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民事强制调解研究

作者:王阁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4-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01
本类榜单:法律销量榜
中 图 价:¥64.4(7.0折) 定价  ¥9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民事强制调解研究 版权信息

民事强制调解研究 内容简介

在民事纠纷解决领域,调解历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并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衍生出新的形态。其中,民事调解在程序自动上的非合意化形态——民事强制调解,就是一个容易引发歧义和争论,却始终在调解制度建构中非常重要的课题。在当前中国,随着世界性ADR浪潮的持续影响和转型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民事强制调解已摆脱以往“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境地,逐步为社会公众和学术界所接受。尤其是新时期,“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成为国家治理的新理念,民事强制调解的正当性已不再受到质疑,获得了国家政策的认可和制度的保障。然而,古今中外的经验证明,纠纷解决机制必须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通过合理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构,持续调整、完善和优化。民事强制调解亦是如此。本书在阐发民事强制调解现代意涵及制度理性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对域外民事强制调解展开横向分析,构筑起民事强制调解模式分析的基本框架:另一方面通过对明清以来我国民事强制调解发展变化的纵向梳理,提炼出我国民事强制调解的主要特色及当代挑战。继而,立足于现阶段我国民事强制调解的实际,从模式选择、范围界定、主体选任、程序设置以及配套制度搭建等方面,对其未来的发展完善提出建设性意见。

民事强制调解研究 目录

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一)规范分析方法
(二)比较研究方法
(三)历史研究方法
(四)实证研究方法
(五)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章 民事强制调解之基础篇
一、民事强制调解的内涵
(一)民事强制调解释义之争
(二)民事强制调解的特点
(三)民事强制调解与相关概念之辨析
二、民事强制调解的正当性论证——由民事强制调解与相关基本理论的关系展开
(一)民事强制调解与调解的自愿原则
(二)民事强制调解与民事纠纷解决程序的效益
(三)民事强制调解与裁判请求权
(四)民事强制调解与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
三、民事强制调解的制度功能
(一)有助于增强民事调解的实效性
(二)有助于实现民事纠纷的类型化解决
(三)有助于提升民事纠纷解决的效率
(四)有助于引导民事纠纷解决的文化
第二章 民事强制调解之域外篇
一、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强制调解
(一)德国的民事强制调解
(二)法国的民事强制调解
(三)日本的民事强制调解
二、英美法系国家的民事强制调解
(一)美国的民事强制调解
(二)加拿大的民事强制调解
(三)澳大利亚的民事强制调解
三、我国台湾地区、澳门特区的民事强制调解
(一)我国台湾地区的民事强制调解
(二)我国澳门特区的民事强制调解
四、总结——基于民事强制调解模式分析的视角
(一)一个简单的模式框架
(二)域外民事强制调解的模式定位
(三)域外民事强制调解模式背后的分析
第三章 民事强制调解之中国篇(上)
一、我国民事强制调解的历史谱系
(一)明清时期的民事强制调解
(二)民国政府时期的民事强制调解
(三)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民事强制调解
(四)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事强制调解的发展
二、我国民事强制调解的发展背景
(一)国家诉讼处理能力的不足
(二)特定民事纠纷解决的需要
(三)域外法律制度的借鉴
(四)世界ADR运动的影响
三、我国民事强制调解的主要特色
(一)制度延续的稳定性
(二)适用范围的侧重性
(三)类型选择的偏好性
(四)调解主体的多元性
四、我国民事强制调解的当代挑战
(一)民事强制调解合理性的论证
(二)民事强制调解探索经验的提炼推广
(三)民事强制调解建构路径的选择
第四章 民事强制调解之中国篇(下)
一、现阶段我国民事强制调解实践探索的典型模式
(一)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庭前调解前置模式
(二)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前调解前置模式
(三)上海市人民调解前置模式
(四)浙江省保险行业人民调解前置模式
二、现阶段我国民事强制调解实践探索的有益经验
(一)突出民事强制调解中法院的主导作用
(二)拓展民事强制调解的类型
(三)整合各种调解资源在民事强制调解中的运用
(四)充实民事强制调解的内容
(五)增强民事强制调解的效力
(六)搭建民事强制调解的激励机制
三、现阶段我国民事强制调解实践探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思想观念保守
(二)适用范围比较混乱
(三)诉调衔接不畅
(四)配套机制乏力
第五章 民事强制调解之建构篇
一、建构我国民事强制调解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我国调解制度从传统向现代转型
(二)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
(三)满足特定当事人对纠纷解决的需要
(四)平衡特定民事纠纷解决与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
(五)提高我国调解资源的利用效率
(六)促进我国律师角色的转变
二、建构我国民事强制调解的基础条件
(一)大调解工作格局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既有的法定前置程序提供了思想认识上的铺垫
(三)各地调解前置的实践探索提供了经验积累
(四)域外的民事强制调解制度提供了有益借鉴
(五)国内立法提供了制度支撑
三、我国民事强制调解的模式选择
(一)我国诉前民事强制调解的模式选择
(二)我国诉中民事强制调解的模式选择
四、我国民事强制调解适用范围的界定
(一)诉前民事强制调解的适用范围
(二)诉中民事强制调解的适用范围
五、我国民事强制调解的调解人资质
(一)法官担任调解人的资质要求
(二)非法官担任调解人的资质要求
六、 我国民事强制调解的程序规范
(一) 调解的方式
(二) 调解的期限
(三) 调解的效力
(四) 诉调对接
七、我国民事强制调解配套制度的搭建
(一)进一步推行医责险制度
(二)进一步完善司法确认制度
(三)制定相应的制裁措施
(四)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
(五)增设当事人异议程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全部

民事强制调解研究 作者简介

  王阁,河南栾川县人,法学博士,郑州轻工业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6年毕业于中华女子学院法律系,2007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学专业,2013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学专业。现主要从事诉讼法学和司法制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已在《现代法学》《政法论丛》《理论探索》《社会科学家》等学术期刊发表法学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4项,出版学术著作1部,参编教材1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