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盛衰之际:明清道教

盛衰之际:明清道教

作者:李政阳著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6-01
所属丛书: 华夏文库
开本: 23cm 页数: 164页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21.2(5.9折) 定价  ¥3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盛衰之际:明清道教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4892004
  • 条形码:9787534892004 ; 978-7-5348-9200-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盛衰之际:明清道教 本书特色

明清时期,道教面临着各方面的调整与挑战。《盛衰之际:明清道教》从道教自身的发展和道教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出发,关注道教与封建王朝、道教与民间社会的关系,抓住了明清道教发展的几个关键点,对道教是什么、明清道教的兴衰转折是什么,以及道教如何面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等问题均有触及。全书兼顾科普与学术,尤其从“大道教”的角度梳理了“太谷学派”等民间教派与道教的关系,有一定的新意。

盛衰之际:明清道教 内容简介

在道教发展史上,明清是一段特殊时期。有明一代,道士破天荒进入行政中枢,负责王朝礼仪、国家祭祀等活动,很多高道在礼部获得高位,深受皇帝信奉。清代以降,道教则逐渐失去皇室及权贵阶层的支持,政治地位一落千丈。但在民间,道教一直在持续发展。明清时期,不但涌现许多新生的道派、丹派,也新出不少丹籍、道经,并在“三教合一”思潮的影响下,出现了具有明显道教特征的民间儒学流派。

盛衰之际:明清道教 目录


一 极盛而衰:明清道教的存续

1 帝王对道教的用与治

2 道脉的弘扬与发展

3 神明与明清社会

二 丹脉纷呈:明清新出丹派及丹籍

1 钟吕丹道的勃兴

2 陆潜虚和东派

3 李涵虚和西派

4 伍冲虚、柳华阳和伍柳仙宗

5 闵一得和西竺心宗

三 教外别传:明清儒道合一的民间传统

1 会三归一的龙江夏教

2 儒宗道用的槐轩之道

3 以道补儒的太谷之学


展开全部

盛衰之际:明清道教 节选

神仙是道教信仰的核心,民间经常将神、仙合论,但在道教的认知中,神与仙不同。《说文解字》云:“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又曰:“仙,长生仙去。”又:“仚,人在山上,从人从山。”意思是说,神是自然,是能够生长万物的生气,仙则是住在山上的隐居者或修炼者。神是先天且自然而然的存在,仙则是后天依山而居的人,“人从山”则为仙,说明的是长生不死、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理想人格。神明只是一股“生气”的观点与汉魏流行的元气论有关,当时的思想界倾向于用气来解释现象界。 相对于道教,儒家不谈仙,却不避讳谈神,如《左传》云:“‘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左传》并未否定神的存在,却认为神只是聪明正直之气,这股气依人心向背而动,“天听自我民听”。正因为人的气常与天地往来,人与神的气也自然具有同质性,故能沟通。如朱熹所说:“鬼神只是气。屈伸往来者,气也。天地间无非气,人之气与天地之气常相接,无间断,人自不见。人心才动,必达于气,便与这屈伸往来者相感通。如卜筮之类,皆是心自有此物,只说你心上事,才动必应也。” 《礼记》对祭祀的范围做了详细规定,其《祭法》云:“夫先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及乎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财用也。非此族类,不在祀典。”大抵应祭祀者多为自然,如日月山川等,都是有利于民的自然造物。有功于民的贤人义士同样应被视为神明配享祭祀,即孟子所谓“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这点也深深影响了道教的神灵观,但凡护国佑民、忠孝节义、对国家民族有突出贡献、为老百姓所怀念和铭记者,道教都会将之奉为神灵,甚至为之编撰道经和道法,如比干、孙思邈、张巡、陆秀夫等有专门的庙社祭祀,而关羽、岳飞、杨业等则成为道教的护法神将。道教典籍《徐仙真录》指出:“天生英才用之于当时,则能忠君保民,荣膺显爵,殁则庙祀一方,而其阴功灵贶犹能阐扬于后世者,实非偶然,天将有意于斯世斯民,而使其至于是也。” 道教通过“道封”“玉封”的形式吸纳忠臣义士进行奉祀,如果该神受到朝廷册封,则称之为“朝封”或“敕封”。地方神明成为全国性的神明,或者地方的俗神成为道教奉祀的神明,都需要先经过民众的“玉封”。更具体而言,现世的人若要成为“神”,首要条件是生前做过令百姓铭记的义行;其次,要有“显灵”的故事流传开来,足以吸引到民众的关注;再次,*好有来自官方对该人的义行和“显灵”的敕封,以增加成神的权威性。一般沿着“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的敕封途径,多数神明到达“帝”的程度,如文昌帝君、孚佑帝君等,孔子与关羽到达“圣”的地步,而关羽则*终发展为“天”,在清末获得26字的封号。女神则沿着“夫人、妃、天妃、天后”的次序晋升,妈祖在咸丰时获得的封号达64字。“封神”与否*终还是取决于民心,即便朝廷长时间不关注地方神灵,也不会影响民众对地方神灵的崇拜,因此地方神灵更多表现的是民众对一段历史的铭记。

盛衰之际:明清道教 作者简介

李政阳,1986年出生,祖籍山东东明,现居北京。哲学博士,宗教学博士后,擘雅研究院研究员。201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2017-2019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战略、道教、宗教与国际关系等。先后于《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宗教文化》《孔子研究》《宗教哲学》等海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