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研究

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研究

作者:毕玉谦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308
本类榜单:法律销量榜
中 图 价:¥51.1(7.4折) 定价  ¥6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1636536
  • 条形码:9787521636536 ; 978-7-5216-3653-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以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为依据,对照域外民事诉讼的相应理论和规定,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证据规则

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研究 内容简介

鉴于法理属性与应用功能的特性,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在诉讼程序上通常可分为当事人的举证程序规则、裁判者在当事人参与下的查证程序规则以及*终规制裁判者形成心证的采证程序规则。在逻辑关系上,举证程序规则可被细化为证据披露规则、很好证据规则、自认规则;查证程序规则可被细化为关联性规则、适格性规则、主询问规则、反询问规则、诱导性规则、唤起证人记忆规则、预防规则、特权规则、排除规则、传闻规则、意见规则;采证程序规则可被细化为推定规则、司法认知规则、经验规则、盖然性规则。该书从系统论的角度,对上述证据规则的基本概念、原理属性、历史渊源、法理基础、适用范围、应用要点、现行立法与司法解释与此相关的基本要义与适用规则等,进行详实的阐释、解说和论述,既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又有密切联系审判实务的宽度,对广大读者,尤其是理论工作者、实务界的法官、律师、仲裁员、法务人士等全面、正确、有效地理解、掌握证据规则大有裨益,同时,对于有关专业人士从立法、司法及理论有机结合的角度对证据规则和程序应用的解读与把握亦有相当的助益。

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研究 目录

**章 举证程序规则 **节 证据披露规则 一、概述 二、证据披露规则的程序价值功能 三、实施证据披露的方式及比较 四、证据披露的时限 五、急于或拒不实施证据披露的后果 六、我国有关法律及司法解释涉及的证据披露及举证期限规则 第二节 *佳证据规则 一、*佳证据规则的源流 二、*佳证据规则的基本内涵 三、适用范围 四、适用*佳证据规则的例外 五、*佳证据规则的局限性 六、我国有关法律及司法解释所涉及的*佳证据规则 第三节 自认规则 一、自认之界定 二、自认的性质 三、自认的分类 四、自认的法律效力 五、对自认效力的限制与排除 六、自认的撤回与追复 七、对我国司法解释适用自认规则的理解与认识 第二章 查证程序规则 **节 关联性规则 一、关联性规则的含义 二、对关联性实质内涵的界定 三、关联性与间接证据 四、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关联性规则的规定 第二节 适格性规则 一、关于证据适格性的界定 二、两大法系架构下的证据适格性 三、从解读证据可采性理论的角度来认识证据的适格性 四、从解读证据禁止理论的角度来认识证据的适格性 五、从解读证据能力理论的角度来认识证据的适格性 六、从解读证据合法性的角度来认识证据的适格性 七、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有关证据适格性的规定 第三节 主询问规则 一、主询问概述 二、主询问的程序功能 三、主询问的主要规则 四、有关立法例 五、大陆法系在传统上的询问方式及其成因 六、我国有关司法解释对证人询问方式的规定及对我国设置主询问规则的探讨 第四节 反询问规则 一、反询问概说 二、律师致力的目标与反询问中质疑所涉及的层面 三、反询问中的有关规则 四、有关立法例 五、对一些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导入主询问与反询问方式的评析 六、反询问中的固有缺陷 七、我国有关司法解释对证人进行询问方式的规定及对设置反询问规则的探讨 第五节 诱导性规则 一、概说 二、诱导性询问的主要功能 三、英美法上的立法例及相关规则 四、大陆法系与诱导性规则 五、我国有关司法解释对诱导性规则的规定 第六节 唤起证人记忆规则 一、唤起证人记忆规则之界说 二、英美法系的立法例及相关规则 三、大陆法系与唤起证人记忆规则 四、对我国应否设置相应规则的思考 第七节 预防规则 一、含义 二、预防规则的主要内容 三、我国有关司法解释所涉及的预防规则 第八节 特权规则 一、对特权规则的界定 二、设置特权规则的理由 三、各国有关特权规则的内容分类及立法例 四、关于我国证据法设置特权规则的思考 第九节 排除规则 一、排除规则的含义 二、关于排除规则的立法例 三、排除规则的适用 4四、我国有关司法解释对排除规则的规定 第十节 传闻规则 一、对传闻规则的界定及其内涵 二、设置反传闻规则的理由 三、传闻规则与陪审制 四、大陆法对传闻规则的认知 五、两大法系之比较 六、传闻规则的例外 七、我国有关法律及司法解释涉及传闻规则的规定 第十一节 意见规则 一、概说 二、专家意见的诉讼功能 三、对鉴定专家的界定 四、对鉴定专家的“意见”范围与证人证言的“事实”范围的划分 五、关于适用专家鉴定制度的有关规则 第三章 采证程序规则 **节 推定规则 一、推定的含义 二、推定的基本分类 三、关于推定在民事诉讼上产生的法律效果 四、我国有关司法解释所涉及的推定规则 第二节 司法认知规则 一、司法认知的基本界定 二、关于司法认知的认识论 三、司法认知的对象 四、司法认知的效力 五、司法认知的启动程序 六、当事人的异议与抗辩权的行使及其效果 七、司法认知的庭审笔录 八、司法认知所涉及的上诉审程序 九、对我国立法上有关司法认知问题的探讨 第三节 经验规则 一、经验规则的含义 二、经验规则的基本功能 三、有关经验规则的立法例和学理解说 四、对我国司法实践中适用经验法则的探讨 第四节 盖然性规则 一、盖然性规则概说 二、两大法系“盖然性”规则标准模式之比较研究 三、证明标准量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四、证明标准的基本类型 五、我国有关司法解释所涉及的“高度盖然性”证明规则及应用 附录 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立法建议
展开全部

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研究 作者简介

毕玉谦,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专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民事诉讼法研究所所长。国家法官学院原教学部主任、司法审判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美国耶鲁大学访问学者。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原修改研究小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北京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等仲裁机构仲裁员。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多次参加由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等机构、部门举办的立法论证等活动,以及最高人民法院举办的有关司法解释的起草、论证活动。曾在最高人民法院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2002年度和2003年度,因工作成绩优异受到最高人民法院二次嘉奖。多次主持或直接参与国家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研究项目、年度课题研究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司法部课题研究项目等多项研究项目。主要学术专著:《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民事诉讼判例实务问题研究——程序公正的理性思考》《民事证据法判例实务研究》《诉讼证据规则研究》《民事证据原理与实务研究》《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及论证》《民事诉讼研究及立法论证》《民事证明责任研究》《司法公信力研究》《民事证据案例实务问题解析》《民事诉讼证明妨碍研究》《证据制度的核心基础理论》等。曾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政法论坛》等刊物发表论文一百余篇。有关著作多次获国家省部级奖励。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