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抑郁症的自我系统疗法:来访者工作手册

抑郁症的自我系统疗法:来访者工作手册

作者:卡里·M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112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8.5(7.5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抑郁症的自我系统疗法:来访者工作手册 版权信息

抑郁症的自我系统疗法:来访者工作手册 本书特色

有CBT这一抑郁症治疗的金标准在前,为什么我们还迫切地需要新疗法来治疗抑郁症?因为随着人们不断加深对抑郁症的认识,会不断发现新的、更精准的抑郁症治疗“靶点”——自我调节障碍就是约半数抑郁症患者在面对的棘手问题,即现实自我与他们心目中的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差距太大,对自己藏着深深的不满。抓住这一关键痛点的自我系统疗法对于这些抑郁症患者来说,更能切中要害地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若单是缓解抑郁症状,那么如果我们对自己仍然存在不满,抑郁情绪就很可能找到机会卷土重来。缩小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让来访者更能够到心目中的理想自我,将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这也是其他疗法不妨借鉴的地方。 自我系统疗法不仅适用于抑郁症患者,其他有抑郁、焦虑情绪的精神疾病患者、癌症患者,甚至是有轻微抑郁情绪的正常人群等,如果感到对自己有强烈的不满,想要改变但不知从何开始,也都可以尝试自我系统疗法,定能从中获益。

抑郁症的自我系统疗法:来访者工作手册 内容简介

抑郁症是一种可能给个人及其亲人带来毁灭性后果的心理疾病,且可能的致病原因众多,其中约有半数患者在设定和追求重要的个人目标时遭遇了反复的挫折和打击,难以成为自己努力想成为的人。当这类自我调节问题成为导致抑郁症发病和维持抑郁症的主要原因时,自我系统疗法将是一套更有针对性且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自我系统疗法是一种认知行为取向的短程结构化疗法,也是美国心理学协会推荐的抑郁症循证疗法之一。本书运用许多具体的例子,为来访者通俗易懂地解释了此疗法的核心理念,并提供了丰富的来访者工作表,用于在治疗会谈内外练习各种治疗技术。来访者可以在治疗师的指导下,通过三大阶段、16次治疗会谈,学习缓解这类抑郁困扰的各种方法。 本书另有配套的《抑郁症的自我系统疗法——治疗师指南》供心理治疗师学习及使用。

抑郁症的自我系统疗法:来访者工作手册 目录

第1章 概述 第二章 定向阶段的目标 第三章 定向阶段的目标 第四章 定向阶段的目标 第五章 探索阶段的目标 第六章 探索阶段的目标 第七章 适应阶段的目标 第八章 适应阶段的目标 第九章 适应阶段的目标 第十章 结束治疗和预防复发 作者介绍
展开全部

抑郁症的自我系统疗法:来访者工作手册 相关资料

抑郁症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而心理治疗对于抑郁症的临床治愈和复发预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循证实践证明,认知行为疗法是针对抑郁症有效且应用普遍的心理治疗方法。基于“现实自我”“应该自我”和“理想自我”的自我信念调节理论建立的自我系统疗法,特别适合那些对自我感到极度不满的抑郁症患者,在疗效上与认知行为疗法不分伯仲。本书可以帮助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士和公众更系统地理解和应对抑郁。借助自我系统疗法,期望更多的人能找回生活的光明和希望,摆脱抑郁的束缚。 ——李占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中心主任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抑郁障碍的成因非常复杂,除了少部分由纯粹生物学因素导致外,大部分都可能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其中,无法恰当地认识和调节自我是发生抑郁障碍的重要因素。基于严谨的理论研究,本书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自我系统疗法。本书不仅给出了该疗法的理论框架,同时提供了一系列具体实施治疗的步骤和策略,既适合专业人士阅读和参考,又能为患者及其家人提供帮助。 我非常推荐这本书。它不仅为理解抑郁障碍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更为治疗抑郁障碍又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更多的人找到摆脱抑郁障碍困扰的方法,并为生活找到新的定位和目标。 ——张宁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教授、副院长 南京神经精神病学研究所所长 自我系统疗法是一种专门为抑郁症患者设计的心理治疗方法。美国心理学协会认可自我系统疗法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研究证实,它的疗效与广受赞誉的认知行为疗法相当,对那些长期无法进行自我调节的患者尤为有效。 本书详细阐述了自我系统疗法的工作原理和治疗策略,以及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的结构化操作。本书不仅为心理治疗师提供了指导,也为抑郁症患者带来了希望。自我系统疗法的治疗过程短且呈结构化,强调通过评估和结构化诊断来确定适宜的患者;患者将学习自我调节与问题解决,逐步缩小“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更接近自己想实现的目标,从而缓解抑郁和焦虑情绪。无论对于心理治疗师还是抑郁症患者,本书都非常有价值,可以为我们治疗抑郁症带来新的选择。 ——王建平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二级)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贝克研究所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美国认知治疗学院国际认证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师、会士

抑郁症的自我系统疗法:来访者工作手册 作者简介

卡里·M.埃丁顿(Kari M. Eddington) 
博士,临床心理学家,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格林斯博罗分校心理学副教授以及抑郁症治疗和研究项目主任。她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研究重点是抑郁症的动机因素。

蒂莫西·J.施特劳曼(Timothy J. Strauman)
博士,临床心理学家,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系教授以及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教授。他将行为科学和脑科学研究转化为精神障碍的治疗和预防干预措施。他*近的研究包括自我系统疗法的发展;结合心理治疗和经颅磁刺激,创造更有效的抑郁症治疗方法;探索抑郁症中性别差异的出现;创建抑郁症易感性的自我调节模型。

安杰拉·Z.菲特(Angela Z. Vieth) 卡里·M.埃丁顿(Kari M. Eddington)  博士,临床心理学家,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格林斯博罗分校心理学副教授以及抑郁症治疗和研究项目主任。她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研究重点是抑郁症的动机因素。 蒂莫西·J.施特劳曼(Timothy J. Strauman) 博士,临床心理学家,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系教授以及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教授。他将行为科学和脑科学研究转化为精神障碍的治疗和预防干预措施。他*近的研究包括自我系统疗法的发展;结合心理治疗和经颅磁刺激,创造更有效的抑郁症治疗方法;探索抑郁症中性别差异的出现;创建抑郁症易感性的自我调节模型。 安杰拉·Z.菲特(Angela Z. Vieth)  博士,美国杜克大学客座助理教授和心理学本科生研究副主任。她在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获得临床心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和杜克大学完成博士后工作。她的研究和教学兴趣介于临床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之间。 格雷戈里·G.科尔登(Gregory G. Kolden) 博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精神病学和心理学教授、心理学培训项目主任、首席心理学家。他的研究重点是评估行为干预的有效性,以及这些治疗对精神病患者(如情绪障碍门诊患者)和医疗人群的作用机制。他的工作包括心理治疗关系要素的元分析检验,以及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非特异性治疗变化过程(例如,治疗关系)在实证支持的治疗中的作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