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世界尽头的奇迹

世界尽头的奇迹

作者:陈晓夏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73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7.2(4.9折) 定价  ¥3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世界尽头的奇迹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3101177
  • 条形码:9787303101177 ; 978-7-303-10117-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世界尽头的奇迹 本书特色

作者亲历人类探秘“不可接近之极”, 真情讲述刺激、梦幻的冰穹世界!
dome-a(冰穹a)是南极内陆距海岸线*遥远的一个冰穹,也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高的地区,气候条件极其恶劣,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国际上迄今还没有从地面进入dome-a开展过系统科学考察活动,是南极科学考察和研究的空白地区与制高点。——引自《中国第2 1次南极科学考察现场实施计划》
  dome-a是科学研究的巨大宝库。由于dome-a独特的高原地形特征,直接接受来自地球平流层大气的沉积,因此这里的冰盖是原始堆积形成的,储存着全球的气候和大气环境信息。dome-a也是南极冷源的中心区,在这里可望获得近期地球表面的*低温度。d0me-a不仅是世界上雪冰与大气环境监测、气象观测、日-地系统观测等独一无二的“科学观测站”,也是南极冰盖冰芯钻探仅存的*后一个理想地点,其科学意义是地球上其他任何科学观测站无法代替的。
  十三位中国勇士,四万里南极征程,国际公认的顶级探险科考队率先冲顶“人类不可接近之极”。
  “夜防海盗”的惊心魂魄,“魔鬼西风带”的抵死穿越,“冰裂隙”的命悬一线,“白化天”的生死考验……
  科考队随队记者带你用脚步丈量,沉寂万年的“人类不可接近之极”,生命的卑微与光芒、渺小与坚强、在未知的疆域盛放。

世界尽头的奇迹 内容简介

从20世纪末至今,我国共组织了6次南极内陆冰盖综合考察活动。其中,前3次重点开展了从我国南极中山站向冰穹a地区方向沿线的断面勘测调查工作,为实现我国南极考察登顶冰穹a并为开展南极内陆科学考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5年1月18日,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内陆冰盖科考队首次到达冰穹a地区*高点。这是我国第4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这次冰盖考察经历了高寒、缺氧、机械故障、白化天气、冰裂隙和暴风雪等种种困难,堪称是中国南极内陆冰盖考察史上*艰难的科考工程。

世界尽头的奇迹 目录

序一
 极地丰碑 人类壮举
序二
 为勇士喝彩
引子
 万年玄冰的诱惑
**章 向南,向南,雪龙出征
 **节 起航遭遇台风
 第二节 夜防南洋海盗
 第三节 在赤道上拔河
 第四节 踏上“印度洋花城”
 第五节 命悬“魔鬼”西风带
第二章 水晶雨的召唤
 **节 破冰船受阻
 第二节 直升机险情
 第三节 生死大转运
 第四节 队长“跨国求医”
第三章 人类不可接近之极
 **节 茫茫未知路
 第二节 冰裂隙探秘
 第三节 遭遇“南极死光”
 第四节 放弃雪地车
 第五节 机械师落泪
第四章 为了这一刻
 **节 极地大营救
 第二节 跨越南纬。
 第三节 冰穹a在这里
后记
活着,真好!
展开全部

世界尽头的奇迹 节选

《世界尽头的奇迹》内容简介:从20世纪末至今,我国共组织了6次南极内陆冰盖综合考察活动。其中,前3次重点开展了从我国南极中山站向冰穹A地区方向沿线的断面勘测调查工作,为实现我国南极考察登顶冰穹A并为开展南极内陆科学考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5年1月18日,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内陆冰盖科考队首次到达冰穹A地区*高点。这是我国第4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这次冰盖考察经历了高寒、缺氧、机械故障、白化天气、冰裂隙和暴风雪等种种困难,堪称是中国南极内陆冰盖考察史上*艰难的科考工程。

世界尽头的奇迹 相关资料

在中国南极昆仑站成功建站之际,陈晓夏把人类首次到达南极冰穹a的经历写出来非常有意义,读者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我国南极事业的发展历程,感受到“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南极精神”。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 陈连增   很高兴晓夏能把这段冰天雪地里的热血青春写出来,他所记录的内容是独家的第一手材料,通过文字与他分享南极之行的奇闻轶事和惊险刺激是一种快乐。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 张长明   由陈晓夏报道的《挺进南极冰盖最高点》特别节目,在追踪报道、持续播出的形式下,做到了报道时间长而不怠、报道内容多而不散、报道形式活而不乱,不仅出色地完成了重大的报道任务,而且探索出了一条科技节目动态传播的新路子,而这些都是陈晓夏在条件极端恶劣的极地和无人区完成的。         ——学者 于丹   南极归来、可可西里归来,我都采访过陈晓夏。我很羡慕晓夏在他年轻的记者生涯里能拥有我们今生都不可能拥有的宝贵经历,也盼望他在亲身体验过造物的伟大之后,能永远保持对生命、自然的敬畏与谦卑。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张越   被晓夏的书撞到了,不过撞得舒服,撞出不少兴奋和感慨。记者这个职业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起码不是什么人都能干好的。这个魅力无穷但又充满艰辛甚至危险的行业,需要一批有追求、有创意,而且非常执著的人来干。只有他们才能成为好记者、名记者。在物质和金钱崇拜时髦的今天,有这种执著和追求的年轻人不多,晓夏是其中的一个。         ——风凰卫视美洲台台长 吴晓镛   十年的青春,交织在爬冰卧雪的苦难和探究自然奥秘的梦想中,多少次放弃的念头,都被“梦想超越”的呼唤所泯灭。本以为从此以后冰雪和寒苦就只有回忆,可谁知晓夏的南极大作又让我心旌撩动,优美的文字和精彩的照片把我带回到20年前的岁月。好书之好会因人而异。本书对我而言就像一面时空魔镜,让我发现我自己。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总编 李栓科

世界尽头的奇迹 作者简介

陈晓夏,1977年生,现从事传媒运营管理工作。主要作品有大型高清纪录片《敦煌》(总制片人)、与BBC合拍大型高清纪录片《美丽中国》(Wild China,中方制片人)。先后获得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新闻技术工作者、全国优秀消防科普宣传工作者、中央电视台第六届“十优青年”、中央党校中直机关分校优秀学员、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纪念奖章和香港“极地精神”奖章等荣誉。其演讲被收入《北大讲座》、《从他们走到我们》等书。   2004年至2005年期间,陈晓夏作为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内陆冰盖队队员和央视随队记者,代表人类首次到达南极冰盖最高点,开创了行走体验类科考探险节目的电视新形态,被中宣部列为“时代先锋”在全国推广学习,所在报道组获得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五一劳动奖状”。   2005年,陈晓夏任中国科学院可可西里科考队副队长兼首席新闻官、中央电视台可可西里前方报道组组长,策划并带队报道了人类首次在青藏高原腹地可可西里无人区进行的大规模科考探秘活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