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玩味茶事(“茶痴”与茶的故事,讲述有料、有趣、有调性的茶道)

玩味茶事(“茶痴”与茶的故事,讲述有料、有趣、有调性的茶道)

作者:林贞标著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6-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20
本类榜单:美食销量榜
中 图 价:¥31.9(4.9折) 定价  ¥6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玩味茶事(“茶痴”与茶的故事,讲述有料、有趣、有调性的茶道)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1570536
  • 条形码:9787511570536 ; 978-7-5115-7053-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玩味茶事(“茶痴”与茶的故事,讲述有料、有趣、有调性的茶道) 本书特色

★“茶痴”林贞标继《玩味潮汕》《玩味简烹》《玩味上海》之后又一力作,从喝茶到懂茶,一本书读懂茶文化! ★42篇茶随笔,全面讲述茶的艺术之美。带您从入门到精通,了解茶的种类、生长、采摘、制作、品饮等问题! ★6篇茶膳文,独特展示茶的入菜之法。黑茶猪蹄、龙井鲍片、赛老王红烧肉……道道做得别出心裁,吃得回味无穷! ★8篇茶友言,真挚记录作者与茶友的茶事之情。特邀《中国味道》总顾问董克平、烹饪专家孙兆国、美食家蔡昊等大咖撰文! ★裸背锁线,全彩印刷,走心装帧,精选100多张美图,让您静下心慢慢品读茶味人生!

玩味茶事(“茶痴”与茶的故事,讲述有料、有趣、有调性的茶道) 内容简介

"一片小小的茶叶,其实大有天地。作者回溯二十多年走南闯北的“茶痴”之路,用风趣诙谐的语言将茶人、茶事、茶道娓娓道来,以客观的态度用心探索、研究茶文化。 本书共分三部分。部分“玩味茶”,放眼于茶的种类、生长、采摘、制作、品饮等问题,细致讲述茶的艺术之美。第二部分“玩味茶膳”,着墨于茶的入菜之法,道道别出心裁。第三部分“茶友言·标哥的茶事”,用心于记录自己与茶、茶友的广阔天地。 读懂茶,喝好茶。 愿这本有温度的茶事之作,能让你简单快乐地喝一杯茶。"

玩味茶事(“茶痴”与茶的故事,讲述有料、有趣、有调性的茶道) 目录

玩味茶

论本书书名为何要叫“玩味茶事”

潮汕工夫茶之我见

我心目中的茶道

“扯”点不懂装懂的事,怎样判断茶是好茶

喝茶,就要喝好茶

我在泡着茶,你在我面前点一炷香,你当我是神还是鬼

科学与茶的相遇

绿茶中的奇葩:安吉白茶

鸭屎香逸事

让所谓的“茶专家”,“哭晕在厕所里”的凤凰茶名

头道茶喝与不喝

京华茶事

无常树叶

老八仙

闲话老茶

“东方美人”的故事很美丽

别胡扯什么“霸气”,什么“不苦不涩不是普洱茶”

实话实说老东西

何谓传统

不就一杯饮品吗,想喝就喝

茶界大神

茶的春夏秋冬

过节了,让我们好好喝杯茶吧

大红袍为何物

闲话白茶

让你永远吃不够的“神物”:潮汕工夫茶

论“茶”与“禅”的关系

让我老弄不明白的黄茶

茶器与“臆想”

口渴了,我就想喝杯茶而已

茶,那点不得不说的事

茶味

大雅,鸭屎香

胡思乱想:茶树的起源

何日重回香韵圣妙时

红茶,滚滚红尘中的乱世佳人

寻茶偶得佳品记

投茶量的问题

怎样雅一点地闻盖香

袋泡茶万岁

我心目中的茶文化原产地

玩味茶膳

茶膳

秋风得意猪蹄疾

鲍片才配得起龙井

一块用红袍烧的红烧肉

威猛的材料配威猛的茶

翻影初迎日,流香暗袭人

茶友言·标哥的茶事

养心茶,养眼书

茶事一二

无用之茶

也无故事也无香

茶之洁净

淡而不寡,淡而有味

标哥的茶很耐泡!

茶成为饮料

玩完后记


展开全部

玩味茶事(“茶痴”与茶的故事,讲述有料、有趣、有调性的茶道) 节选

我心目中的茶道 时光飞逝,转眼又到了月白风清的中秋之夜。“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没有多少亲可思,在节日里总喜欢躲起来,静思或者写点心得。 前段时间写了一些关于茶的文章,准备在春节之前出版。东拉西扯地写了不少,但有一样东西一直不愿提及,那就是茶道。许多朋友一介绍我就会说:“标哥是精通茶道之人。”也有很多人一和我喝茶就大失所望地说:“标哥,你这算哪门子茶道呀?用具器皿少得可怜,没有仪式感,甚至有时直接用大玻璃杯泡茶喝,真是有损茶道美名。”每逢此时,我只能是一笑置之,因我心中的“道”和他们所说的“道”相去甚远。 我是一个俗人,在生活中多花了些心思在吃喝上,察觉万物的变化和生活的细微处,加以合理微调,让生活更加简化、轻松、愉悦,本不该妄加论“道”。但当今各“道”纷行,我也不得不论一回“道”了。目前国内流行的茶道,我认为非“道”,顶多算是“艺”,以茶为名,卖艺为生。多数人认为,道袍马褂、奇杯怪盏就是茶道。然而“道”由心而生,道法自然,道生万物,茶本身便是“道”。我们需要明“道”,方能行“道”,道者*终是要提供给我们更加舒适的方式。 很多以茶为名的所作所为跟“道”是沾不上边的。比如,设计茶叶包装者,不明茶性,做出的包装要么有异味,要么容易把茶叶压碎,要么不够密封;生产盖碗者,不懂人体工学,在泡茶时盖碗怎样握着舒服不烫手,盖碗容量多少,放多少茶、多少水合适,这些因素没有充分考虑,所做的东西自然离“道”甚远。 万物有一个中心点,茶道的中心就是茶,所有工具、方法能够为茶服务,那就是明“道”。流于形式,外表装衬起来的不叫“道”。真正的“道”,是在明白“道”的中心点以后,在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自然地呈现,让人们愉悦地享受,这就是大“道”。 有人指责我用大玻璃杯泡茶这件事,我想说的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茶道就是这样。用大杯泡茶是千百年来大众的饮用习惯,也是*方便的饮用方式。不过它也存在致命的缺点,比如泡茶用的水是滚烫的,一杯茶要等凉下来才能喝,有时客人都走了,茶水还没有凉;还存在一个不雅的细节,用玻璃杯泡的茶,茶叶浮在水面上,每喝一口总会含进几片茶叶,又不得不往杯内吐,几个人一起喝茶时,老是伴着“呸呸呸”的“交响乐”。从多年的观察和实验中,我竟寻到了简单的解决方法——在泡大杯茶时,先用半杯滚烫的水将茶叶泡30秒,然后再兑进半杯冷水,这时茶水冷热适口,浓淡相宜,*重要的是解决了茶叶浮在水面上的麻烦事。泡茶用滚烫的水,热气上冲,茶叶都往上跑,此时兑进冷水,因冷水重,马上带动茶叶下沉。这时一杯温度合适、汤色清澈的大杯茶就可以尽情享用了。当然,也有个别茶叶沉不下去,但那是相对少数的。

玩味茶事(“茶痴”与茶的故事,讲述有料、有趣、有调性的茶道) 作者简介

林贞标 潮汕人,茶痴,食家。对各地食事、食材有深入的研究,对烹饪方法有大胆的创新。 善行,好友。饮、食、为人,皆奉自然、真实之旨。 著有作品《玩味潮汕》《玩味简烹》《玩味上海》。 新浪微博:@林贞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