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湘东北陆内伸展变形构造及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

湘东北陆内伸展变形构造及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8-01
开本: 其他 页数: 620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96.0(7.5折) 定价  ¥5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湘东北陆内伸展变形构造及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31913
  • 条形码:9787030731913 ; 978-7-03-073191-3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湘东北陆内伸展变形构造及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 内容简介

本书以位于江南古陆中段的湖南省东北部(简称“湘东北地区”)陆内伸展构造为关键解剖对象,并结合成因上与其有着密切联系的岩浆岩、变质沉积岩的相关研究,精细厘定了湘东北地区“盆—岭”构造和变质核杂岩等伸展构造的基本特征、物质组成和时空发育规律,探讨了伸展变形构造的深部过程和动力学演变机制,建构了晚中生代盆—山(岭)耦合的地球动力学模式;同时,结合晚新元古代以来陆内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事件及其构造背景的系统研究,提出所谓的“新太古宙—早古元古代连云山岩群”实际上是一套混杂岩组,“NE-NNE向的长平深大断裂带很可能是一条加里东造山期的构造混杂岩带”。本书将为阐明湘东北大规模金(多金属)成矿事件提供了重要机制。

湘东北陆内伸展变形构造及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 目录

目录前言绪论1参考文献8第1章陆内伸展构造及基本特征211.1陆内造山与变形构造211.2陆内伸展变形构造251.2.1盆-岭构造省251.2.2变质核杂岩(MCCs)301.3先存构造活化341.3.1断层活化过程351.3.2断层活化机制361.4中国东部陆内伸展构造381.4.1中国中东部伸展构造391.4.2华南内陆带伸展构造441.4.3中国东部伸展构造变形机制46参考文献47第2章湘东北陆内伸展变形构造642.1江南古陆地质构造演化642.1.1江南古陆地质构造特征642.1.2江南古陆地质构造演化692.2湘东北地区构造变形特征762.2.1构造变形式样与组合762.2.2韧性剪切变形构造842.3湘东北陆内伸展变形构造特征1062.3.1盆岭构造组成与空间分布1062.3.2变质核杂岩构造109参考文献127第3章湘东北岩浆作用特征1363.1新元古代岩浆岩1383.1.1新元古代花岗质岩1393.1.2变铁镁质-超铁镁质岩1523.1.3江南古陆新元古代构造演化1843.2加里东期花岗质岩1883.2.1区域和野外地质特征1893.2.2岩相学特征1903.2.3全岩地球化学特征1913.2.4岩石成因类型1993.2.5源区和岩浆演化2013.2.6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2043.3印支期花岗岩2063.3.1地质概况2063.3.2岩相学特征2063.3.3岩石地球化学特征2073.3.4印支期花岗质岩成因2103.3.5印支期岩浆作用与深部动力学2103.4燕山期岩浆作用2123.4.1燕山期岩浆岩基本特征2123.4.2岩浆岩侵位时代2243.4.3岩石地球化学特征2683.4.4矿物地球化学特征3063.4.5燕山期花岗质岩成因3123.4.6燕山期花岗质岩浆作用背景3343.5湘东北构造-岩浆演化规律3403.5.1花岗质岩时空演化3403.5.2新元古代以来构造-岩浆演化342参考文献343第4章湘东北沉积-变质作用特征3634.1江南古陆沉积特征概况3634.2湘东北地区沉积地层3684.3湘东北区域变质特征3704.3.1角闪岩相变质岩3724.3.2绿片岩相变质岩3874.3.3甚低级变质岩3964.3.4混合岩化和热液蚀变4014.3.5动力变质岩4044.4新元古代变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4114.4.1岩石(相)学特征4114.4.2样品来源与分析方法4144.4.3主量元素特征4154.4.4微量元素特征4234.4.5近矿围岩地球化学特征4334.4.6源区和沉积构造环境暗示4374.5湘东北构造-沉积环境演变4454.5.1样品来源与分析方法4464.5.2碎屑锆石U-Pb定年结果4494.5.3碎屑锆石Hf同位素4794.5.4U-Pb定年揭示的信息4804.5.5变沉积岩源区特征及构造意义4854.5.6新元古代以来沉积构造环境演变495参考文献497第5章湘东北陆内伸展变形机制5125.1区域构造变形动力学特征5125.1.1显微构造与岩组分析5125.1.2古应力和应变速率5185.1.3区域变形环境5225.1.4区域变形动力学特征5285.2伸展变形运动学特征5315.2.1分析测试方法5325.2.2伸展构造运动学特征5345.2.3伸展构造变形序列5435.2.4周洛构造变形的运动学涡度5445.2.5EBSD测试分析5475.2.6连云山石英变形机制5535.2.7与典型变质核杂岩对比5595.3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变形时代5605.3.1碎屑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组成5605.3.2含钾矿物Ar-Ar定年5745.3.3辉钼矿Re-Os定年5825.3.4伸展构造形成演化时代5845.4伸展构造变形机制5855.4.1连云山地区构造变形启示5855.4.2伸展构造体系的控制因素5875.4.3中新生代盆-山耦合过程5895.4.4盆-山耦合深部机制5935.4.5伸展构造地球动力学演化机制595参考文献597第6章结论与展望604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