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镜子的碎片

镜子的碎片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8-01
所属丛书: 圣艾克絮佩里作品
开本: 32开 页数: 708
读者评分:4.8分11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8.4(4.9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镜子的碎片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8066656
  • 条形码:9787208066656 ; 978-7-208-06665-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镜子的碎片 本书特色

圣艾克絮佩里在政治、经济、宗教、哲学、自然科学、心理学之间游刃有余,表现出广博的智慧和深邃的思想。 本书收录了圣艾克絮佩里的《杂文集》、《写给战争》和《随想录》三部作品,从各个侧面折射出作者内心之镜对外界纷纷扰扰的生活的捕捉。

镜子的碎片 内容简介

《镜子的碎片》收录了圣艾克絮佩里的《杂文集》、《写给战争》和《随想录》三部作品。在《杂文集》和《写给战争》中,作者阐述对飞行、战争、革命的种种看法,彰显了独立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随想录》是作者死后才得以发表的私人笔记,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哲学、自然科学、心理学等领域。
  《杂文集》和《写给战争》是作者以写作“介入”社会,“介入”人生的个体努力,阐述了作者对飞行、战争、革命的种种看法,彰显了圣艾克絮佩里独立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随想录》是作家的私人笔记,死后才得以发表,故而保留了作品所有“未完成”的特征和片断随意的真实原貌,所涉足的领域很广,圣艾克絮佩里在政治、经济、宗教、哲学、自然科学、心理学之间游刃有余,表现出广博的智慧和深邃的思想。

镜子的碎片 目录

“今天早上,我也修剪了我的玫瑰”
圣艾克絮佩里杂文集
 **章 序言集
  致约瑟·勒索布里所著《约瑟夫——玛丽·勒布里》
  致莫里斯·布尔代所著《航空的伟大和约束》
  致《档案》杂志献给试飞员的特刊
  致安娜·莫罗一林登博格所著《风起了》
 第二章 航线飞行
  航线飞行员(一)
  航线飞行员(二)
  巴塔哥尼亚中途停靠
  关于高多和罗西
  “祖母绿号”的终结
  航空的伟大和约束
  回忆毛里塔尼亚
  献给梅尔莫兹的篇章
 第三章 专访报道
  莫斯科
  流血的西班牙
  马德里
 第四章 战争随想
  和平还是战争?
  夜晚战壕里的对阵
  军人,你是干什么的?
  人应该活得有意义
写给战争
 法国(1939-1940)
  泛曰耳曼主义及其宣传
  倾斜的道德
  告美国人书
 美国(1941年-1943年4月)
  记忆中的几本书
  给安德烈·布勒东的信
  致美国青年
  告法国人书
  给人质的一封信
  附录
 北非(1943年5月-1944年7月)
  致R.米尔菲参赞的信
  给X将军的信
  给儒勒·鲁阿的信
  给迪奥麦德·卡特鲁中尉的信
  给约瑟夫·凯塞尔的信
  给亨利·孔德医生的信
  给Z将军的信
  给一个美国人的信
圣艾克絮佩里随想录
 记录本
 随录一
 随录二
 随录三
 随录四
 随录五
圣艾克絮佩里生平和创作年表
展开全部

镜子的碎片 节选

**章 序言集
致约瑟·勒布里所著
《约瑟夫-玛丽·勒布里》
我**次遇见勒布里是在一九二七年,他与康帕东因飞行任务途经达喀尔。那天,我们只是简单地聊了几句,喝了几杯酒。紧接着第二天,我便乘坐班机去了朱比角,至于他们的去向,我并不知情。如果有人问起我这段往事,我肯定要思量半天才能回忆起沉默寡言的康帕东的轮廓,然而勒布里灼亮的眼神至今仍令我记忆犹新。他的目光所到之处都被其神采照亮,并披上了一层高贵的面纱。勒布里从不认为什么是丑陋的,故而他对人对事都坦诚相待。
所有这一切,大家都能在这本精美的书中得到求证。约瑟·勒布里不仅以朋友和作家的身份,而且也从行家的角度描述了有关勒布里的种种。他是一名战时飞行员,飞得多,经验也丰富,因此对航空生活非常熟悉。总之,本书资料详实,因为它们有的是勒布里本人的肺腑之言。
但是勒布里讲述他的亲身经历时过于腼腆,他从不强调自己经历过的那些严峻考验。也许是他的乐观精神使他遗忘了:“那次故障不算什么……他们给我配了个顶级引擎,哪用担心什么故障!”因而我期望通过我的回忆来为你们更清晰地再现勒布里在毛里塔尼亚的历险,那次历险从他本人口中讲述出来远远没有实际情况那样令人惊心动魄。
勒布里的飞机在撒哈拉*炎热的地区之一——蒂姆里海角出了故障,他的伙伴康帕东得到消息后立刻从艾蒂安港起飞,赶去帮他排除故障。然而过后整整五天,他们二人皆无音信。我的战友,艾蒂安港的机场长西蒙开始担心,于是他亲自开了一架飞机去寻找他们。
他很快找到了康帕东,然而他的飞机也发生了故障。于是他对西蒙说:“我们有水有食粮,而勒布里等这水已经等了五天了,快给他们送去。”于是西蒙继续往前飞行,在大概三百公里开外的地方找到了勒布里。
次日我在艾蒂安港遇到了西蒙,从达喀尔下机之后,我在艾蒂安港作短暂的停留。西蒙给我讲述了这次飞行,临末感慨道:“我发现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快渴死了,奄奄一息,一丝不挂地躲在用降落伞搭成的帐篷里。喝过水之后,他们像小孩一样抱着我的肩头哭了整整二十分钟。我打算先带回病重的人,但是他们全都拒绝了,特别是勒布里,他发高烧到了四十度并且已经开始说胡话,但仍不愿意离开他们的飞机。你简直难以想像他们变成什么样子了。”
之后,有人说他们成功地蒸馏了海水,这是事实,但是他们每人每天只能获取一个葡萄酒杯那么多的饮用水。不管是谁,只要在撒哈拉生活过就会知道,在五十度的高温下,这无疑是杯水车薪。他们活了下来,是因为他们全天都泡在海水里,一直浸到嘴巴——他们是在海岸边出的故障——所以才没有出现严重的脱水。
于是我下机后逗留了大概二十分钟。他们见到科勒的时候跟见到西蒙时一样激动难抑,抱头痛哭。然而当我到达时,他们已经什么都不缺了,情绪也平和了许多。但是对他们来说,我们是送水者,我们之中许多人都是在那里明白了送水者的意义:世上没有比这更神圣的职业了。他们现在认为自己的水富余得很,因而不停地催我喝,即便我一点也不口渴。从来没有人像这些战友这般骄傲地拔出水壶塞子,似乎让人品尝的是陈年酿制的白兰地。 “喝吧。”勒布里重复着说,“不然有一天您会后悔的,我发烧的时候,看见那些曾经被我拒绝过的一杯杯冰爽的啤酒从我眼前排队而过。”后来他又说道:“这个!”他指给我看远处的蜃景,一层纯净的水面上荡漾着沙丘的倒影,“您觉得这个很好玩吧,但是当我们快要渴死的时候可就……”
经历了这些之后他们仍然很快乐。勒布里满脑子只装着一件事情:换上一个备用引擎——只要配备一个全新的优质引擎,以后永远都不会出故障了——以及顺利地飞到阿加迪尔。
这并不是他作为一个布列塔尼人与生俱来的固执,这种固执有时会受到战友们善意的指责,这是一种信念,一种令人赞叹的信念,是所有那些*终迫使命运屈服的信念中的一种。我的一位战友,亨利·吉尧梅,他在严寒刺骨、风雪交加的冬天降落在了海拔四千米高的安第斯山脉中。有史以来,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哪怕是一个久经历练的山里人也从未生还过。但是吉尧梅做到了,他整整步行了一百零五个小时(五天四夜),这其间连瞌睡都不能打,因为在零下四十度的气温下,在四千米的高度,阖上眼睛就意味着死亡。吉尧梅孤身一人,没有冰镐,没有绳索,没有食粮,然而他*终到达了平原。当时他浑身发烫,皮肤已被灼伤,在跟大山作了一番殊死搏斗之后,他仿佛只剩下了一缕魂魄。但是他还活着,带回了有生命的血肉之躯以及给予他活力促使他逐渐恢复力量的动力。他活着回来了。所有这一切归功于一种信念,归功于一种精神上的健康,这种健康同勒布里的那种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我几乎要相信某种能量的存在,它使人类变得坚不可摧并且赋予人类掌控自然的能力——这种能够迁移大山的信念——而且,如果人们以这种信念去面对失败,那失败就不再只是一个失败的结果,而是成为教训,成为成功的保证。有如此之信念的人是不会退缩的,他们的摸索,他们所走的弯路,都是为了寻觅*终的光明。我对这种高贵的生命力满怀敬仰之心。在我眼中,很少有人能成为这类坚不可摧的人的代表,然而勒布里,就像吉尧梅一样,恰恰就是这类人中的一员。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经见过一些结局类似上述的事故,但是也遇到过一些令大伙儿信心动摇的失踪事件。出现后一种情形时,失去的并不仅仅是一个战友或者知己,而是我们每个人身上的一部分。吉尧梅的成功是我们共有的诸多完美品质的成功,是极具意义的成功——否则,如何在逆境中保存自信?勒布里同样也应该获胜。但是,当一个勒布星失败之时,我们每个人都该考虑略作放弃。被击溃的并不是某个人,而是他所代表的人类群体。
致莫里斯·布尔代所著
《航空的伟大和约束》
大约凌晨两点时分,我们在达喀尔重新登上飞往卡萨布兰卡的班机。一片星光之下,银灰色的引擎罩被盖上了。我说不出大熊星座右下方那几颗星星的名字。飞机迅速攀升,我们不再需要费力地抬头仰望,星星不断在眼前飞逝而过。此刻,我们的内心也是波涛涌动。渐渐地,眼前的世界不再清晰,低下头也只能见到星光映照下阴郁的沙漠,黑夜吞没了一切,连带着我们的心灵都被洗涤了一番。所有那些我们认为极其重要实则无足轻重的烦恼与怒气,所有那些令人心绪不宁的欲望与嫉妒,都被一笔抹去了。真正值得人烦忧的事情慢慢浮上心头。于是,沿着星星砌成的阶梯步步接近黎明的同时,我们感觉自己也得到了净化。
莫里斯·布尔代在此书中尽心尽力地阐述了飞行员这份职业的伟大与局限。我在这里想补充的只有两点。
首先,这份职业的伟大之处在于:穿越暴风雨平安抵港时那份强烈的喜悦;冲出黑暗和骤雨,*终迎来阳光明媚的阿利坎特与圣地亚哥之行;回归生活的复杂情感——重见绿树与妻儿,重品咖啡的美妙心情。当燃料消耗降低,飞机在中转站降落从而把那阴沉的平原抛在身后之时,哪个飞行员没有引吭高歌过呢?
其次,这份职业也有它的辛苦之处,然而这或许也是飞行员热爱其职业的原因。意外地被叫醒,临时被派往塞内加尔,取消飞行……以及因故障迫降在沼泽中或被迫在沙漠或雪地里穿行!在一片陌生的地域遭受命运的挫折,飞行员绞尽脑汁从困境中脱身,逃回原本那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远离这些山脉与沙漠以及这其中令人震慑的静寂。然而,还有一种静寂。如果一架班机未能在预定时刻降落,人们就会开始企盼,一小时,一天,两天。但是这种将一个人和等待他的人们隔离开的静寂过于沉重。许多与我们失去联系的伙伴,像陷入白雪之中一般落入了死亡的魅影之中。
约束和伟大,是的……然而还有其他东西!看,又一位飞行员在黑夜中启程飞往卡萨布兰卡,飞机银灰色的引擎盖在星光下微微震颤着。他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他的内心深处一直潜藏着从黑夜过渡到白昼的秘密。他发现了白昼的源泉。他以前就知道,在太阳升起之前东方的天空就开始泛白了,但是只有在飞行时才能真正发现这个光之源。即使已经看过日出千百次,他也不会知道日出的秘密在于光线像泉水一般涌出并四处漫溢,他从前并不认识这口白昼的自流井。白昼、黑夜、山、海、疾风骤雨……在本原的神性中,为一种单纯的道德所引导的飞行员到达了淳朴智慧的境界。
傍晚时分在农庄间来回奔波的乡村老医生,重新点燃眼中的生命之光;在园子里催生玫瑰的园丁,所有这些和生死相关的职业都能从中得到智慧。这也正是危险的高贵之处。这种用来吹嘘的危险,这种对危险矫揉造作的爱好,这句曾经被喷漆在飞机上并以其双重含义赞美妓女与死神的格言,幸运的是,我们离所有这一切是如此遥远!我的战友们啊,这种轻浮的态度只能让我们感觉到被侮辱,尤其是将它们同真正的勇气相比时,同那些用生命危险来换取每日面包的人相比时。
*重要的也许并不是工作中强烈的喜悦,亦不是约束或是风险,而是使他们高尚起来的那种精神。当燃料消耗降低,引擎暂停,飞机滑向中转站之时,当他注视着这座充斥着人类的悲惨,由金钱引发的烦恼、欲望以及怨恨的城市之时,他感觉内心如此纯净,仿佛挣脱了一切束缚。他单纯地品尝生命的喜悦,即使夜晚是危险的。他并不是干完一天活就被关到窝棚中的苦役犯,而是以缓慢的步伐踱回花园的王子。绿色的森林,蓝色的河流,粉色的屋顶,这些都是回报给他的财富。还有一位女子,一位他寻觅已久但仍未现身的女子,那将是他深爱的女人……
致《档案》杂志献给试飞员的特刊
让-玛丽·孔蒂在这里为大家介绍有关试飞员的情况。孔蒂是综合工科学校的毕业生,他对方程式深信不疑。他有他的道理。方程式比经验更为可信。但是说到底,在具体的实践领域,像母鸡孵小鸡一般从数学分析中推出导弹来几乎是天方夜谭。数学分析有时候先经验而行,但通常都是用于将经验系统化,这也是它主要的作用。统计学显示,某种现象的诸多变化可以用一条双曲线完美地描绘出来。于是理论家就用双曲线方程式将这些实验方法系统化。当然他也必须通过艰苦的分析努力,证实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当出现更为严格的方法使得他修改原先认为*为接近事实真相的双曲线方程式时,他就用这条更新过的方程式,以更高的精确性,来将这个现象系统化。但是他还将继续通过同样艰苦的努力来证实,这一切本来就不是绝对而永恒的。
  理论家相信逻辑。他相信应当轻视幻想、直觉和诗意。他没有看到的是,这三位仙女把他当成了十五岁的爱慕者,纷纷乔装打扮以博取他的倾顾。他不知道,他亏欠她们的是他*美丽的发现。她们披着“研究假设”,“任意条件”以及“类似性”的帐幔出现。理论家开始怀疑自己欺骗了严肃的逻辑,因为这些仙子的歌声像极了缪斯的歌声……
让-玛丽·孔蒂会为大家描述试飞员多彩的生活。但是,作为综合工科学校的毕业生,他将肯定地告诉你们,不久之后对工程师来说,试飞员将只是一种工具。当然,我完全同意他的观点。我也相信将来有这么一天,当我们不知原因而受到疼痛困扰时,我们将会把自己托付给物理学家。这些物理学家根本不需要询问我们任何情况,他们只需抽出一点血,将从中推算出的几个常数一个一个累加起来,然后,在参照了对数表之后他们挑出一颗合适的药丸来治愈我们。然而,如果我生病了,我更希望临时请一位年老的赤脚医生,他会用肉眼观察我,轻叩我的肚皮,在我的胸口蒙上一块旧手帕以便听听我的心跳。接着他轻咳几声,点燃烟斗,轻抚下颌,冲我微微含笑——这是为了更好地治疗。
我还是相信库佩、拉纳或者德特瓦亚。对他们而言,飞机并不只是诸多参数的集合体,而是一个会被人们听诊的肌体。他们着陆。他们谨慎地检查仪表。他们用指肚抚摸机身,用指关节轻叩机翼。他们并不计算,他们思考。然后他们转身面向工程师:“好了……要删改一下图纸。”
毫无疑问,我崇拜科学。然而我也同样崇拜智慧。
致安娜·莫罗一林登博格所著《风起了》
在有幸拜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回忆起一个朋友对某位美国记者的一篇绝妙的报道所作的评论。“这位记者,”他对我说道,“他很有创意,他所做的就是将那些从潜水艇舰长口中收集到的战争轶事以*直接的形式记录下来,没有作任何个人评论也没有将其小说化。他甚至会把航海日志上那些干巴巴的纪录重抄一遍。他这种以事实材料做绝对主体从而将自己身上的作家主体意识遏制住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因为从这些枯燥的证词以及其他原始资料中,一种非同寻常的诗意和感触跃然纸上。人们是何其愚蠢,当事实本身已经尽善尽美,他们还是执意要将其美化。如果有一天这些水手亲自执笔写作,也许他们绞尽脑汁写出的反而是拙劣的小说和诗歌,他们对自身拥有的宝藏总是一无所知……”
我并不同意这种观点。这些水手也许会写出拙劣的诗歌,但是他们很可能早就写下了毫无趣味性的航海日志。因为这其中*重要的不是证词,而是作证的人;不是历险过程,而是历险之人,不是对真实的直接阅读,真实是一堆砖瓦,它可以被堆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就算这位记者以电报格式撰写了文章并以*直接而简单的形式搬运来了一大堆具体事物,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他必然已经介入了真实与他自己的表达方式之中。他选择了他的事实材料——因为他并没有讲述一切——并强制使它们接受了一个命令,他自己的命令。而在给原始材料下令时,他已然构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个性化鲜明的宫殿。
如若具体事实具备真实性,那么语言也就具备了真实性。现在给你们几个杂乱无章的词语:庭院,小径,树木,回响。用这些词语随意组合一下吧……此刻你们都沉默无语了。这些词语本身并没有感人的力量。然而,波德莱尔用这份*原始的词语材料向大家证明了他构建一幅宏伟图画的能力:
“树木在庭院的小径上发出回响……”
凭借着庭院、树木和小径这些词,我们同样可以像借助于秋天以及月光这样的词语一样,来扣动人们的心弦。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作者不能够以爱情小说惯用的手法,使用潜水压力、方向仪以及瞄准线这些术语来打动我们。我的确翻阅过许多情感废话,但是我也同样读过无数徒劳地试图通过讲述气压表指针的下滑而打动我的文章。因为,即使指针下滑,即使这种下滑威胁到主人公的生命,即使一位焦虑的妻子的命运显而易见地与主人公的生命息息相关,如果作者的文笔毫无才华,那么我几乎难以体会到任何的感动。具体事实本身是不会带来什么情感波澜的。如果主人公留下了一位悲伤的遗孀,那么他的死亡便是极其悲惨的事情,但是为了加倍地打动我们而编造出一位重婚的主人公,那是远远不够的。
问题显然存在于真实与写作之间,或者不如说是真实与思想之间。如何表达情绪?当我们表达自己的时候我们说明了些什么?何为精华?在我看来,这种精华与其所使用的材料之间的关系,就有如大教堂和支撑它的一堆砖石之间的关系一般,两者之间没有丝毫的可比性。人们掌握的用以表达及传递外部与内部世界的一切,都只是一些关系。正如物理学家所说的“结构”。仔细分析一下诗意的形象。它的价值存在于所用词汇之外的另一个平面上。这种价值不存在于为人所联系或比较的两个要素之中的任何一个,而是存在于为它所限定的关系类型之中,存在于如此的一种结构强加于我们的特殊的内心界定之中。形象是在不自觉中把读者牢牢系住的一幕景。不是去感动读者,而是让他们心醉神迷。
这就是为什么在我看来安娜·林登博格的作品远非一份简单的空中险情报告。这也正是这本书的魅力之所在。也许它只是运用了一些具体的概念、技术性的思考以及专业化的**手材料。但是所有这一切都不重要。了解某次起飞是否困难,某次等待是否漫长,安娜·林登博格是否在旅途中感觉厌倦或是愉悦,这些对我来说有何重要性可言呢?所有这一切都只是原始的粗糙基石,它们*终组合出了怎样的辉煌?一部艺术作品是否建立在陷阱之上呢?俘虏是陷阱之外的另一种精华。看看这个大教堂的建设者,他用的是砖石,造出的是令人肃然起敬的静寂。
真正的书籍就像一张网,书中的词语组成了网眼。网眼的性质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捕鱼者从海底捞出来的战利品,是这些在网眼里闪闪发光的猎物。安娜·林登博格从她的内心世界到底挖掘出了什么?这本书到底品位何在?
  ……

商品评论(11条)
  • 主题:大神的神作,必须收藏!

    《小王子》作者的神作,必须要收藏啊!真希望能购入全集

    2017/3/16 13:41:02
  • 主题:太有深度太有内涵的一本书

    《小王子》作者的书,还能有错吗?真想把这套书都收齐啊

    2017/3/12 17:55:18
  • 主题:这套圣埃克絮佩里集子做的挺精致,可惜有两本买不到了

    这套圣埃克絮佩里集子做的挺精致,可惜有两本买不到了

    2015/4/23 2:20:54
    读者:wen***(购买过本书)
  • 主题:圣艾克絮佩里作品系列

    小小的软精装,厚厚的,挺精致,品相也好。

    2014/8/21 20:31:36
    读者:ala***(购买过本书)
  • 主题:圣艾克絮佩里杂文

    圣艾克絮佩里杂文集,版本难得,印刷装帧皆佳,值得收藏

    2014/5/16 15:29:59
    读者:bar***(购买过本书)
  • 主题:精装小开本作品集

    作者的东西,不用我过多评价了,小王子已经是世界驰名。而可能许多读者只理解小王子这部小说,收了这本作品集,便可以对作者的著作有一些深入的了解,我觉得每个读者都会喜欢的,尤其上海人民把书做的这么精致漂亮,值得喜欢的读者购买。

    2014/5/15 18:44:11
    读者:www***(购买过本书)
  • 主题:这个书有点坑爹啊,内容倒是极好的

    很喜欢作者的《小王子》,然后在活动中看到了这个书,价格有点贵58块啊,页数700多页很厚,但这个32开也太小了点吧,就比新华字典大那么一点...32开

    2014/1/15 16:01:11
    读者:414***(购买过本书)
  • 主题:喜欢这个作家

    小王子的作者,他的书我是每本都要买的。这本是他的随笔类。开本不大,精装,很厚,内容丰富。

    2013/7/23 13:28:43
    读者:sbd***(购买过本书)
  • 主题:是我喜欢的作家

    我已收了好多本作家的书了,真实的英雄。

    2012/12/27 13:30:01
    读者:wan***(购买过本书)
  • 主题:一套书中图上只有三本

    可惜了 如果全有 就可以一下收齐 省却不少麻烦

    2012/4/17 19:13:33
    读者:xzm***(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