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情感时代: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与现代小说的兴起

情感时代: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与现代小说的兴起

作者:金雯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12-01
开本: 32开 页数: 444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7.5(7.1折) 定价  ¥9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情感时代: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与现代小说的兴起 版权信息

  • ISBN:9787576041989
  • 条形码:9787576041989 ; 978-7-5760-4198-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情感时代: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与现代小说的兴起 本书特色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金雯(莫水田)学术发轫之作。 重新定义以理性著称的启蒙时期为“情感时代”。 聚焦18世纪思想与小说,推敲文学情感研究的基本方法。 ◆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和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学系主任金雯发轫之作,聚焦文学情感研究。从《被解释的美》到《情感时代》,从倾囊相授英语学习方法的莫水田老师到专攻情感研究的金雯教授,十年磨一剑。 ◆ 重新定义以理性著称的启蒙时期为“情感时代”。将18世纪西方现代性的缘起与情感问题相连,集中于18世纪英语小说的分析,从情感视角出发对现代小说的崛起重新加以审视。 ◆ 以“情感”为窗口,关注18世纪英语小说中的同情、忧郁和恐惧。着重分析理查逊小说、菲尔丁小说、斯特恩《项狄传》、18世纪晚期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等。 ◆ 18世纪牵动着一条重要的观念史和文学史脉络,可以帮助我们串联起现代性的前世今生。它照亮了当今西方乃至中国社会共同面对的复杂问题,有助于理解世界文明的走向,拓展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情感时代: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与现代小说的兴起 内容简介

18世纪晚期是欧洲范围内早期现代与现代(近代)时期的分水岭,也是感伤文化爆发的年代。本书分为上、下两编,内容分别为18世纪情感观念研究和18世纪小说文本解读。本书重新定义了启蒙时代的根本特征,从“理性时代”的说法转移至“情感时代”;并从情感和内心的刻划以及私人社会形成的角度,对18世纪写实小说的兴起做出新的阐释。**编的情感观念史梳理,为第二编的文学作品阐释建构一个坚实的语境,也使得著作同时体现了理论深度和专业文学解读的洞见,是一部学理性、深度和可读性兼备的优秀人文思想著作。

情感时代: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与现代小说的兴起 目录

序言 / 刘意青 弁言 绪论 启蒙与情感:18世纪思想与文学中的“人类科学”/ 16 一、作为“情感时代”的18世纪/ 23 二、情感作为身心联合的表征/ 30 三、情感对启蒙主体性的威胁/ 34 四、启蒙“内心”观念的正反面:媒介化的自我/ 38 五、18世纪小说中的情感/ 46 关于文献使用的说明/ 53 **编 18世纪西方情感话语的构成 **章 何谓“情感”和文学情感研究/ 57 一、情感术语辨析/ 59 二、直观情感,或情感的“直观论”/ 68 三、情感的“建构论”与不可名状的情感/ 77 四、专论“情动”/ 88 五、何谓文学情感研究/ 93 第二章 18世纪西方的情感话语I:道德哲学与美学/ 103 一、道德情感的诞生及其早期现代历程/ 105 二、从杜博的情感主义美学到18世纪德国美学中的情感观念/ 121 第三章 18世纪西方的情感话语II:历史、社会理论、经济学/ 135 一、18世纪“推测史”与社会理论中的乐观精神/ 136 二、18世纪经济学理论与不可见的“同情”/ 143 三、失败的崇高:启蒙时期情感观念的政治代价/ 147 四、乐观精神的悲观阴影/ 161 第二编 18世纪英国小说中的情感 第四章 书写“真实内心”的悖论:18世纪情感文化与现代小说的兴起/ 171 一、作为文化史关键词的“虚构真实”/ 173 二、“内心”的早期现代文化史/ 180 三、现代小说的叙事史渊源/ 185 四、18世纪英语小说的读者和市场/ 192 第五章 克拉丽莎的忧郁:理查逊小说中的“私人”和“隐私”观念/ 205 一、书信体小说的改造与现代“私人”观念的形成/ 209 二、理查逊小说中“隐私”观念的萌芽/ 219 三、17世纪和18世纪女性作家的“遮蔽性修辞”/ 230 第六章 18世纪“同情”的两种面貌:菲尔丁小说中的“内心”/ 236 一、17世纪和18世纪哲学中的“同情”观念/ 238 二、菲尔丁作品中现代主体的悖论/ 248 三、聚合式同情:穿透人心/ 254 四、间离式同情:情感的蔓延和人心的隔膜/ 258 第七章 具身性同情:斯特恩《项狄传》与现代公众建构/ 269 一、18世纪英国的通俗文化与小说的位置/ 271 二、《项狄传》中的动作、体态与情感交流/ 279 三、重塑身体和灵魂的关系:斯特恩的“活力论”生理学/ 287 四、斯特恩对通俗文化身体技术的反思和批判/ 295 第八章 忧郁与执念:斯特恩《项狄传》中的“英国病症”/ 303 一、启蒙时期忧郁观与幻想理论的关联/ 307 二、作为忧郁症候的离题叙事/ 316 三、作为忧郁解药的离题叙事/ 320 第九章 同情与恐惧:18世纪晚期英国小说中的情感实践/ 331 一、感伤小说的分化/ 332 二、哥特小说中的否定性情感:恐惧和哀伤的建构/ 336 三、恐惧与感伤的融合:奴隶叙事/ 355 四、18世纪末女性作家的情感教育/ 364 结语/ 382 引用文献/ 388
展开全部

情感时代: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与现代小说的兴起 作者简介

金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和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汉院比较文学系主任。研究领域为英美文学、比较文学和文艺理论。著有《多元普遍主义》(Pluralist Universalism, 2012)和《被解释的美》(2018)。译著包括布鲁姆《影响的剖析》(2016)、翁达杰诗集《剥肉桂的人》(2017)、乔丽·格雷厄姆诗集《众多未来》(2020)和威廉·库珀诗集《诗人与牡蛎》(2023)等。并以“莫水田”为笔名在自媒体上写作评论、随笔与诗歌。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