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皇帝的瓷器-景德镇出土明三代官窑瓷器珍品荟萃-(全2册)

皇帝的瓷器-景德镇出土明三代官窑瓷器珍品荟萃-(全2册)

作者:赵月汀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出版时间:2010-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全2册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456.0(9.5折) 定价  ¥48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皇帝的瓷器-景德镇出土明三代官窑瓷器珍品荟萃-(全2册) 版权信息

  • ISBN:9787801869739
  • 条形码:9787801869739 ; 978-7-80186-973-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皇帝的瓷器-景德镇出土明三代官窑瓷器珍品荟萃-(全2册) 本书特色

《皇帝的瓷器:景德镇出土"明三代"官窑瓷器珍品荟萃(套装上下册)》是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

皇帝的瓷器-景德镇出土明三代官窑瓷器珍品荟萃-(全2册) 内容简介

为把这次特展办成一次“精彩、难忘、安全”的艺术盛会,笔者曾先后在2009年7月和9月份两度前往景德镇考察和遴选展品,并会同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了认真商议。为配合这次特展,编辑出版这部中国古陶瓷艺术巅峰之作大型图册《皇帝的瓷器——景德镇出土“明三代”官窑瓷器荟萃》,奉献给广大读者。著名古陶瓷专家刘新园先生为本书撰写了考古研究文章;国际上*著名的古陶瓷研究专家,大英博物馆亚洲部主任康蕊君女士撰写了精彩的序;景德镇陶瓷考古所李一平、江建新两位先生对展品的遴选、图录的说明给予了精心的指导;上海博物馆王运天先生对展品的摄影、编辑给予了很大帮助。这一切说明此书具有很高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学术研究价值。笔者相信本书的编辑出版会对古陶瓷研究专家、收藏家和古玩爱好者进一步研究、断代、鉴常“明三代”官窑瓷器,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皇帝的瓷器-景德镇出土明三代官窑瓷器珍品荟萃-(全2册) 目录

《皇帝的瓷器——宣德、成化卷》
《皇帝的瓷器——永乐卷》
展开全部

皇帝的瓷器-景德镇出土明三代官窑瓷器珍品荟萃-(全2册) 节选

《皇帝的瓷器:景德镇出土"明三代"官窑瓷器珍品荟萃(套装上下册)》分为:《皇帝的瓷器:景德镇出土"明三代"官窑瓷器珍品荟萃:永乐卷》和《皇帝的瓷器:景德镇出土"明三代"官窑瓷器珍品荟萃:宣德、成化卷》。《皇帝的瓷器:景德镇出土"明三代"官窑瓷器珍品荟萃(套装上下册)》写的是为把这次特展办成一次“精彩、难忘、安全”的艺术盛会,笔者曾先后在2009年7月和9月份两度前往景德镇考察和遴选展品,并会同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了认真商议。为配合这次特展,编辑出版这部中国古陶瓷艺术巅峰之作大型图册《皇帝的瓷器——景德镇出土“明三代”官窑瓷器荟萃》,奉献给广大读者。著名古陶瓷专家刘新园先生为《皇帝的瓷器:景德镇出土"明三代"官窑瓷器珍品荟萃(套装上下册)》撰写了考古研究文章;国际上*著名的古陶瓷研究专家,大英博物馆亚洲部主任康蕊君女士撰写了精彩的序;景德镇陶瓷考古所李一平、江建新两位先生对展品的遴选、图录的说明给予了精心的指导;上海博物馆王运天先生对展品的摄影、编辑给予了很大帮助。这一切说明此书具有很高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学术研究价值。笔者相信《皇帝的瓷器:景德镇出土"明三代"官窑瓷器珍品荟萃(套装上下册)》的编辑出版会对古陶瓷研究专家、收藏家和古玩爱好者进一步研究、断代、鉴常“明三代”官窑瓷器,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皇帝的瓷器-景德镇出土明三代官窑瓷器珍品荟萃-(全2册) 相关资料

插图:二、甜自器从1982年开始至今,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先后在明御厂故址发现了大量的永乐官窑瓷器,现对永乐御厂的主要产品及其特点略作介绍如下:所谓“甜白器”,即指瓷胎细白,瓷釉呈半木光,色泽异常温润的一种瓷器。如果说宋代的青白瓷因其透明度高、光泽度强而给人以不够含蓄的感觉,元代的枢府白釉又显得过分痴呆和粗糙的话,那么永乐甜白瓷则是一种既温润而又庄重,既精细而又含蓄,在过去的时代不曾有过的白釉瓷。前些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李家治、陈士萍对永乐甜白瓷进行过物理与化学方面的测试,他们认为永乐甜白瓷特有的那种“光莹如玉”的质感,是因“釉中含有多量的微细的残留石英颗粒和一定量的云母残骸而形成的”,说它在“釉的组成、结构和外观”既不同于元代,又不同于明代其他时期的白瓷,从而形成真正的“一代绝品”。‘’’1982年我们在珠山路发掘出大量的永乐白瓷,其器型可分如下几类:1.碗盘与高足杯类碗类以墩子式最多,外壁刻折枝花果,它与洪武和以前的同类器物相异处在于碗壁高、圈足比较小(和宣德比)、挖足比洪武的深而薄、足内有刷釉或荡釉的痕迹,早期多刷釉,晚期则全为荡釉。盘类早期多折沿锥花盘,晚期则多敛口浅盘。高足杯类一反元代与洪武旧式,足部变矮,下腹缩小,口径增大,足内满釉,并首次出现刻或印“永乐年制”四字篆文款,杯内壁有印花龙纹、八吉祥及花卉纹,小酒杯与洪武造型相近,但直径大大缩小;花口折沿杯托较洪武为薄,洪武杯托底心有一凸起的圆线做承杯之用,而永乐杯托仅仅只有一阴刻圆线。茶盏为撇口小底,显然仿自宋代的斗笠盏。盏托和宋代的大异,倒和元大都出土的元青花盏托较相似,但托盘比元代的小,托座又比元代的高。2.祭器类有各式的爵,其柱与足有高、低之分,爵下腹外有的安环,有的无环,形式较多样。(z)但足的外撇幅度比元代小,晚期有青花龙纹爵出土,较早期更为精巧细薄。豆,其上部如折腰碗,外壁有一凸起弦纹,足柱上有缀珠纹四道,下端作半球状,外刻单线莲瓣,内作臼形而无釉,与元代的某些瓶罐的挖足形式相同。该器未见传世品。平底双环盖皿(图版),器胎薄而规整,很可能是作为簋的祭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