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战国策

作者:刘向原
出版社:蓝天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12-01
开本: 03 页数: 358
本类榜单:少儿销量榜
中 图 价:¥19.3(5.5折) 定价  ¥3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战国策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9400036
  • 条形码:9787509400036 ; 978-7-5094-0003-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战国策 本书特色

以文学的语言演绎战国历史
用历史框架承载政治智慧结晶
   《战国策》一书反映了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当时社会政治人物的精神风采,
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散文集,它客观地记录了战国时期的一
些重大事件和纵横家的言论与事迹,成为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专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
    皆可观。
    ——西汉·刘向
●率以为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泥俗而不
  笃于自信者也。
    ——北宋·曾巩
●其事浅陋不足道,然而人读之,则必向其说之工而忘共事之陋者,文辞之胜移
    之而已。
    ——北宋·李格非
典藏本书的四大理由
史料价值:讲述战国时期一个特殊群体的特殊历史。
文学价值:语言铺张扬厉,气势纵横捭阖,寓言生动传神。
人文价值:以记人为本,体现重视人才的政治思想。
实用价值:智谋思想、言辞机变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战国策》为国别体史书。原有《国
策》、《国事》、《短长》、《事语》、《长
书》、《修书》等名称。全书按东周、西
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
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
国编写。《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
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展示
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诸国间政治博
弈的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
作者不明。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
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
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
刘向按照国别进行了编订。因其书所记
录的多是战国时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
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刘向把这本
书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 目录

东周策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秦攻宜阳东周欲为稻周文君免士工师籍温人之周杜赫欲重景翠于周宫他亡西周之东周西周策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雍氏之役苏厉谓周君司寇布为周*谓周君秦策苏秦始将连横张仪说秦王日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楚攻魏张仪谓秦王陈轸去楚之秦齐助楚攻秦楚绝齐齐举兵伐楚医扁鹊见秦武王秦武王谓甘茂甘茂亡秦且之齐秦客卿造谓穰侯范子因王稽入秦范雎至秦天下之士蔡泽见逐于赵秦昭王谓左右秦王欲见顿弱顷襄王二十年或为六国说秦王谓秦王濮阳人吕不韦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文信侯出走四国为一齐策靖郭君将城薛靖郭君善齐貌辨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亡齐而之楚邹忌修八尺有余秦假道韩魏以攻齐秦伐魏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张仪为秦连横齐王张仪事秦惠王昭阳为楚伐魏秦攻赵长平楚王死太子在齐质孟尝君将入秦孟尝君舍人孟尝君出行五国齐欲伐魏齐人有冯谖者齐宣王见颜■先生王斗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齐人见田骈苏秦说齐闵王齐负郭之民有狐■者燕攻齐取七十余城燕攻齐齐破齐闵王之遇杀齐王建入朝于秦楚策五国约以伐齐荆宣王问群臣江乙说于安陵君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张仪为秦破从连横威王问于莫敖子华魏相翟强死楚怀王拘张仪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苏子谓楚王苏秦之楚张仪之楚张仪逐惠施于魏魏王遗楚王美人庄辛谓楚襄王天下合从楚考烈王无子赵策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晋毕阳之孙豫让苏秦说李兑赵王封孟尝君以武城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武灵王平昼间居赵惠文王三十年秦围赵之邯郸郑同北见赵王齐欲攻宋五国伐秦无功客见赵王赵太后新用事魏策知伯索地于魏桓子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张仪以秦相魏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魏惠王死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秦败魏于华,魏王且入朝于秦齐欲伐魏秦攻韩之管魏王欲攻邯郸信陵君杀晋鄙秦王使人谓安陵君韩策申子请仕其从兄官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五国约而攻奏秦韩战于浊泽楚围雍氏五月齐令周*使郑公叔且杀几瑟史疾为韩使楚韩傀相韩或谓韩公仲或谓韩王日秦大国段干越人谓新城君燕策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燕文公时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张仪为秦破从连横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苏代为燕说齐燕饥赵将伐之昌国君乐毅赵且伐燕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宋卫策公输般为楚设机智伯欲伐卫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中山策阴姬与江姬争为后中山君飨都士
展开全部

战国策 节选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异彩纷呈的时期,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各诸侯国在
势均力敌的拉锯战中如何才能脱颖而出,成为霸主甚至统一中原,是各个诸侯
政策的中心问题。其国力的强大虽然起着主导性的作用,然而决策的正确更是
成败的关键。在这一特殊时期一种特殊的群体诞生了,这就是战国时期特有的
人群——策士,又称为纵横家。纵横家们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左右着诸
侯们的决策,进而也左右了整个战国时期的历史进程,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大
放异彩。《战国策》便记载了纵横家这一特殊群体的一言一行,表现出相当的语
言魅力。
    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战国策》为国别体史书。原有《国策》、《国
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
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来分国编写。《战国策》主要记述
了战国时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
睨,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
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
按照国别进行了编订。因其书所记录的多是战国时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
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刘向把这本书名
为《战国策》。北宋时,《战国策》散佚颇
多,经曾巩校补,是为今本《战国策》。
    《战国策》语言表述铺张扬厉、夸大
其词,虽然习惯上将其归为历史著作,
但它的情况与《左传》、《国语》等有很大
不同,许多记载极尽夸张之能事,文学
性大于史学性,因此作为史实来看是不
可信的。《战国策》的思想观念,与《左
传》等史书也有截然不同之处。刘向序
说:“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
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画。故其
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
教化.兵革救急之势也。”活跃在政治舞
台上的纵横家们,也只是以自己的才智
来换取功名利禄.朝秦暮楚自然也不足
为奇。
    《战国策》全书四百多章,共33卷,
约2万字。由于内容庞杂,本书只选取
了其中的精彩篇章加以注释、翻译,并
配以精彩读解,以期使读者对这部伟大
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领略传统国
学的博大精深。
    读解说明
    《战国策》的主角是来自各个国家
的谋臣策士。他们共同的身份是说客,
各自代表不同利益团体的利益.奔走于
各个诸侯国之间,而他们的活动反映了
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尖锐激烈的
斗争情况。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鲜活生
动、波澜壮阔的战国时期的美丽画卷。
他们活跃在战国时期的历史舞台上,在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各国的力量对比和
外交政策,并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历史的
发展趋势,推动了当时历史的发展进程。
    而本应该是当时历史主角的各国国君,却都退居了二线,他们不仅大多自
称愚笨,或以前所采取的政策都是错误的、要听从说客的计策,而且他们*终都
被说服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衬出谋臣策士们高超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驾驭
能力、心理揣测能力、人性洞察能力和高超的游说策略和技巧。
    《战国策》记载的这些谋臣策士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游说案例,我们可以通
过这些案例来学习借鉴游说、劝说别人的策略和技巧,并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
加以灵活运用。为了对每个案例进行更方便更清楚地解读,从每个案例中抽象、
总结出一般要素,它们分别是;
    游说主体,即游说者,也就是本书中的主角,一般是来自各个国家的谋臣和
策士,他们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机智、才华。
    游说客体,即被游说的对象,一般是各个国家的国君或具有决策权的相国
或其他重臣。他们*后全部被说服,改变了原来的决策或者采纳了游说主体的
意见而采取了新的政策。
靖郭君将城薛
    【原文】
    靖郭君将城薛③.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
者日:“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
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日:“客有于此。”客日:“鄙臣不敢以死为戏。”
君日:“亡,更言之。”对日:“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
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奚以薛为?夫
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日:“善。”乃辍城薛。
    【注释】
    ①靖郭君:齐国大臣田婴,封号靖郭君。(②城:筑城墙。③薛:靖郭
君的封邑,今山东省滕县南四十里。
    【译文】
    靖郭君田婴打算在薛地修筑城墙.很多门客去进谏阻止他。田婴
下令负责接待引见的人不许为前来进谏的门客通报。有个齐人门客请
求拜见田婴,说:“我只说三个字就走,如果多一个字,我情愿领受烹
刑。”田婴于是就接见了他。门客快步走到他面前,说:“海大鱼。”然后
转身就走。田婴赶忙问:“先生有话就在这里说吧。”门客说:“我不敢拿
性命当儿戏。”田婴说:“没有的事情,你有话就说。”门客回答说:“您不
知道海里的大鱼吗?渔网无法让它停止游动。钓钩无法钓到它,但是如
果游到了海水之外失去了海水,那么就是小小的蝼蚁也能将它吃掉。
同样,现在的齐国也就是您的水。如果您永久地掌管了齐国,就是再有
了薛地还能做什么呢?您如果没有了齐国,即使将薛邑的城墙筑到天
上去,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了。”田婴说:“你说得很对。”于是就停止了在
薛地筑城墙的工程。
    【读解】
    本篇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关于如何劝说不愿意听从别人劝谏的人
的问题。劝说这样的人,就不能用一般的方法来劝谏了,而要采用特殊
的方法,引起劝说对象的注意和重视。这就需要很高的智慧和巧妙的
劝谏方式了。
    靖郭君打算大兴土木,加强薛城的城防建设。这一举动引起了邻
国的恐惧,同时也引起了身边人们的质疑。所以,前来劝阻他的人非常
多。但这些人无疑都采用的是一般的劝谏方法,所以无法让态度坚决
的靖郭君采纳。
    这时候,有个人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劝谏。他求见靖郭君的方式
就很特殊,要求只说三个字,多说一个字就情愿领受刑罚。这就引起了
靖郭君的注意,想要知道他所要说的三个字是什么。接下来,这个人为
靖郭君打了一个比方。他将靖郭君和海里的大鱼类比,用海里的大鱼
所可能遭到的情况来类比靖郭君所可能遭到的情况,这样就把那些曾
经来劝谏的人都说过的道理以巧妙的比喻说到了靖郭君的心里,达到
了劝谏的目的。这也就应了那句话:“以正合,以奇胜。”
    靖郭君善齐貌辨
    【原文】
    靖郭君善呼貌辨。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
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孟尝君又窃以谏,靖郭君大怒,曰:“划
而类,破吾家。苟可慊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之。”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
御,旦暮进食。
    数年,威王薨③,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
与齐貌辨俱留。无几时,齐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靖郭君日:“王之不
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辨日:“固不求生也,请必行。”靖郭君
不能止。
    【注释】
    ①善:喜欢,善待。②证:进谏。③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叫
“薨”。
    【译文】
    靖郭君宠待门客齐貌辨。但齐貌辨为人
不拘小节,所以门客们都讨厌他。有个叫士
尉的门客曾劝说靖郭君赶走齐貌辨.靖郭君
没有接受他的建议,士尉辞别离去。后来孟
尝君田文也在私下里劝说驱逐齐貌辨,没想
到田婴却大为生气,说:“即使将来有人铲除
我的家族,破坏我的家业。只要能够对齐貌
辨有好处的,我也宁可让他去做。”从那以后
田婴给齐貌辨上等的馆舍居住。并且派他的
长子为他驾车,朝夕侍候他。
   几年以后,齐威王死了,田婴的异母兄宣王继承王位,但田婴和宣
王关系不好,于是就离开都城来到了自己的封地薛地,齐貌辨也和他
一起来到薛地。没过多久,齐貌辨决定辞别田婴.请求回到齐国去见宣
王。田婴说:“大王既然非常讨厌我田婴,你这次去见他,必定会被他杀
掉。”齐貌辨说:“我本来就不求苟且偷生,请您一定要让我去。”田婴无
法阻止他,就让他去见宣王。
  ‘【原文】
    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日:“子,
靖郭君之所听爱夫!”齐貌辨日:“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之方为太子
之时,辨谓靖郭君日:‘太子相不仁,过颐豕视,若是者信反。不若废太
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靖郭君泣而日:‘不可,吾不忍也。’若听辨而
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
    “至于薛,昭阳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日:‘必听之。’靖郭君日:
‘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
以先王之庙与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宣王太息,动于颜色②,日:
“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来靖郭君
乎?”齐貌辨对日:“敬诺!”
    ‘【注释】
    ①郊师:卫姬的儿子,宣王的庶弟。(参颜色:脸色。
    【译文】
    齐貌辨来到齐国的都城。宣王听说齐貌辨要来见自己,就掩饰起
  自己的愤怒来等待齐貌辨。齐貌辨来到宫里拜见宣王、宣王说:“你是
  靖郭君手下的得意门客,靖郭君是不是什么都听你的呢?”齐貌辨说:
  “我的确是靖郭君的得意门客,但要说靖郭君什么都听我的,根本没有
  这样的事。大王还是太子的时候,我对靖郭君说:‘太子的长相不仁,下
  巴过长,看起来就像一头猪,如果让他做了国君,掌管国家大事的话必
  然违背正道。所以不如把太子废掉,改立卫姬的儿子郊师做太子。’但
  是靖郭君哭着说:‘不能这样做,我不忍心这样做啊!’如果靖郭君什么
  都听我的话,那么靖郭君必定不会有现在这样的遭遇,这是我说的第
  一个例子。
    “靖郭君到了薛地之后,楚国的相国昭阳请求用几倍的土地来换
  薛地,我又对靖郭君说:‘您一定要接受这个请求。’靖郭君说:‘从先王
  那里接受薛地,现在即使和后王的关系不好,却把薛地换给别的国家,
  将来我死后怎样向先王交代啊?更何况先王的宗庙就在薛地.我难道
   游说本体,是游说客体综合当时国家力量、国家利益、国家对外政策、文化
环境、历史条件等各方面的客观情况,并在对人的心理、人的本性有一定了解的
基础上,在特定的游说场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通过事先预设或随机应变所
采取的游说策略和技巧,这是我们在学习战国策的论辩知识和技能的时候所应
该主要关注的方面。
    游说场,是游说本体的外在客观条件,包括当时国家力量、国家利益、国家
的对外政策、文化氛围、历史条件,以及当时的时间、地点、人的心理本性等各种
条件。
    读每个案例都可以从中找出以上这四个要素,通过这四个要素,就可以将
这个案例看得清清楚楚。



战国策 相关资料

九鼎相传是夏禹收九州之金而铸成的,后来成为“传国之重器”。它代表着周王室在各诸侯国中的宗主地位。但是历史发展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质上已经没有哪个诸侯国再把周王室当做自己的宗主国而放在眼里。不过九鼎在周君以及其他诸侯国君的心目中,依然是中华国家政权的象征。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称雄,征战攻伐,战国七雄都想得到九鼎,从而来统一其他诸侯国,成为天下新的霸主。秦国发动军队来索要九鼎,就是想要取代西周的宗主地位,统一各国,称霸天下。九鼎的重量的确是非常大的。在2007年河南省郑州市举办的中原祭祖活动中所复制安放的九鼎,是用现代化的大型起重机来运送的,可见九鼎确实并不那么容易搬运。当时东周王室的力量已经非常弱小,而秦国是一个强大的诸侯国,能够和它相抗衡的,也只有位于东方的齐国。所以颜率要到齐国去请求援兵。本篇讲述了两件事,一是颜率(游说主体)游说齐王(游说客体),请求齐王派出军队吓退秦国军队。在国君面临给与不给的两难选择的时候,颜率挺身而出,他对当时的各个方面的利害关系明显是了然于胸的。所以他胸有成竹地毛遂自荐,要到东面的齐国去搬救兵。他见到齐王,主要采取了两方面的游说策略(游说本体),首先称赞齐王派出军队挽救周王室的危难是义举,称赞齐国是大国。其次许诺将九鼎送给齐国。也就是说,他一方面用好听的话来赞美齐王,使齐王得到了心理上的虚荣和满足,听了这话,他已经有点飘飘然了。一方面许诺齐王以现实的利益,使齐王有了作出派出军队这一决策的直接动力。而客观上,齐国又是能够和秦国军队相抗衡的,这在现实中是可行的,它能够实现让秦国军队退却的目的,所以有了这两方面实实在在的好处,于是“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接着又讲述了第二件事,依然是颜率游说齐王,让齐王打消索要九鼎的念头。周王室依靠齐国军队的力量吓退了秦国军队之后,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齐王要求颜率兑现送给他九鼎的诺言。事情似乎又回到了起点。颜率又来见齐王,这次他主要采取的游说策略是,在答应送给齐王九鼎的前提下,摆出运送九鼎面临的两个实际困难,一是运送路线无法解决。由于齐国和周之间隔了魏国和楚国,齐王先后提出了借道魏国和借道楚国两条运送路线。颜率摆出了魏国君臣和楚国君臣都对九鼎觊觎已久的事实,否定了齐王借道运送九鼎的设想。二是搬运九鼎的人和设备难以解决。由于九鼎体积大重量大,搬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