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世纪大提速

世纪大提速

作者:力歌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305
本类榜单:小说销量榜
中 图 价:¥14.7(4.9折) 定价  ¥3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世纪大提速 版权信息

  • ISBN:9787020067039
  • 条形码:9787020067039 ; 978-7-02-006703-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世纪大提速 内容简介

故事发生在北方铁路局下属的凌水车站。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昔日计划经济培育的“铁老大”早已风光不再。货源不足、运力过剩、收入锐减、事故频发、职工下岗……种种弊端使得这些当年的天之骄子们陷入四面楚歌:他们每天必须应对的是如何落实上面的刚性下岗减员指标,是如何解决月月拖欠薪酬的劳资问题,是如何应付四面八方伸过来的利益之手;真正用来抓生产、搞经营的精力已所剩无几。作为北方铁路局下属的一个重要车站,凌水站同样也处于改革前夕的“阵痛”之中。车站站长谭连民、书记杨启才、后备干部陈英,以及北方铁路局长王志康都承受着来自外界的种种压力;如何走出困境,如何建线、扒站、提速、撤销分局、合并站段、竞聘上岗,这种种矛盾的产生与解决,都是对铁路人*为严峻的现实考验。
  小说通过对凌水站改革提速的截面描写,以小见大,反映了从铁道部领导,到路局、站段干部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工作态度,揭示了他们为现实铁路大发展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是对铁路人的敬业奉献精神的热情讴歌。

世纪大提速 节选

**章
  1
三月的东北,春寒乍暖。凌水火车站是个铁路分局所在地的一等车站,站长谭连民早早地就来到了车站。头一天晚上,铁路分局值班室来电话通知说北方铁路局新到任的局长王志康要乘坐早上九点多钟的客运列车到凌水。谭连民的屁股还没有在转椅上坐下来,车站党委书记杨启才一推门进来了,“老谭,今天新局长大驾光临,你要振作精神,初次印象对你很重要。”
谭连民截住了杨启才的话头,说:“别逗了,我看你去陪着分局领导接一下局长吧,我下去巡视一下,咱们千万别在下面出现纰漏,那可就露大脸了。”
杨启才抢着说:“还是你去接站,我下去巡视吧。我都五十岁的人了,已经没有机会了,听说这个王局长跟你的年龄差不多,我要为你创造机会。”
“别扯这些,就这么定了。”谭连民说。其实他们心里清楚,谁去接局长都一样,有那些分局大员们在,根本轮不上他们说话,只能傻傻地站在一边看热闹。
杨启才先到车站广场上迎接分局的黄士炜局长。半道上,手机响了起来,他把手机打开,手机里传来了吴彩霞的声音,“车都快进站了,你在哪儿呢?”
“我在广场上正等着黄局长他们。”
吴彩霞问道:“你看看我老公安排的市政府的车是不是在广场上?”
杨启才心里一酸,说:“我知道你老公派来的都是什么车呀?”
吴彩霞报出了几个车号。杨启才只是扫了一眼,在广场上看到派出所林所长指挥各种车辆停靠,停车场留出中间一片空位置,杨启才知道那是为分局领导们准备的车位,在空位旁边停靠着本市百号以内的几辆轿车,杨启才说:“都来了。”
吴彩霞说:“用这样的车接咱们的老同学们,不掉价吧。”
“我知道,吴站长是为了展现市政府的实力。”杨启才看到一溜车向广场拐了过来,杨启才忙对手机里的吴彩霞说:“别哕嗦了,黄局长他们的车队过来了。”
分局车队*前面的是台凯迪拉克,后面的几个车是奥迪,接下来的车也都是本田雅阁之类的轿车,这些车一进来就把停车场堆得满满的。
杨启才联想到了车站的车,车站在多年前有一台从分局调配过来的普通桑塔纳,别的站段一般都换上了一茬新车了,上一任的站长书记一直不合,与分局管计划的领导也搞不好关系,所以车站领导也只好一直将就着。他和谭连民到任后,一直想搞台好车,车站毕竟是个有脸面的单位。他们要求了几次,上面都含糊地说等桑塔纳报废了,再批新车。正巧春节前,分局领导让车站帮着接一下新线上捎来的年货。半道刹车失灵,撞上了路边大树,把汽车前部顶了个一塌糊涂,车报废了。车站再次提出批超标车的事,正在等着分局的答复。
林所长有条不紊地安排着车辆驶入各自的车位,杨启才紧走几步拉开车门。黄士炜先露出花白了头发的后脑勺,再将发胖的身体挪到了车外,往杨启才身后张望了一下,脸阴了下来,问:“谭连民呢?”
杨启才忙遮掩,“昨晚运转车间出现点安全上的问题,谭站长过去处理了。”
黄士炜脸色好一些,说:“安全**,不能出现任何的隐患,不能有任何的闪失。”
身穿铁路制服佩戴站长标志的主管客运的副站长吴彩霞去接同学,客运值班员李群跟随在她的身边。吴彩霞惟恐迎接新局长时出现纰漏,向李群布置工作:“列队要整齐,局长那趟车进站时,一定要敬礼,千万不能出差错。”
李群笑着表示说:“放心吧,吴站长,我不会给你丢人的。”
这时有人喊吴彩霞,说土林办送花卉的来了,让找人下去搬花。吴彩霞看到月台下面的线路间有很多身穿路服的人在捡垃圾,她喊了一声:“陈英。”
一个人抬起头来,露出一张洋溢着青春光彩的俊俏面容。陈英是车站的团委书记,那些在线路上捡垃圾的人都是团委组织的志愿者。凌水市处在海陆交汇的风口,遇到风天各种白色垃圾漫天飞舞,车站卫生的事并不大,但窗口服务单位的形象却往往因之遭到破坏,团委就搞起了这个活动,利用休班时间义务献工解决这个问题。
陈英轻盈地跳上了月台,站在吴彩霞面前,摘下显脏的手套。
“你快找几个人到站下搬花盆,在那放上一排。’,误彩霞手指着月台说。
陈英脸上含着笑,说:“我马上去安排。不过,天气这么凉,还不冻坏了?”
“没关系,就摆那么一会儿,等局长前脚一走,咱们马上撤下来。”
陈英迟疑了一下,便带着人去搬花了。
这时,一列旅客列车进站,吴彩霞迎到了卧铺车厢门口,车上下来了几个与她年龄相仿的人,大呼小叫,与吴彩霞热烈拥抱。这些都是吴彩霞在铁路运输学校上学时的同学,来参加同学聚会的。有同学发现杨启才不在,“杨启才呢?”
吴彩霞解释说:“铁路局新到任的局长到凌水来检查工作,他负责接待。”
有人问起吴彩霞的丈夫,他们都知道吴彩霞的丈夫是凌水市政府的办公厅主任。吴彩霞说:“今天省里来了领导,他出不来,不过,我家老钱说了,只要他一有时间就过来看望你们,接待你们用的小车和住宿他都安排好了。”
吴彩霞的一个男同学对她说:“明天晚上我就得去北京,晚上八点钟那次车,你得先给我弄张软卧。不然坐一宿的车,第二天与外商谈判,可就精神不起来了。”
“这里是吴站长的一亩三分地,票还不是咱们自家的事。”一个女同学叽叽喳喳。
吴彩霞煞有介事地看了一下周围的旅客,但还是掏出了个小本写了几个字,扯下那张纸递了过去。几个人一起簇拥着吴彩霞,极尽奉迎。这时一个旅客过来客气地说:“站长,我也要去北京办急事,看看能不能帮助解决一下晚上的卧铺?”
吴彩霞觉得这个人不识趣,没好气地说:“你咋跟着凑热闹?去窗口排队。”
“我看你地位不一般,都给人家批了票,也不在乎我这一张票嘛,帮帮忙吧。”
“你这个人怎么这么哕嗦,你是你,他是他,人跟人比得死,这个道理你懂不懂?”吴彩霞觉得这个人太哕嗦太难缠。这时一个熟人又找到吴彩霞批票。吴彩霞二话没说拿起笔来又写了张条子。那个人不由分说往吴彩霞包里塞了化妆品一类的小礼品。那个旅客气得脸都青了,质问她的这种做法是否违纪。吴彩霞耍了脾气,说:“车站的哪个领导不是这样,他们吃的抽的用的花的,哪个不是这么来的?”
那个人勃然变色,说:“好,我就要看看你这样的人还配不配做车站领导。”
吴彩霞不以为然,说:“那你就去告吧!我恭候你。”
这时李群看到吴彩霞与人争执,连忙走了过来,连推带搡地把那个旅客拉到了一边,为吴彩霞解了围,吴彩霞趁机带着同学们下了地下道。
李群态度蛮横地说:“你是不是在故意找麻烦?”
“我怎么找麻烦了?站长随便批票,随便收旅客的礼物,你说对不对?”
“那些都是领导,领导就有特权。人跟人比就是得死,你说你这事能跟迎接铁路局长的事比吗?你说站长跟他比哪个更重要?”客运员们也凑了过来,跟着帮腔。
陈英组织团员们把那些花盆搬到月台上,看到客运员与旅客吵嘴,忙走进人群,严肃地说:“别吵了,快去做自己的工作。”
那些客运员一哄而散。陈英拉过李群说:“你这是路风事件。列车进站就应该组织旅客出站,旅客的安全是**要务,要是出了事故你怎么交代?”
李群白了陈英一眼,扭身走了,扔下了一句话:“多管闲事。”
陈英苦笑了一下。她看到争吵的旅客棱角分明的脸上虽然挂着愠色,却是气宇轩昂,正与另外一个旅客说着话,那旅客则显得不知所措。
陈英笑着走向了他们,说:“同志,对不起,这是我们工作上的失误,我给您赔礼道歉了。公示牌上有路风监察电话,当然也可以直接到路风办反映情况。”
那个旅客一指李群的背影,说:“那个值班员要像你这样的客运员就好了。”
陈英笑了,没做任何解释,说:“你们有包裹吗?我来送你们出站吧。”
  “没有必要。”旅客转身走向地下道。
另外一个旅客看到陈英的尴尬,笑着说:“我们没有行李,谢谢你了。”
  2
谭连民从运转车间出来,准备到货运车间,看到有人横跨钢轨,一个机车单机开了过来,他提醒那个人说:“喂,过来车了,注意安全!”
那个人把脸扭向他,原来是陈英。她看到谭连民,粲然一笑,那张清秀的脸和灿烂的笑容随即被机车的车身掩盖了。
陈英是铁道学院运输系的大学毕业生,分配到了车站技术科工作。对于基层单位,学运输的大学生凤毛麟角,何况还是个女同志,听说原本是要把陈英安排到分局工作,而她却主动要求来到基层单位。
陈英走了过来,谭连民愣怔了一下。陈英说:“站长,我正找您。”
谭连民说:“我准备到货运车间去,咱们边走边说。”
陈英说:“刚才有个旅客跟客运值班员吵起来了,我觉得他说话有些不一般。”
“他们说了什么?”谭连民听到陈英的话,有些警觉,不由得停了下来。
“我觉得他说的话挺内行,他知道值班员客运员的称呼。”
“嗨,别大惊小怪了,只要是铁路职工都知道那些。对了,值班员因为什么跟人家吵架?”谭连民把关注点放在了值班员与旅客发生的冲突上。
陈英捋着头发,“好像因为是吴站长,他跟人家争执起来。”
“旅客没说要投诉吗?”
“没有,人家说‘没有必要’。”陈英联想到这句话的潜台词,不无担忧地说:“站长,这个人会不会是新来的局长?”
谭连民一惊,然后否定说:“不会吧,现在的领导哪个还不喜欢前呼后拥的。”
两人在岔路口分了手。谭连民去货运车间途中,接到妻子田小彤的电话,说父亲心绞痛复发,刚刚送去住院了。谭连民说这里一时半时还离不开,新局长一会儿就到,等局长离开后,自己马上就去医院。电话那一面立刻就沉默下来。
岳母前两年去世了,几个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只有田小彤守在岳父身边。自从谭连民调到车站来任站长,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呆在家里,甭说看望岳父了,就连今年要考高中的儿子的学习也顾不上,为此,两人矛盾重重。
谭连民长长叹了一口气,用手机拨通了办公室主任常宝学的电话,让他马上到医院去,帮助田小彤料理一下岳父住院的事。
那个旅客正是北方铁路局新来的局长王志康,他没有乘坐值班室为他安排的车次到凌水,而是提前过来进行微服私访。谭连民到货运车间正好遇到他。
王志康跟货运员聊得热火朝天,可是在机关工作的经验告诉谭连民,这人的言谈举止果然流露出非同常人的精明睿智。谭连民紧走了几步,双脚并拢,一个标准敬礼,说:“报告王局长,我是凌水车站站长谭连民,欢迎领导检查指导工作!”
几个人都惊呆了。王志康眯着眼,反问:“你怎么知道我是局长?”
“我早就听说您经常深入现场解决问题。”谭连民觉得这么说有些虚伪,又说:“刚才车站团委书记向我汇报说,有个旅客从气质谈吐上看,都像是新来的局长,当时我还不大相信,可亲眼看到您,加上您的年龄,我确认无疑您就是新来的局长。”
“团委书记认为我是局长时,你为什么不大相信呢?”王志康和颜悦色道。
谭连民笑了笑,说:“我在车站整天与领导们打交道,现在上边的领导下来,哪个不是威风八面耀武扬威,各方领导陪同众星捧月一般。”
“谭站长,你是变着法地抱怨不应该接待局长哇。”一边的局办主任笑着说。
“接局长当然是应该的,可是每次接领导,我都是远远地站着,有了分局那些大员们,哪个领导还能看到我这个小站长。”
“凌水车站有一千二百多名职工,平均每天的客运量货运量在全局名列前几位,尤其关内关外在你们车站中转的旅客量巨大,你能说你这个站长官小吗?”
谭连民惊讶于局长竟然把车站的情况搞得这么清楚,瞪大了眼睛望着局长。
局办主任说:“局长已经在你们车站转一圈了,没有少发现问题,还亲历了路风事件,而且还是你们的一个副站长……”
王志康突然想起了什么,突然问:“你说团委书记已经意识到我是局长了?”
“啊,对呀,她说与您说话时,从您的口气上分析出你就是局长。”
局办主任接上话,说:“是不是就是那个劝架的小姑娘啊?”
“什么小姑娘,那是我们的团委书记陈英。”
王志康恍然大悟,“唔,我还以为是客运服务员呢,我还对李主任表扬说这个客运员的素质不错,赔礼道歉说得也有水平,这个团委书记你们选得不错嘛。”
“人家可是个铁道学院大学生,是我们车站惟一破格评聘的工程师。”
“大学生?工程师?怎么当上了团委书记?”王志康有些疑惑不解。
谭连民认真地说:“其实考虑过让她当技术科长,可是因为她的年龄和资历,为了平衡关系,认为她从事共青团的工作比较合适,我们才做了这样的安排。”
“这就是陋习,任用干部还搞平衡。我们需要年轻干部来实现铁路的可持续发展,你们不该有顾虑,应该大胆的使用人才,这是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3
上午九时,从北方铁路局开来的那趟列车缓缓地驶入了凌水站。
分局党政要员几十人簇拥在软席车的车门口,送走同学后的吴彩霞伴随在分局黄士炜的左右,黄士炜见到吴彩霞便开起了玩笑,说:“吴彩霞,我看你布置的这些花卉,很好嘛,可以让新局长*先看到凌水车站的春天。”
杨启才穿着铁路制服,远远地站在人群的后面,显得很寂寞,眺望着车门的方向。这时,从软席车门上下来了几个人,其中并没有新局长的身影,黄士炜问了列车乘务员,才得知局长根本就没有乘坐这次列车过来。
黄士炜转身批评秘书:“你们是不是弄错了局长的行程?”
秘书拿出手机,拨着手机号码。杨启才走上前去,说:“黄局长,我看还是先到软席候车室里等一等吧。”
局长没有乘这次列车过来,精明的吴彩霞马上惊觉自己惹了个大祸,她断定刚才那个人就是新来的局长,她不想在分局领导面前丢脸,便借故离开了。
软席候车室里,秘书走进来向黄士炜汇报说:“王局长给值班室打过电话,说他不需要车送,也不需要各级领导接站,他轻装简行只带了办公室主任随行。”
说话间,谭连民陪着王志康和局办主任一起走了进来。
谭连民向分局领导介绍说:“这就是新来的局长王志康。”
 ……

世纪大提速 作者简介

力歌,本名张力,男,1962年生于辽宁锦州。当过工人、辅导员、助理实验师、讲师、杂志总编、挂职刑警。1988年开始写作,已发表中短篇小说150万字,著有小说集《拥抱日出》、《歌厅里的格格》两种,获国内各种文学奖十余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