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青藏高原生态学研究

青藏高原生态学研究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1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96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01.0(7.5折) 定价  ¥2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青藏高原生态学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70509
  • 条形码:9787030770509 ; 978-7-03-077050-9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青藏高原生态学研究 内容简介

《青藏高原生态学研究》全书共有11章5部分,**部分概述了青藏高原的生物地理环境和生态学研究概况;第二部分探讨了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第三部分分析了青藏高原植物生理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第四部分评估了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和生态补偿机制;第五部分对青藏高原生态学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该书对青藏高原各类生态系统生态学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的综合、集成和凝练。

青藏高原生态学研究 目录

目录

前言
**章绪论1
**节青藏高原概况及其生态学研究的意义1
一、青藏高原自然与生态特点1
二、青藏高原生态学研究的意义3
第二节青藏高原生态学研究的历史8
参考文献12
第二章青藏高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物质生产14
**节高原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特征14
一、高原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光响应14
二、高原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CO2响应17
三、高原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氮素响应20
第二节高原作物生产力形成特征及高产原因分析22
一、干物质累积特征23
二、高原冬小麦各器官生物量的动态变化24
三、高原冬小麦的潜在产量和*佳产量25
四、高原冬小麦高产原因25
第三节高寒草地生产力变化趋势及驱动机制27
一、高寒草地NPPA的变化特征27
二、高寒草地NPPP和NPPH的变化特征28
三、NPPA变化的原因分析29
四、青藏高原生态工程的效应30
参考文献30
第三章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及影响因子34
**节高寒草甸生态系统34
一、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变化特征35
二、生态系统CO2通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39
三、生态系统呼吸及土壤呼吸变化的影响因子44
四、气候因子对碳交换量驱动的滞后作用48
五、高寒草甸与其他草地CO2交换量的比较49
第二节高寒湿地生态系统50
一、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变化特征51
二、生态系统CO2通量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55
第三节高寒草甸碳交换的表观量子效率61
一、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62
二、群落表观量子效率季节变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64
三、小结66
参考文献67
第四章青藏高原植物物候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机理74
**节物候监测和提取方法75
一、人工观测物候方法76
二、遥感监测物候方法77
第二节群落尺度高寒植物物候对全球变化的响应78
一、植物物候对温度变化的响应78
二、植物物候对降水变化的响应82
三、植物物候对氮及其他养分添加的响应83
四、小结85
第三节高原植被物候对全球变化响应的时空格局86
一、植被生长季开端空间分布86
二、植被生长季开端年际变化87
三、植被生长季开端影响因素88
四、植被生长季结束空间分布89
五、植被生长季结束年际变化90
六、植被生长季结束影响因素92
七、植被生长季长度93
参考文献94
第五章全球变化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100
**节气候变暖的影响100
一、模拟增温对环境因子的影响100
二、高寒植物生理生态对模拟增温的响应102
三、土壤理化性质对模拟增温的响应105
四、高寒生态系统碳通量对模拟增温的响应108
第二节氮沉降增加的影响112
一、青藏高原大气氮沉降格局113
二、养分添加对高寒生态系统的影响113
第三节多因子交互的影响122
一、气候变暖与降水变化122
二、气候变暖与氮沉降123
三、气候变暖与放牧124
参考文献125
第六章青藏高原植物对高寒环境的适应129
**节高原植物个体和群落的生物量分配129
一、高寒植物个体和群落生物量的降水梯度变异129
二、高寒植物个体和群落生物量的海拔梯度变异139
第二节高寒环境中垫状植物的正相互作用146
一、垫状植物的正相互作用147
二、垫状植物正相互作用的机理150
三、垫状点地梅沿海拔梯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156
参考文献160
第七章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67
**节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概况167
一、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构成及其空间分布167
二、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169
第二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171
一、高原尺度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171
二、典型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172
三、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175
四、森林土壤保持功能研究176
第三节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177
一、草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现状177
二、高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空间格局179
三、草地生态系统关键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182
四、草地野生动物生态价值评估184
第四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187
一、青藏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现状187
二、青藏高原水塔功能评估190
第五节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193
一、青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现状193
二、典型农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以拉萨农田为例196
三、青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综合评价202
参考文献205
第八章青藏高原的生态补偿208
**节建立青藏高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意义208
一、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208
二、青藏高原生态补偿研究的意义212
第二节青藏高原生态补偿政策214
一、西藏自治区生态补偿相关政策214
二、青海省三江源区生态补偿相关政策215
第三节案例分析——三江源区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研究217
一、三江源区概况217
二、三江源区生态补偿的成效217
三、三江源区生态补偿的总体战略220
四、三江源区生态补偿资金估算222
第四节青藏高原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227
一、青藏高原生态补偿面临的主要问题227
二、建立和完善青藏高原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229
参考文献231
第九章青藏高原退化植被恢复与生态工程效益234
**节退化草地的施肥恢复效果234
一、施肥对高寒草甸盖度、多度的影响234
二、施肥对高寒草甸生物量的影响236
三、施肥对根冠比和功能群生物量的影响238
第二节藏北退化草地恢复模式240
一、“围栏封育”模式240
二、“围栏封育 施肥”模式242
三、“围栏封育 施肥 补播”模式243
第三节退牧还草工程及其效益244
一、退牧还草工程促进牧草增加244
二、藏北2009~2015年围栏生态效益分析246
三、“退牧还草”工程围栏内外群落结构变化248
第四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及效益252
一、西藏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概况252
二、西藏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主要措施254
三、西藏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效益分析255
参考文献261
第十章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262
**节面临的问题262
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262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262
第二节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264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定位264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265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机制266
第三节高原草地可持续利用267
一、高原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267
二、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碳失汇的原因268
三、高原草地可持续利用管理依据268
四、高原草地可持续利用管理途径270
第四节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271
一、生态畜牧业模式271
二、生态旅游业模式274
三、生态农业模式275
第五节区域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276
一、法律保障体系277
二、生态产业发展政策277
三、生态保护政策277
参考文献280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