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动态保护前沿话题(三)

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动态保护前沿话题(三)

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出版时间:2018-04-01
开本: 21cm 页数: 12,367页
本类榜单:农业/林业销量榜
中 图 价:¥28.0(7.0折) 定价  ¥4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动态保护前沿话题(三)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1135810
  • 条形码:9787511135810 ; 978-7-5111-3581-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动态保护前沿话题(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纪要、唐珂在“中国农学会文化遗产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高星在“中国农学会文化遗产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等。

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动态保护前沿话题(三) 目录

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纪要
唐珂在“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高星在“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李文华在“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几个问题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什么与如何保护
正确处理好农业文化遗产五大关系
哈尼梯田科学价值的再认识
渔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研究
藏族传统草原游牧文化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林果型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分析与评价
农业文化遗产的生态补偿机制
历史视角下“刀耕火种”农作技术与遗产评价及保护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迫切任务
试论香格里拉的认知路径与遗产保护
农业文化遗产监测评估工作的重要性
自由讨论
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会议总结
FAO/GEF-GIAHS项目中国试点总结暨第二届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纪要
徐向春在“FAO/GEF-GIAHS项目中国试点总结暨第二届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李文华在“FAO/GEF-GIAHS项目中国试点总结暨第二届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王凯园在“FAO/GEF-GIAHS项目中国试点总结暨第二届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王庆在“FAO/GEF-GIAHS项目中国试点总结暨第二届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农业文化遗产的国内外进展
传统知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湖州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儒家生态伦理思想
刀耕火种在云南传统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云南哈尼梯田稻作品种多样性与传统知识
江西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与发展
青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农业文化遗产的多功能价值及其产业融合发展途径
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社会.生态适应性
河北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保护与发展
灵宝古枣林及古枣树群落
稻作因万年而美丽,万年因稻作而精彩
保护全球早作之源,打造世界黍粟之乡
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保护与发展
探析涉县旱作梯田系统的保护与发展
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保护与发展情况
展开全部

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动态保护前沿话题(三) 节选

  《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动态保护前沿话题(三)》:  尊敬的李文华院士,各位代表,下午好!  经过两年多的认真准备,2014年1月17日召开的中国农学会十届三次常务理事会批准了成立“农业文化遗产分会”的申请。经过10个月的积极筹备,农业文化遗产分会成立大会今天顺利召开了,并选举产生了以李文华院士为主任委员的**届理事会。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农学会,向农业文化遗产分会的成立,向本次代表大会的成功召开,向当选的**届理事会成员,表示热烈的祝贺!  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传承、保存至今的农业生产系统,有着丰富的内涵,既包括独特而灿烂的传统农业文化与技术知识体系,也包括独特而具有重要价值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独特而具有美学价值的农业景观。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也是世界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弘扬传统农业文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这既是对保护、传承和弘扬我国农业文化遗产意义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方针。  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与利用工作有着很好的基础,这有赖于农业历史、农业生态、农业民俗等相关学科的长期研究积累。特别是在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在李文华院士等科学家的带领下,来自有关科研单位和高等学校的科研人员,与农业管理部门和有关地方政府密切合作,围绕试点申报与保护实践探索、生态与文化多样性评估、保护与管理机制研究等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影响。  目前,农业文化遗产工作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国际合作的特色领域之一,也是发展休闲农业、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在全世界31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我国有11个,居世界各国之首;农业部2012年开始“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已经命名了两批共39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个开展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2014年1月和3月,为提高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农业部分别成立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  我们注意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南京农业大学等先后组织了一系列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活动和科普宣传活动;一支包括农业生态、农业历史、农业民俗、农业经济、农业政策、休闲农业等领域在内的研究队伍初步形成。可以说,农业文化遗产分会是应运而生,也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