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城市环境综合观测与大气环境动力学研究

城市环境综合观测与大气环境动力学研究

作者:徐祥德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2-01
开本: 16开 页数: 436 页
本类榜单:科普读物销量榜
¥20.7(2.4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33.4(3.8折)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城市环境综合观测与大气环境动力学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2948245
  • 条形码:9787502948245 ; 978-7-5029-4824-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城市环境综合观测与大气环境动力学研究 本书特色

《城市环境综合观测与大气环境动力学研究》为国家科学技术部973项目研究专著。

城市环境综合观测与大气环境动力学研究 内容简介

《城市环境综合观测与大气环境动力学研究》,本书包括北京大气环境现场观测试验、城市边界层动力学特征等内容。

城市环境综合观测与大气环境动力学研究 目录

序前言**章 北京大气环境现场观测试验1.1 城市大气环境科学试验总体设计1.2 城市边界层动力结构观测1.3 城市边界层化学过程观测1.4 城市交通源影响观测第二章 城市边界层动力学特征2.1 城市辐射特征及其参数化2.2 城市边界层热力、动力结构2.3 城市边界层湍流结构特征2.4 城市边界层结构物理模型第三章 城市大气动力一化学过程三维结构模型3.1 城市边界层大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3.2 城市“冠层”大气污染“同位相”特征3.3 城市边界层SO2和NO2垂直分布结构3.4 城市边界层臭氧垂直分布结构及其影响因素3.5 城市大气污染气、粒态复合型空间特征3.6 城市大气污染过程边界层垂直结构3.7 大气动力化学过程三维结构模型第四章 城市气溶胶空间结构与相关模型4.1 气溶胶卫星遥感地面观测综合分析4.2 城市低层气溶胶垂直分布结构4.3 城市气溶胶化学成分特征4.4 城市气溶胶与气象要素、气体污染物相关性4.5 区域二次气溶胶数值模拟第五章 城市大气污染周边源影响域与源追踪模型5.1 城市群区域气溶胶卫星遥感一地面观测变分分析模型5.2 城市大气污染过程点一面时空变化特征5.3 城市大气污染过程周边源影响域及远距离输送模型5.4 水环境污染过程周边源影响模型第六章 城市热岛多尺度与山谷风效应6.1 城市热岛多尺度空间结构特征6.2 北京城市区域“尺度”演变的热岛效应6.3 卫星遥感综合分析城市群热岛特征6.4 城市热岛模拟试验6.5 城市区域山谷风和模拟试验第七章 城市雾过程时空特征与模拟7.1 城市区域雾过程边界层特征7.2 北京地区雾分布尺度特征7.3 城郊能见度和雾年际变化相关性7.4 雾过程数值模拟第八章 城市沙尘气溶胶与沙尘暴动力学特征8.1 风沙天气气溶胶特征8.2 北京地区沙尘暴过程气溶胶特征8.3 沙尘暴动力结构及远距离输送第九章 城市建筑群环境评估模型及模拟系统9.1 城市高大建筑群风环境模拟技术9.2 城市街谷尺度动力、热力结构数值模拟9.3 城市规划大气环境多尺度评估技术系统第十章 城市空气质量模式预报与源同化技术系统10.1 全国区域CMAQ模式空气质量预报模式技术系统10.2 CMAQMOs区域空气质量统计修正模型与预报技术10.3 区域大气污染模拟与预报模式源同化新技术10.4 卫星OMI产品源同化反演模型及其cMAQ空气质量模式应用10.5 全国区域紫外线模式预报技术第十一章 城市大气污染源贡献评估与调控模型11.1 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特征11.2 北京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活性组分与源特征11.3 城市能源相关污染源贡献模型和调控对策11.4 区域周边源贡献累积效应评估与源追踪技术第十二章 城市化环境气候效应12.1 城市化降水变化趋势12.2 区域气溶胶影响效应12.3 北京及周边城市群落气溶胶影响气候效应12.4 暖季中国东部气溶胶“影响显著区”的气候变化特征
展开全部

城市环境综合观测与大气环境动力学研究 节选

《城市环境综合观测与大气环境动力学研究》,本书包括北京大气环境现场观测试验、城市边界层动力学特征等内容。

城市环境综合观测与大气环境动力学研究 相关资料

插图:早在1974年,北京大学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独立开发了世界水平的光化学烟雾特征污染物过氧乙酰硝酸酯的监测方法,开发了我国最早的空气质量模型,在对兰州西固光化学烟雾的深入研究中,发现了有别于国外的光化学烟雾形成机理,这是中国大气环境化学的重要标志性成果,推动中国大气环境化学走向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随后,针对我国西南、华南、东南沿海的酸雨的成因,提出和证实了我国存在输送类型酸雨的观点,确证了氧化剂在酸雨形成中的作用,倡导了干沉降、大气碱性颗粒物以及细粒子的研究,是国际酸雨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成果对于制定我国酸雨的控制对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快速城市化导致大气污染日益严峻和复杂化。基于对中国大气污染综合分析的研究结果,唐孝炎于1997年首次提出了大气复合污染的概念、理论假设和研究框架,引起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浓厚兴趣,目前已成为我国大气复合污染控制的理论基础,并构建了以北京大学与环保部门为主体的大气复合污染控制机理科学试验研究与应用的跨部门、跨学科的学术团队。进入21世纪,针对大气复合污染问题,北京大学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大气臭氧和细粒子,围绕大气环境与全球变化和大气污染的健康效应,从城市、区域和全球尺度上开展系统的研究。特别是为解决中国三大城市群日趋严重的大气复合污染问题和保障北京奥运期间的空气质量,开展了长期和深入的研究,在过去5 a中组织了两项国际大气科学研究计划(PRIDE-PRD,CARE Beijing),开展了6次大型国际综合观测实验,在大气自由基化学、HONO和过氧化物的大气化学作用及其来源、气溶胶物理 化学一光学性质,大气新粒子形成,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制以及大气灰霾的成因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丰富了大气复合污染的基础理论,深化了对北京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大气复合污染状况及演变规律的认识,为开展大气复合污染区域联合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两项国际合作研究计划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本领域的高水平国际期刊《Atmospheric Environment》和《Journal of Geophysics Research》上先后出版了2个专刊,系统完整地介绍珠江三角洲和北京地区大气化学领域的学术成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