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0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80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38.6(6.9折) 定价  ¥5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234808
  • 条形码:9787516234808 ; 978-7-5162-3480-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 本书特色

1、为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及深厚文化底蕴,提供有益参考 本书从历史文化继承性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性特征及其文化根源,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而上基础、思想理念和实践路径,从学理和实践层面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于中华文明,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从时间、空间、文明等多个维度全面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视角 本书从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维度出发,追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根源,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理念,通过古镜今鉴的方式,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时代价值,并从中抽绎概括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特征,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推动全球治理、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3、结合理论探讨和实际案例,思想内容丰富 本书通过有效结合理论讨论和实际案例,从中华文化的角度谈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具有中国特色,并且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中国特色为切入点展开论述,书中详细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和实践,特别是如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不仅有助于读者理解中国发展模式的独特性,更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和实践策略。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文化根源为出发点,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和文明价值等方面,深入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根基和文化底蕴,帮助广大读者从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的角度,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厚文化底蕴,从而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凝聚起共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 目录

**章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文化根源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维度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源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理念 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特征 第二章 庶教相依: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一、现实基础:人口规模巨大是国情、挑战和机遇 二、文化根脉:传统中国一以贯之的众民、化民思想 三、实践理路:对传统人口思想的创造性发展 第三章 为善致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一、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 二、认识共同富裕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敬畏天道,为善致福 第四章 富之教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一、富之:物质文明建设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二、教之:精神文明建设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 三、富之教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历史密码 第五章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一、认识上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理依据 二、实践上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路径 三、战略上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类文明形态 第六章 从协和万邦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一、全面理解走和平发展道路 二、协和万邦理念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文化根基 三、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协和万邦理念的传承弘扬 第七章 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和文明价值 一、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底蕴和内涵 二、打破了“现代化= 西方化”的迷思 三、拓展了现代化后进国家文明繁荣的路径 四、指引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
展开全部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 作者简介

刘余莉,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研究,特别是对《群书治要》的研究与弘扬,是国内该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著述颇丰。多年来受邀在世界各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曾三次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讲台上宣讲《群书治要》,并受到广泛好评。
聂菲璘,剑桥大学博士、博士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生,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副主任。
程丽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副主任。
刘红利,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讲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副主任。
申静思,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生。
谭 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副主任。
喻新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后,中共河南省委党校讲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副主任。刘余莉,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研究,特别是对《群书治要》的研究与弘扬,是国内该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著述颇丰。多年来受邀在世界各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曾三次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讲台上宣讲《群书治要》,并受到广泛好评。 聂菲璘,剑桥大学博士、博士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生,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副主任。 程丽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副主任。 刘红利,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讲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副主任。 申静思,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生。 谭 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副主任。 喻新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后,中共河南省委党校讲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副主任。 罗嘉羽,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副主任。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