罪学犯罪概念的核心内容,以此为指向的犯罪学也确实在刑事法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现代刑事法科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犯罪学依旧以预防和控制犯罪为使命,它就必须立足于刑事法领域,以刑事犯罪或者说具有刑事意义的犯罪为研究重点,这不但是因为刑事犯罪具有的高度破坏性和危险性使其成为最需要认识和控制的“犯罪”。

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犯罪研究 作者简介

严励(阎立),男,1954年3月生,吉林省长春市人,1998年、2002年在吉林大学法学院分获硕士、博士学位。1989年被聘为副研究员,1992年被聘为研究员,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上海政法学院副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预防犯罪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警察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信访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监狱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法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委员。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巴黎第二大学访问教授。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发表论文15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荣获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优秀成果一等奖:吉林省青年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与宣传优秀成果一等奖(2004年)、三等奖(2009年);上海市育才奖(2004年);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006年);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