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李鸿章全传

李鸿章全传

作者:罗斌
出版社: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252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12.0(4.3折) 定价  ¥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李鸿章全传 版权信息

  • ISBN:9787806757765
  • 条形码:9787806757765 ; 978-7-80675-776-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李鸿章全传 本书特色

时势造就英雄,英雄造就时势。
  若李鸿章者,吾不能谓其非英雄也。
  虽然,是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也。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梁启超

李鸿章全传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八章,内容包括:大器生于望族、翰林变作绿林、官场扶摇路、兴洋务寻求强国之道;失先机 甲午兵败遭骂名、远涉重洋等。

李鸿章全传 目录

**章 大器生于望族
 一、李氏家族许家子
 二、刚猛的少年秀才
 三、三千里外觅封侯
第二章 翰林变作绿林
 一、书剑飘零
 二、投奔曾幕
 三、临危受命组淮军
 四、进驻上海,擢升江苏巡抚
 五、练兵练器
 六、抚用客将,遣散常胜军
 七、争功与让功
 八、剿捻主帅、钦差大臣
第三章 官场扶摇路
 一、功利之争
 二、首次政治危机
 三、历尽艰苦见功绩
 四、慎理天津教案,晋升直隶总督
 五、平息政朝
第四章 兴洋务寻求强国之道
 一、高瞻远瞩的洋务总纲
 二、军工业的兴起
 三、求强先求富的民用工业
 四、重视教育事业
 五、建设自己的海防力量
第五章 失先机甲午兵败遭骂名
 一、出兵朝鲜风雨欲来
 二、陆军败北平壤失陷
 三、战事骤起水师一朝尽丧
 四、被对手点名的议和特使
第六章 远涉重洋
 一、参加沙皇的加冕
 二、拜访“铁血宰相”俾斯麦
 三、李鸿章 英国之行
 四、李鸿章 的美国之行
第七章 风雨零落老臣心
 一、有名无权的“伴食宰相”
 二、做一个明眼的旁观者
 三、“倚重”勘河大臣
 四、柳暗花明又一村
 五、辛丑条约:九个月的沥血之旅
 六、报国恨无前著效,临终犹忆泪珠悬
第八章 李鸿章 家族
 一、李文安的家事和婚事
 二、李家首富李凤章 
 三、以武尚武的李鹤章 
 四、中年丧命的六弟
 五、长子李经方
 六、孝子李经述
 七、继承爵位的长孙李国杰
 八、晚清重臣也柔情
展开全部

李鸿章全传 节选

《李鸿章全传》内容简介:1840年后的晚清,国门洞开,风雨飘摇,主权沦丧、割地赔款接连不断,帝国列强横行无忌的瓜分中国。李鸿章作为晚清“破屋”的“裱糊匠”,作为辞令巧善的谈判者,作为守护着通往北京外交通道的忠实卫士,作为试图尽可能减轻因战争失败而导致外国施予的阶段性惩罚和折磨的周旋者,自然地成为清王朝唯一可藉以依托和不可缺少的人物。然而,历史剧本已经写好,在这个舞台上,无论李鸿章是进是退,郝免不了悲剧下场。千古功罪非议在,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具争议的人物之一,有关他的论著历来很多,但大都失之偏颇。只有结合当时的历史,我们才能客观公正的了解事情的真相。《李鸿章全传》结合非常丰富的史料,以精彩的文笔,深度的剖析了李鸿章如何从一个乡下秀才走向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巅峰,如何力挽大清国地位时的艰辛与无奈。

李鸿章全传 相关资料

代无人做官,缺少政治靠山,有钱没势,在村中也常受那些恶劣官绅的欺压,想入朝做官那就更加困难了。好在李椿善于和众人申辩,又懂些文墨,李家才得以保住家产和那片土地。由此而来,李椿悟出了一个道理:“力田习武”只能养自身,志大则可养千口。要想光宗耀祖,出人头地,只有进身士途才是最根本的途径。于是,李椿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长子殿华的身上。李殿华。字庆庵,虽谨尊父命,有心功名仕途,累年苦读,但学业似乎没大长进。加之少年多病,在两次乡试落榜后,他觉得自己不是那道儿上的人,于是便放弃考取功名的念头,回到乡村领着子孙一边种地一边教他们读书。他有近五十年都没有再进城一步,每天男耕女织,看着子孙读书倒也其乐融融。但因李氏宗族子孙越来越多,只凭祖上留下来的一些土地和家产,已显得家大业小,不够子孙享用,后来就分家而居。李殿华平素已养成随遇而安、与世无争的品性,在兄弟之间分家一事上,更是作长子之让,因此分得的土地财产并不多,负担很重。他花钱大方阔绰,又因治病花掉不少银两,在外边欠下不少债务,常有人上门来讨债,甚至每到年终的时候。要债的人多得如过江之鲫。李殿华是个很讲体面之人,对债务不躲不避,一时难以偿还,就跟别人说尽好话,求债主们多宽限几日,幸亏债主们大都通情达理。好言好语也就应付过去了。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过几天要债的人重来登门,李殿华脸上挂不住,无奈只能东奔西走,去一些家境还不错的亲戚好友那里讨借,想着他们不会定归还的期限,待日后慢慢偿还。但渐渐地亲友们也开始感到烦了,有的干脆就不再往来,见了李殿华都怕躲藏不及,担心再向他们借钱。当时幸好有一位叫周菊初的姑舅亲为人厚道,心底善良,愿意帮助李殿华一家,并劝告他要勤俭,再困难也要供儿孙上学读书。知书达理的李殿华自然深明其理,因为他自己有年轻时科举失败的教训。他不得不把希望再寄托到下一代身上,重视对几个儿子的培养,严格督促他们读书,希望他们能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也许老天爷不会辜负李家数代人的努力,会给他一个满意的结果吧。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