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消化系肿瘤的靶向治疗技术

消化系肿瘤的靶向治疗技术

作者:陈汝福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564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0.2(4.3折) 定价  ¥14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消化系肿瘤的靶向治疗技术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0436028
  • 条形码:9787530436028 ; 978-7-5304-3602-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消化系肿瘤的靶向治疗技术 本书特色

主编简介
    王  捷  1957年7月出生。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孙逸仙纪念
    医院)普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二
    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华南肝胆医院院长、普外科主任、器官
    移植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门脉高压学组委员,广东外科学会常
    委,广东器官移植学会委员,广州中青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岭南现
    代临床外科》杂志副主编,  《中国实用外科》、《肠内与肠外营养》、
    《腹腔镜外科》、《中华消化外科》等杂志的编委。先后承担多项广东
    省基金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包括《Nature Medicine》、
    《Transplantation Proceedings》等SCI杂志收录论文2篇。获广东省科
    技进步三等奖2项,1991年被广东省卫生厅授予“广东十大杰出青年
    医务工作者”,多次被评为校、院级先进工作者。组织和参与省级继
    续教育工作,主办国家、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
    在高位肝门部胆管癌、复杂性再次肝胆管结石、不阻断肝血流条
  件下肝中叶和巨大复杂肝癌切除、复发性肝癌再切除、胰腺癌切除以
  及门脉高压症时肝与脾移植治疗领域具有较高的造诣。

消化系肿瘤的靶向治疗技术 内容简介

《消化系肿瘤的靶向治疗技术》共16章,分别介绍了治疗消化系肿瘤的各种靶向技术原理和应用方法。内容包括肿瘤靶向治疗的发展史、解剖靶向定位方法、内镜治疗技术、腹腔镜治疗技术、靶向放射治疗技术、热疗技术、核素靶向技术、光动力疗法、冷冻消融治疗、药物分子靶向治疗技术、电化学治疗技术、内支架治疗技术、生物免疫靶向治疗技术、常见消化系肿瘤靶向治疗的选择与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等。全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楚,针对性、实用性强,且收录了各种靶向技术的*先进的诊疗进展,可供各级医院从事肿瘤临床工作的人员和其他专业的医师参考和应用。

消化系肿瘤的靶向治疗技术 目录

**章 肿瘤靶向治疗的发展史一、微创外科二、靶向缓控释化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三、精确放射治疗四、冷冻治疗五、热疗六、放射性核素治疗七、光动力学治疗八、电化学技术第二章 解剖靶向定位方法**节 肿瘤靶区的确定第二节 治疗体位的界定第三节 治疗坐标系及固定技术一、参考点二、坐标系三、体积四、立体定位系统五、立体定位操作流程第四节 靶向穿刺引导技术一、CT导向穿刺(模拟CT断层靶向定位技术)二、超声引导下穿刺术三、模拟定位机或C臂x线机四、MRI引导下穿刺术五、腔镜或内镜引导穿刺 第三章 内镜腹腔镜治疗技术**节 内镜治疗技术一、内镜微波治疗消化道肿瘤二、内镜激光治疗消化道肿瘤三、内镜光动力疗法四、内镜黏膜切除术在消化系肿瘤中的应用五、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第二节 腹腔镜治疗技术一、腹腔镜技术及设备二、腹腔镜技术用于消化系恶性肿瘤的分期和诊断三、腹腔镜胃肿瘤手术四、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五、腹腔镜肝肿瘤手术六、腹腔镜胰腺与壶腹部肿瘤手术七、腹腔镜消化系恶性肿瘤预防性手术第四章 靶向放射治疗技术**节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一、设备及功能二、操作规程及方法三、适应证及禁忌证四、消化系统肿瘤的应用第二节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一、设备及功能一二、操作规程及方法三、适应证及禁忌证四、在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应用第三节 术中放射治疗一、术中放疗的生物学原理二、术中放疗的设备及功能三、术中放疗的操作规范及方法四、术中放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五、术中放疗在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第四节 粒子植入放疗技术一、放射性粒子的特点二、近距离照射的分类及组织间治疗的术式三、适应证及禁忌证四、临床应用第五章 肿瘤热疗技术**节 微波固化治疗一、概述二、原理及设备三、操作规程及方法四、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证五、临床应用第二节 射频消融治疗…… 第六章 核素靶向技术第七章 肿瘤的冷冻治疗第八章 肿瘤的经动脉介入治疗第九章 内支架技术在消化道肿瘤治疗的临床应用第十章 电化学技术第十一章 光动力治疗第十二章 化学消融靶向治疗第十三章 缓释化疗药物靶向治疗第十四章 分子靶向治技术第十五章 生物治疗及其在化系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第十六章 常见消化系肿瘤靶向治疗的选择与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
展开全部

消化系肿瘤的靶向治疗技术 节选

系统肿瘤是人类恶性肿瘤的常见部位,在适当条件下,手术
切除仍然是能够使病人获得治疗的重要手段。经过了腹部外科发展的
黄金时代,腹腔内各种肿瘤的手术方式包括扩大手术的范围和手术治
疗结果,均有长足的进步,所以在20世纪末期,外科医生不无自豪
地说:外科无禁区。当前,外科手术可以深入至腹部的各个角落。然
而,传统的外科手术虽然有其优点,如手术经验的成熟和治疗结果的
提高,但它往往给机体造成沉重的打击,影响机体的恢复和不可逆转
的损容效应;更有甚者,有些病变深在,难于通过一般的手术途径到
达,或病变控制需要多学科的靶向协同操作,才能获得*好的结果。
因而在21世纪以来,诸多新的靶向治疗方法不断涌现,总的目的是
减少创伤、多途径直接干预、并采用多学科联合的靶向治疗方案,以
求得改进治疗效果。
    当前,靶向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方法和沿用的途径繁多,并且均
分散在各类专业文献资料中,专业性很强,难于查询,应用起来很不
方便。陈汝福教授主编的《消化系肿瘤的靶向治疗技术》一书,由全
国30位专家执笔编写而成,集当前靶向治疗技术的大全,并且均为
此项技术的行家里手的力作,故有相当权威性并方便于临床上的实
施。我相信此书的出版,将对完善我国的消化系肿瘤的治疗起到很有
益的作用。

前  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靶向治疗方法不断问世,
但其早期只能在某一领域内试用,临床医生很难及时掌握这些方法,
严重阻碍着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也不能使这些方法更好地服务于广
大患者。特别是由于人们对传统治疗方法情有独钟,当靶向治疗方法
不能实施时,医生只能束手无策,而患者只好坐以待毙。
    事实上,靶向治疗已成为21世纪治疗肿瘤的主导方向,许多新
的靶向治疗方法有微创、靶向、并发症少、经济有效等优势,特别是
对晚期或传统治疗方法失败的患者,不失为很好的补充治疗方法。同
时,靶向治疗方法也可以与传统治疗方法结合应用,以便达到更好的
治疗效果。
    新的治疗方法被认知需要一个过程,其疗效也需大量的、长期的
临床试验证明。在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患者错过了某些治疗方法的
时机,颇为惋惜。如果临床医生具有较广阔的知识面,能给患者提供
一些选择的机会,使各种治疗技术取长补短,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更多
的益处。
    目前,国内外还缺少一本系统介绍靶向治疗方法的书,也无统一
的分类方法和治疗规范。为此,编者邀请国内知名的中、青年专家一
起编写了这本书,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由于编著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错误和不妥之处,殷切希
望读者批评指正。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陈汝福王捷
    2007年6月

第八章
肿瘤的经动脉介入治疗
    **节  概    述
    经血管内药物灌注术*早的起源可追溯到上世纪初,Beichroder报道经动脉内灌注化学药
物治疗产妇脓毒血症。1950年,Klopp提出应用化疗药物进行器官区域性灌注治疗的理论,并
报道了将此方法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早期这些治疗的实施均为局部动脉直接穿刺或手术中动
脉内置管,不仅创伤大,而且缺乏对靶血管的精确定位,难以对深部和重要器官进行治疗。
1953年,Seldinger发明了经皮穿刺血管,用导丝引导导管人血管行血管造影术,这项以其名字
命名的技术具有革命性、划时代的意义,它使血管造影术操作简化并迅速得以普及推广。血管
造影术的开展,使肿瘤血管的确认、靶血管的定位更加精确,血管内置管灌注治疗方法得以普
及。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有较多的肝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报道。1976年,Goldstein报
道在灌注化疗的同时使用栓塞剂,能够获得与肝动脉结扎相似的效果。1979年,日本学者Na—
kakuma报道使用含碘油的造影剂栓塞治疗肝癌。此后,化疗药、碘油、吸收性明胶海绵三联结
合栓塞治疗肝癌得到极大的普及,并成为我国、日本等肝癌高发地区介入放射学治疗的主要内
容。随着介入治疗器械的开发与研制,使肿瘤的经血管内药物灌注/栓塞术在临床的应用范围
越来越广,成为介入放射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可用于颅内外恶性肿瘤、肺癌、食管癌、肝癌、
胆道癌、胰腺癌、胃肠癌、乳腺癌、肾癌、盆腔和四肢恶性肿瘤等的治疗。其中,在消化系统
肿瘤运用*广。

第二节常用经动脉介入治疗方法
一、经皮血管内药物灌注
    (一)概述
    经皮血管内药物灌注的基本原理包括:①药物的动脉灌注化疗药代动力学特点较静脉全身用药
有较大的改变;②提高病灶区域的局部药物浓度;③延长病灶与药物的接触时间;④首过效应使药
物全身毒副反应减轻等。
    与经手术置管灌注化疗相比较,经皮动脉插管灌注术的主要优点有:①创伤小、操作简单、安
全;②插管位置准确;③并发症少、疗效高;④可重复I生强等特点,基本已经替代了传统的手术置
管术。实验证明:动脉内置管化疗能够有效提高病灶局部药物浓度,降低外周血药浓度,药物效价
可以提高2~22倍,疗效提高4~10倍,部分对静脉化疗不敏感或疗效不佳的肿瘤,通过动脉置管化
疗病晴也可以获得好转甚至有效的治疗效果。
    根据动脉药物灌注化疗的特点及药代动力学原理,衍生了几种动脉内药物灌注的方法,如:球
囊导管阻断法(使用球囊灌注导管,在暂时阻断动脉血流的同时灌注药物)、可降解药物微球栓塞法
(使用可降解材料包裹药物,获得栓塞和化疗的双重效果)、肿瘤血管改道法(将部分肿瘤血管行永
久性栓塞,留下动脉主干,行动脉灌注化疗)等。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各种恶性肿瘤的姑息性治疗,术前的新辅助化疗及肿瘤切除术后的辅助化疗。
    2.禁忌证①明显的过敏体质或碘过敏试验阳性;②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③严重的出
血倾向,凝血功能障碍;④重度的全身感染或穿刺部位的感染;⑤严重的恶病质状态。
    (三)术前准备与技术方法
    1.术前准备
    (1)术者准备。①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及全面的体格检查,明确诊断,结合临床会诊意见确定
介入治疗的方案。完成血、尿、便三大常规检查;心、肝、。肾功能、血电解质检查和出、凝血时间
测定,术前常规行心电图、腹部CT、胸片检查,确定临床分期及有无肺部及远处转移。②向患者及
家属详细讲解造影术的目的、过程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相应的处理措施,并签写介入诊疗同意书。
③根据临床要求及病变的部位、性质、范围、特点制定合理的造影方案。④检查造影中使用的器械
及血管造影机的运行情况。
    (2)患者准备。①术前患者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相关的辅助检查;②术前常规行碘过敏与麻
醉药过敏试验;③穿刺部位备皮,减少局部感染机会;④造影术前4小时禁食;⑤造影术前30分钟

肌注安定10mg。
  (3)常规器械的准备。
  1)穿刺针。血管造影术使用的穿刺针不同于一般的皮下、肌肉注射针或静脉留置针,其作用是
开通血管与体外的通道,引导导丝进入血管,是血管造影术的基本操作,同时也是*重要的操作。
一般包括两种。①动脉穿刺针:包括套管针及无芯针2种。套管针包括平口的套管和带针尖的内芯,
操作日寸需将两者固定,一起穿刺动脉,拔除针芯,缓慢退套管,见鲜血喷出,提示穿刺成功。无芯
针穿入血管即可见血液流出。前者常需同时穿透血管前后壁,后者可只穿透动脉前壁。②静脉穿刺
针:常用无芯穿刺针,在穿刺时,缓慢推进,见暗红色血液流出提示穿刺成功。成人的动静脉穿刺
可选用18或19号穿刺针,小儿应更细。
    2)导丝。是血管造影中不可缺少的设备,合理的选择导丝类型是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导丝的
作用是:①引导导管通过皮下软组织或动脉壁,经穿刺孔道进入血管;②引导导管通过迂曲硬化的
血管;③选择或超选择插入动脉分支并引导导管跟进;④加强导管硬度,利于导管操纵;⑤柔软的
头端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导丝包括内芯及外套两部分组成,外套可为不锈钢丝缠绕而成或Teflon、
肝素-Teflon涂层套管组成。常用的导丝直径为0.889~0.965mm,导丝的功能参数包括:①导丝的硬
度;②导丝的柔软性;③导丝的表面光滑性;④导丝的可见性。
    3)血管鞘。血管鞘主要用于引导导管、球囊或其他血管内器械进入血管,同时方便用于导管交
换。导管鞘由外鞘、扩张器、短导丝3件构成。血管鞘有利于保护穿刺的血管,避免在导丝导管操
作时引起的血管撕裂伤,减少穿刺血管愈合时的瘢痕形成。
    4)导管。导管是介人诊疗中的主要器械,其品种繁多,形态各异。导管的选用是否得当是血管
造影术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导管须具备以下特点:①适当的硬度;②相当的弹性与扭力;③可塑
性;④耐高温或消毒液腐蚀;⑤表面摩擦系数小。常用的导管为聚乙烯导管。导管长度以厘米表示,
常用80~125cm;导管粗细用French(缩写F)表示,1F=0.333rmn,*常使用的造影导管为4~6F;
常用的造影导管包括:猪尾巴导管、Yashiro导管、Cobra导管等;导管的选择应根据血管的解剖走
行、血管的直径,必要时对导管形态塑形。
    5)扩张器。当穿刺针穿刺成功后,通过扩张器扩张穿刺点,可引入4~9F不同直径的导管鞘。
扩张器的前端呈锥形,其尖端的大小与导管鞘的导丝直径相当,当导丝延穿刺针进入血管后,退出
穿刺针,延导丝引入扩张器,扩张穿刺通道,利于导管鞘进入。
    6)造影剂。使用造影剂的目的是显影血管。理想的造影剂应具备以下特点:①高成像浓度;②
低黏度;③无毒;(劲无生物活性;⑤从体内迅速排出。目前血管造影使用的造影剂包括:离子型、
低离子型和非离子型3种。造影剂的用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检查的部位制定。使用造影剂有
造影剂过敏的可能。
    7)肝素盐水。肝素盐水在血管造影中使用频繁,常用的配制方法是6000U肝素溶于500ml的生
理盐水中,肝素盐水用于冲洗导管导丝及注入血管内预防血栓形成。
    8)局麻药。常用2%利多卡因5ml作穿刺点局部浸润麻醉。
    9)其他。如纱块、注射器、血管钳、手术尖刀等。
    (4)q,-5殊器械
    1)同轴微导管系统。当常规使用的4~5F造影导管难以到达靶血管时,使用外径为3F的同轴
导管常可奏效。
    2)球囊阻塞导管。当导管到达靶血管时,充盈球囊,暂时阻断血流,同时通过导管腔注射药
物,由于缺乏血流的冲刷和稀释,药物积聚的浓度更高,停滞的时间更长。



消化系肿瘤的靶向治疗技术 作者简介

p>主编简介
    陈汝福  男,1963年2月出生,山东东营市人。现任中山大学附
属第二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普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科主
任,硕士、博士生导师。
    1983年大学本科毕业,其后于同济医科大学攻读医学博士,在中
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20多
年期间,在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
长胆道肿瘤、胰腺肿瘤、肝癌、胃肠肿瘤的手术治疗,熟练应用腹腔
镜技术进行肝癌切除、结肠癌根治等手术。对肝炎病毒在肝胆肿瘤发
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有深入的研究。采用纳米生物技术预防和治疗肝胆
肿瘤的复发转移取得较好的疗效。获得国家高科技项目(863)1项
和8项省、部级科研基金。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3
项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及省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获得国家专利2
项,主编外科专著3部。现任中国抗癌学会肝癌委员会委员、中华医
学会外科学会脾外科学组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微创及生物治疗专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