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教师教育课程系列教材: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教师教育课程系列教材: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作者:连榕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暂无
开本: 0开 页数: 464 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4.2(4.3折) 定价  ¥33.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教师教育课程系列教材: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3448233
  • 条形码:9787533448233 ; 978-7-5334-4823-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教师教育课程系列教材: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节选

bsp;序    舀
    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材的编写是教师教育的基础性
工作,是决定教师教育质量和合格教师培养的核心环节。当前,
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迎来了一个
全新的时代。那么,如何构建教师教育新的课程体系?如何编写
教师教育新的教材?我们的做法是:
    一、以新课程为导向,提高教师教育课程教材的针对性和适
应性
    我国于2001年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
立以来规模*大,*全面、*深刻,也将是*有影响的一次课程
改革。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课程改革成也教师,败也教
师”。教师的观念态度、业务素质和专业精神是课程改革的根本
支撑,是保证课程改革运行的内在动力。作为培养中小学师资的
重要基地,如何培养适应新课程的合格教师?这是师范院校面临
的重要课题。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明确要求:“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
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
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师范院
校的教师教育要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师资保
证,必须主动实现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对接。这种对接,既是
师范院校教师培养的自身改革,也是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动
适应。
    本套教师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特别注重在教育理念、课程内容
和专业素养上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接。**,把新课程倡导的
各种新理念特别是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教学
观、评价观、研究观等作为教师教育课程教材编写的理论导向,
从而帮助师范生确立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理念。第二,把新课程
改革涉及的新的内容,如课程结构的调整、综合实践活动的设
置、学习方式的变革、综合素质的评价、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等
纳入教师教育课程教材之中。此外,还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独立
设置的一门教师教育课程(教材),使师范生不仅对本次课程改
革的亮点有系统的了解,而且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有效开展综合
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把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
的新要求,如教师的教育智慧、人文精神、人格修养和研究能力
等作为教师教育课程教材编写的依据和内容,既为师范生打下必
要的基础,又为师范生指明努力方向。
    二、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构建教师教育课程教材新
体系
    为培养和造就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合格专业素养的新型教
师,教育部决定调整和改革教师教育课程,以构建体现素质教育
理念的新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教师教育课程是指教师教育机构
为培养和培训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所开设的教育类课程。教
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制订教
师教育课程方案、编写教材、积累发掘课程资源,以及开展教学
和评价活动的依据,对规范和促进我国教师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研制和颁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是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
革和建设的重要举措。
    教育部2007年工作要点第30条指出: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
程与教学改革,颁布和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加强教师培
养的专业指导和质量评估,加快教师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建设。
    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主要精神和基本要求,我们构建以
下的教师教育新课程体系(不含见习和实习课程以及学科类的教
育课程):
    (一)必修课程(6个模块,每个师范生必修)。模块名称
为:《教育基本原理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
《课堂教学技能》、《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现代教育技术》。
    (二)选修课程(6个模块,每个师范生选修若干模块)。模
块名称为:《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二》、《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心
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试与评价》、《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导论》。
    相对而言,必修模块的《教育基本原理》、《发展与教育心理
学》、《课程与教学论》三门课程和选修模块的《中外著名教育家
简介》、《教师专业发展》两门课程侧重理论,必修模块的《课堂
教学技能》、《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现代教育技术》三门课
程和选修模块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教育科学研究方
法》、《考试与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导论》四门课程侧重
实践。
    这一课程体系彻底地走出了传统“老三门”(公共教育学、
公共心理学和学科教材教法)的模式,以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必须
具备的各种教育专业素养为核心对教育类课程进行了有机的整
合,大大地强化了教师教育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为提升师范生的
素质提供了全新的平台。
    依据上述课程模块,我们组织编写了相应的教材。本套教材
的编写力求反映和体现以下特征:
    **,时代性。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教材,大到整个理论体
系,小到具体表述,多是老套陈旧的东西,不仅学生学起来不新
鲜,就是教师也教得厌烦。本套教材编写则十分注重从当代教育
科学和心理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中筛选适合“公共课”性质与要
求的内容和观点,十分注重反映新课程精神并提供新课程改革所
需要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内容和观点。这使得本套教材富有时代
气息,具有时代特色。
    第二,基础性。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教材大多只是专业课教
育学和心理学教材的简单移植、翻版或综合,很少考虑到“公共
课”的性质和特点,致使课程内容大而全、杂而乱。本套教材则
以打造未来教师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基本素养为宗旨,以2l世纪
中小学教师必须确立的教育教学观念为主线,精选教育学科和心
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不求面面俱到,不在概念和原理
上兜圈子、做文章,而是在提高师范生的认识和能力上下功夫。
    第三,实践性。传统教师教育课程教材偏重教育学和心理学
概念和理论的抽象阐述,片面追求课程教材内容的系统化,偏离
了教育学和心理学得以实现生长和发展的生活根基和人文轨道。
这种课程教材缺乏感召力,缺乏对实践的有效引领,存在严重的
“实践乏力”。本套教材注重实践品质和人文关怀,全书一以贯之
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使教育学和
心理学的理论阐述一方面渗透人文精神,另一方面反映教育教学
现状和发展要求以及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唯其如此,才有可能
让师生真切感受到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指导意义、真切关怀和现实
帮助。
    本套教材的编写得到了福建师范大学重点教改项目的资助,
福建教育出版社对本套教材的编写也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具体的
帮助。本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参阅和引用了大量其他研究人员的
成果,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本套教材只是重写教师教育课程教材的一种尝试。由于编写
者认识水平和专业理论水平的局限,这种尝试必定存在诸多缺漏
和遗憾,我们恳请同行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
    教师教育课程丛书总主编:余文森、连榕、洪明
    2007年6月
前言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尤其是在基
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全面提高教师
培养质量日益显得重要和紧迫。教师教育已
经成为现代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教师教育的心理学课
程,正是在迎接这种挑战,提供教师教育职
前培训的根本措施之一。
    由于心理学学科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因
此从浩瀚的心理学知识的海洋之中撷取哪些
信息形成教材必然是一件审慎之事。我们的
目标是编写一本同学们喜爱的、对同学们有
意义的教科书,同学们可以通过它了解心理
学是一门科学,学到心理学众多领域中的精
华,并关注这门科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希望通过它能提高身
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素质,满足促进教师专
业化发展的教师教育课程之需。据此,我们
编写了这本教材。
    为了更好地传达教师教育的心理学理
念,我们将本书分为上编和下编两大部分,
共十章,将发展心理和教育心理有机地联系
起来。在上编的发展心理部分,我们主要介
绍有关发展理论、认知发展、智能发展、社
会性发展和人格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应用性研究成果。在下编的教
育心理部分,我们主要介绍有关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学习策
略、学习风格和学习迁移等相关理论和应用性研究成果。通过上
编内容的介绍使同学们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
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
终在融会贯通中领会在心理科学指导下的现代教育艺术和科学。
    在每一章的结构安排上,包括内容摘要、学习目标、关键
词、正文、主要结论与应用、学习评价、学术动态、参考文献和
拓展阅读文献等九个部分。内容摘要部分旨在让学生概要了解本
章内容并形成总体知识架构。学习目标部分旨在进一步明确本章
学习之重点。关键词部分旨在明确本章内容之核心。在正文部分
我们致力于利用坚实的研究对教育中的心理学问题做出科学的分
析,传达理论,介绍应用。主要结论与应用部分旨在以要点形式
回述本章主要内容,进一步明晰知识架构并促使学以致用。学习
评价部分旨在通过具体问题引导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学术动态部
分旨在描述本领域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的研究现状,追踪前沿、
主动探究。参考文献部分提供本文引用内容之来源,以便对各项
研究成果可以进一步详细了解或进行重复验证。拓展阅读文献部
分列出与本章内容有关的具有价值和影响的中外文献,引发其自
主学习意识。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作者均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
学院的教师,分别为:张书帏、连榕(**章)、连榕(第六
章)、李宏英(第二章、第三章)、刘建榕(第四章)、游艳华
(第五章、第八章)、罗丽芳(第七章、第九章)和孟迎芳(第十
章)。本书稿由连榕负责拟订编写大纲,初审工作由李宏英完成,
终审工作由连榕完成。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和引用了国内外大量的有关文献,在
此对所有的被引用者致以深深的谢意!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
们得到了福建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得到了本书编辑所提供的
大量的宝贵意见,此外我们还得到了其他的很多热情的鼓励和具
体的帮助,在此不再一一述举,就在本书完稿付梓之际,一并表
示衷心的感谢!
    在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发展潮流之际,我们期
待本书能够满足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需求。本书不仅可以作
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各级各类教育学院、教
师进修学校接受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以及接受研究生课程
班、心理学函授班培训的学员的教材。*后,我们希望读者喜欢
本书,并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斧正本书的疏漏偏差之处,也恳请专
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在此深表感谢!
    编著者
    2007年7月

第五章
人格发展
    [内容摘要]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是现代学校进
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的内容学
习有助于提高学习者对人格的全面了解,学
会科学地看待各种人格现象。本章还通过对
各个人格理论流派的分析,让学习者学会把
握心理学研究人员看待人格现象的视角,以
便更好地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观点,逐步形
成自己对人格的看法。此外,对青少年人格
特点的探讨也有助于学习者更全面地了解青
少年,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引导青少
年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对人格定义的理解。
    2.掌握人格的基本特征。
3.掌握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4.把握自我意识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
5.掌握人格理论及其功能。
6.学会用人格理论的评价标准对各人格理论进行评判。
7.掌握人格理论的研究领域。
8.学会用人格理论基本问题来区分几个主要的人格理论。
9.掌握青少年人格发展特点。
10.学会对青少年问题行为进行分析。
11.了解青少年不良人格特征。
12.掌握青少年异常人格类型。
[关键词]
人格人格发展人格理论青少年人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人格这个词。比如:我们常说
一个人“人格高尚”或“人格低下”,人格指的是人品、品格;
在法律上也有“侵犯某某人格”的说法,这是将人格视为权利义
务的主体;在商业领域,我们常听到使用某些产品“能增强你的
人格魅力”,在这里人格是容貌、仪表、风度;等等。
    在教育领域,我们也讲促进学生“个性”或“人格”的发
展,这里的人格所指的是什么?心理学中“人格”的确切涵义是
什么?个性与人格是相同的概念吗?人格由哪些成分构成?个体
的人格又是如何发展的?在人格发展进程中,有哪些因素是比较
重要的?在实施课程改革中如何把握学生健全的人格的培养?
    **节人格发展概述
一、人格的涵义
    人格一词的英文为persomlity,源于拉丁语persona,其原
意是指演员所戴的面具,即演员在表演时为表现剧中人物的身
份、性格等特征而选用的面部化妆或脸谱。后指演员本人,一个
在生活中具有某种特性的个体,他(她)有着独特的角色特征、
个人品质、声誉和尊严等。
    解放后,我国心理学界从俄文著作中翻译了大量的心理学文
献。在这些文献中,许多作者都把“人格”意义上的俄文单词都
译为“个性”。应该说,“人格”与“个性”的概念是有差别的,
“个性”更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而“人格”既包含个体差
异,又包含同一文化影响下的形成的某种共同性。
    心理学家对人格所下的定义并不完全一致。人格定义的多样
性事实上反映了人格具有丰富的内涵。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
度对人格进行诸多探讨,这与盲人摸象颇为相似。抓住尾巴的说
大象和绳子一样,摸着耳朵的说大象像把扇子,抱着腿的说大象
长得跟树一样,真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应该说,各个心理学
家给人格所下的定义都是从不同的方向向人格的实质靠拢。因此
我们有必要了解人格的多种定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