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文化土壤论

文化土壤论

作者:何大新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1072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82.6(7.0折) 定价  ¥11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文化土壤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220135804
  • 条形码:9787220135804 ; 978-7-220-13580-4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文化土壤论 本书特色

★ 作者历经十年创作本书,提出厚植中华“文化土壤”建议 ★ 国内学者*次提出“文化土壤”概念 ★ 大护封精致装帧,甄选用纸 ★ 随书附赠精美书签

文化土壤论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以“文化土壤”为中心话题的通俗社科读物。本书对“文化”“文化的起源”“文化土壤”等重要概念进行了阐述,并从优化文化土壤的角度提出夯实振兴中华文化基础。
上篇(共八讲)从“纵”的角度谈论文化、世界主要文化圈、中华文化形成的土壤特征,以及文化和文明的碰撞、困惑、发展趋势、保护与共存问题。下篇(共十六讲)则从“横”的角度论述文化土壤与各种文化形态与社会重大领域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探索这些文化形态和社会重大领域背后的文化土壤根源。

文化土壤论 目录

目 录
引论
002 一、该关注“文化土壤”的极端重要性了
005 二、清醒认识和评价中华文化的现状
009 三、拥抱世界文化,振兴中华文化
上篇 综论
**讲 文化的起源
002 一、什么是文化
008 二、人类的起源
015 三、文化的出现
第二讲 文化的土壤
022 一、文化土壤的三个层次
025 二、不同文化土壤孕育了不同文化
030 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出现及落伍
第三讲 世界主要文化圈形成的土壤特征
033   一、文化圈的出现
036   二、两河文化圈——人类文明从这里启航
038   三、“神”与“法老”——古埃及文化圈
042    四、充满宗教等级色彩的古印度文化圈
044    五、“文明”与“扩张”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圈
052 六、神秘多姿的古中南美文化圈
058 七、兼收并蓄的日本文化
第四讲 中华文化形成的土壤特征
064 一、中华文化形成的地理环境
067 二、中华文化的源头及其原初形态
083 三、春秋战国:中华文化**个高峰及其特点
092    四、汉、隋、唐、宋:中华文化的几次高潮及其特点
103    五、元、明、清:中华文化的“颠簸”发展
114    六、“中国”怎么就成了“中国”
118    七、简谈中国人的性格特征——兼说水文化
第五讲 文化的碰撞
127    一、关于种族与文明的争论
133    二、较量与“冲突”
137    三、文明并非必然冲突
141    四、目标:提升文化软实力
第六讲 文化的困惑
145    一、说明自己容易吗
148    二、传统与现代的辩论
150    三、雅文化与俗文化的博弈
第七讲 文化的趋势
157    一、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
161    二、中华文化的前景
164    三、理性走向世界
第八讲 文化与地球
171    一、神奇的地球
173     二、地球遭遇人类“杀手”
177    三、保护地球是人类文化的*高点
下篇 分论
第九讲 文化土壤与民族
185    一、何为民族——以文化为视角
190    二、从远古走来的中华民族
201    三、汉族是怎么来的
第十讲 文化土壤与宗教
208    一、宗教漫谈
212    二、*初的宗教
214    三、不同宗教的文化土壤特征
第十一讲 文化土壤与神话
234    一、古希腊神话
236    二、古代中国神话
240    三、神话告诉我们什么
第十二讲 文化土壤与哲学
243    一、哲学的起源与差异
245    二、欧洲古典哲学
247    三、中国古代哲学
第十三讲 文化土壤与语言文字
257     一、语言
265      二、文字
276     三、语言文字乃民族文化之根基
第十四讲 文化土壤与习俗
280     一、习俗概说
288     二、别具特色的饮食习俗
296     三、信仰不同的节庆习俗
第十五讲 文化土壤与伦理
302     一、伦理的形成
309     二、中国伦理的内核及其对外影响
316     三、关于中国伦理的思考
第十六讲 文化土壤与文学艺术
323     一、不同文化土壤孕育多彩的世界文学
329     二、中华文化土壤孕育独特的中国文学
337     三、不同文化土壤孕育多形态的音乐
342     四、不同文化土壤孕育多姿的舞蹈与戏剧
348     五、不同文化土壤孕育斑斓的工艺美术
第十七讲 文化土壤与国学
363     一、何为“国学”
366     二、夏商周文化土壤成就了“轴心时代”的璀璨群星
375     三、先秦国学框定后世国学的发展
379     四、新国学——近现代以来的呼唤
第十八讲 文化土壤与尊严
383     一、不同文化土壤中“长”出不同的尊严
391     二、理性产生尊严
393     三、欲有尊严必先有自尊
第十九讲 文化土壤与城市
396     一、城市彰显文化土壤特征
403     二、中国古城与中国传统文化
411     三、城市的疑惑——以文化缺失为视角
416     四、城市呼唤“人性”
第二十讲 文化土壤与科技
420     一、文化土壤促进或束缚科技进步
426     二、科技“谬用”的文化根源
429     三、中国的文化土壤与科技
第二十一讲 文化土壤与经济
440     一、经济是个文化过程
445     二、经济的力量
449     三、经济与文化的交叉延伸
455     四、区域经济现象的本质是文化——以东北为例
第二十二讲 文化土壤与政治
460     一、古代民主或集权制度的产生
464     二、帝国制的出现及其演进
474     三、政治的目的是秩序
476     四、国家政治制度的选择源于文化土壤
第二十三讲 文化土壤与军事
480     一、军事行为的文化特征
487     二、资本的力量推动全球军事化
491     三、想要和平就得准备战争
第二十四讲 文化土壤与教育
498     一、教育也是从“土”里长出来的
501     二、中国教育的问题
510     三、中国教育的方向
后记
展开全部

文化土壤论 作者简介

何大新,1953年生于辽宁沈阳,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四川省老科协**专家,曾任新华社四川分社社长、党组书记和四川省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曾获中国新闻奖*等奖、二等奖,现为西南财大流通经济学博士生导师。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