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工程科技的实践者-院士的人生与情怀-第二册 上下

工程科技的实践者-院士的人生与情怀-第二册 上下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全2册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71.0(5.5折) 定价  ¥12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工程科技的实践者-院士的人生与情怀-第二册 上下 版权信息

  • ISBN:9787040292428
  • 条形码:9787040292428 ; 978-7-04-029242-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工程科技的实践者-院士的人生与情怀-第二册 上下 本书特色

《工程科技的实践者:院士的人生与情怀(第2册)(套装上下册)》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工程科技的实践者-院士的人生与情怀-第二册 上下 内容简介

2007年7月,《工程科技的实践者——院士的人生与情怀》出版以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中国工程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认为,该书对弘扬科学精神,宣传院士的高尚学风与品德,教育年轻的科研人员很有意义,便决定出版第二册。
  第二册收录了撰写136位院士故事的稿件,生动地反映了院士们在工程科技的不同岗位上,孜孜以求,兢兢业业,为祖国工程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生经历。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长期以来,两院院士作为全国科技大军的领军人物,崇尚科学,敬业奉献,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两院院士真正是祖国和人民的骄傲!”

工程科技的实践者-院士的人生与情怀-第二册 上下 目录

工程科技的实践者:院士的人生与情怀(第2册)(上册)
 汽车科技的开拓者——记郭孔辉院士
 听院士讲过去的故事——记黄旭华院士
 用一生结缘中国电力电子事业——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槱生
 振动专家的振动人生——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文虎
 不懈动力,永恒追求——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洲
 中国两代导弹驱逐舰设计专家潘镜芙
 材料工程领域的耕耘者——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涂铭旌
 开拓创业拼搏攀登——张福泽院士自述
 辛勤耕耘六十载航天教育著华章——记我国飞行力学专家陈士橹院士
 科学人生复合之才——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
 电力机车的情怀——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
 大漠飞鹰——记我国著名无人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煦将军
 ……
工程科技的实践者:院士的人生与情怀(第2册)(下册)
 阳光远照育栋梁——记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光远
 质朴人生矢志不移——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梁应辰
 治江事业的亲历者——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专家文伏波
 项海帆:扎实奋斗努力建设桥梁强国——中国大桥自主建设50周年(1958-2008)回望
 岩土工程专家——周镜
 中国心抗震情——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厚群 
 工程爆破技术专家——冯叔瑜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熙龄研究员
 李圭白院士和中国的城市给水排水事业
 胸怀天下济苍生志在穿越永攀登——王梦恕院士的人生与情怀
 吴良镛:殚精竭虑谋万家居
 平凡的工作岗位闪烁着人生风采——记周君亮院士
 功勋著桃李芳师风传——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赵国藩教授
 一辈子在清华——专访李道增院士
 为现代钢结构学科建设奋斗不息——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沈世钊
 勇敢探索开拓前行——陈志恺院士自述
 ……
展开全部

工程科技的实践者-院士的人生与情怀-第二册 上下 节选

《工程科技的实践者:院士的人生与情怀(第2册)(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2007年7月,《工程科技的实践者——院士的人生与情怀》出版以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中国工程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认为,该书对弘扬科学精神,宣传院士的高尚学风与品德,教育年轻的科研人员很有意义,便决定出版第二册。第二册收录了撰写136位院士故事的稿件,生动地反映了院士们在工程科技的不同岗位上,孜孜以求,兢兢业业,为祖国工程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生经历。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长期以来,两院院士作为全国科技大军的领军人物,崇尚科学,敬业奉献,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两院院士真正是祖国和人民的骄傲!”

工程科技的实践者-院士的人生与情怀-第二册 上下 相关资料

王光远院士和他的学生也有很多故事。比如现为大连理工大学校长的欧进萍院士。1983年,欧进萍考上了王光远的博士研究生。也许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对别人来说只是一个空泛的概念,但在王光远眼中,它却实实在在有着具体的体现。举例来说,如果当时教给学生的是“3”,但学生却能由“3”自行推导出“4”,那么,这个学生就具有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在王光远的眼中,欧进萍正是这样的学生。除创新能力外,欧进萍的勤奋也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个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却能保持旺盛精力的人。从上学到现在,他日日如此,年年如此,已几乎成了习惯。从读博士到读博士后,欧进萍有几件事情给王光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博期间,王光远派欧进萍去美国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会议期间,由于欧进萍的出色表现,美国教授想出高薪把他留下。他打回电话问老师该怎么办。王光远就说,如果换成他,他一定选择回国,中国人的事业还是在中国。听了老师的话,欧进萍第二天就去买了回国的飞机票。博士毕业那年,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讲,欧进萍这个南方人选择回南方都是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但他却说,还要继续跟随老师学习。他留在了哈尔滨。虽然不久他就被国务院评定为博士生导师,但他跟随王光远的学习却始终没有间断过。欧进萍44岁当选为院士,是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迄今为止年纪最轻的院士。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是老院士王光远留给学生的最大提醒和最深教诲。履历表上学历至今还是中专,通过不懈的努力,如今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的建筑抗震专家周锡元教授,在求学伊始曾经做过王光远院士的助手。1956年夏天,周锡元同24名同学一起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土木建筑研究所,进入了结构理论研究室。半年后,研究室划分课题组,他分到了王光远负责的小组,共5人,除王先生外,全是1956年分配到所的年轻人,他年龄最小。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