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荀子传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8-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48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3.1(5.7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荀子传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3103630
  • 条形码:9787523103630 ; 978-7-5231-0363-0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荀子传 本书特色

◆ 孔孟研究专家毕宝魁先生继《孔子传》《孟子传》后再次为圣人立传的精心力作,力图更清晰、更鲜活地呈现中国儒家学派“后圣”的生动形象。

◆真正走进荀子的内心世界,还原荀子继承和发展儒家思想的生动形象,重新审视荀子及其思想的价值和地位。

◆《荀子传》系统书写了荀子的一生,并通过荀子的言行领悟其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及荀子思想的现实主义倾向和务实精神,从而为儒家文化为基础的现实社会提供更多的思考。

◆《荀子传》秉承了《孔子传》《孟子传》的结构体例和叙事风格,虽然所凭据的相关历史资料皆有学术支撑,并参考了众多文献典籍如《荀子》《论语》《孟子》《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扬子法言》《吕氏春秋》《楚辞》《庄子》《中庸》《礼记》《国语》《韩非子》等,但语言浅近、通俗易懂,兼有学术文本和通俗文本的双重特点。

◆《荀子传》全景式展现了荀子一生的行迹,详实阐述了荀子 “礼法并施”、“性恶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清晰呈现了荀子的思想与其一生继承和发展儒家思想的历程,再现了战国末期的重大历史件事件及其纷乱的社会现实图景,对真正理解荀子的思想以及重新审视荀子在儒家学派的地位和价值有实质性的启迪。


编辑精选
◆荀子的核心思想及其一生行迹
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派的思想和理论,主张“礼法并施”和“性恶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等。荀子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两度出任楚兰陵令,晚年蛰居兰陵著书立说,整理儒家思想典籍。荀子讲学于齐、仕宦于楚、议兵于赵、议政于燕、论风俗于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不在孔孟之下。◆ 孔孟研究专家毕宝魁先生继《孔子传》《孟子传》后再次为圣人立传的精心力作,力图更清晰、更鲜活地呈现中国儒家学派“后圣”的生动形象。 ◆真正走进荀子的内心世界,还原荀子继承和发展儒家思想的生动形象,重新审视荀子及其思想的价值和地位。 ◆《荀子传》系统书写了荀子的一生,并通过荀子的言行领悟其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及荀子思想的现实主义倾向和务实精神,从而为儒家文化为基础的现实社会提供更多的思考。 ◆《荀子传》秉承了《孔子传》《孟子传》的结构体例和叙事风格,虽然所凭据的相关历史资料皆有学术支撑,并参考了众多文献典籍如《荀子》《论语》《孟子》《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扬子法言》《吕氏春秋》《楚辞》《庄子》《中庸》《礼记》《国语》《韩非子》等,但语言浅近、通俗易懂,兼有学术文本和通俗文本的双重特点。 ◆《荀子传》全景式展现了荀子一生的行迹,详实阐述了荀子 “礼法并施”、“性恶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清晰呈现了荀子的思想与其一生继承和发展儒家思想的历程,再现了战国末期的重大历史件事件及其纷乱的社会现实图景,对真正理解荀子的思想以及重新审视荀子在儒家学派的地位和价值有实质性的启迪。 编辑精选 ◆荀子的核心思想及其一生行迹 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派的思想和理论,主张“礼法并施”和“性恶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等。荀子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两度出任楚兰陵令,晚年蛰居兰陵著书立说,整理儒家思想典籍。荀子讲学于齐、仕宦于楚、议兵于赵、议政于燕、论风俗于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不在孔孟之下。 ◆荀子思想与孔孟的异同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孟子的核心思想为“义”,而荀子继二人后提出了“礼”“法”,重视人的行为规范。荀子尊崇孔子,但反对孟子的“性善论”等,主张“性恶论”,强调王制和礼法教化作用。孔子、孟子不入秦国,荀子却对秦政、秦俗多予褒奖而同时又批评其“无儒”,这说明他在坚持儒学的基本信念的前提之下还在努力争取扩大儒家的政治空间。荀子所体现的务实精神,应该是汉代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取法的对象,并为儒学适应时代环境、进而寻求新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荀子及其思想在儒学体系中应有的地位 对于荀子在儒学体系中的地位,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理解:一是荀学具有学术批判精神,具备兼容并包的意识,体现了战国百家争鸣走向学术交融的历史趋势。二是荀子对儒学经典的传承居功甚伟。汉代儒学,不仅“礼学”出自荀学,“诗经学”乃至“春秋学”都与荀学有关。三是荀子密切关注天下大势的变化,充满事功和务实的精神。四是荀子重视社会秩序和人为努力,反对神秘主义,具有现实主义倾向。 ◆荀子在后世无法比肩孔孟的主因与弟子李斯、韩非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后世,韩非和李斯成为荀子名气*大的弟子。当然,李斯和韩非投入荀子门下,也给荀子带来了双面的影响。如果从正面来说,就是这两位在中国历史上都产生了极高的影响,而其作为弟子也极高地提升了荀子的名气。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李斯为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郡县制,统一文字和度量衡,贡献卓越;而韩非的《韩非子》一书则是先秦诸子典籍中极其重要的一册。不过,李斯当政时助长了秦始皇的暴政,助长了秦朝专制的程度,对严酷的“焚书”政令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而且这一政令就出自他的提议和执行。韩非思想深刻阴冷,为专制君主提供思想武器,后来成为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荀子及其思想为何一直未受到重视? 在西汉时期,荀子的学说常为贾谊、刘向所引申,董仲舒曾著文赞美荀子。但是,在经历两汉魏晋南北朝后,一直只见孔孟而无人给荀子的思想作注解,故荀子的思想(《荀子》)在学术界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与此同时,由于荀子主张“性恶论”,其学说在汉代以后受到推崇孟子“性善论”一派的压制和攻击,未能得到发展。 ◆韩愈的揄扬和朱熹(“程朱理学”)的排斥 中唐时期,古文家韩愈在《读荀》一文中强调了荀子的重要和地位——认为其在孟子和扬雄之间,并在《原道》一文确立儒家道统时给予荀子一定的位置——认为孟子是儒家道统中的一个里程碑,而荀子和扬雄是“大醇而小疵”。正因为韩愈的揄扬与评价,其后杨倞便为《荀子》作注,而其则为《荀子》作注的**人,所作的《荀子注》也是*早的《荀子》注本。两宋时期,儒学发展到了重要的阶段,同时“程朱理学”兴起而朱熹成为集大成者。然而,《荀子》则遭到了“程朱理学”的排斥,故两宋时期无人注解《荀子》。

荀子传 内容简介

《荀子传》是一部关于荀子的历史传记作品。作者梳理了古代典籍中有关荀子生平事迹的相关著述,以传记体的形式系统书写荀子的一生,详实阐述了荀子 “礼法并施”、“性恶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再现了战国末期的重大历史件事件和社会现实,力图让这位中国儒家学派“后圣”的形象更明晰、更生动,并从荀子的言行中领悟其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及荀子思想的现实主义倾向和务实精神,重新审视其在儒家学派的地位和价值。

荀子传 目录

前言 /001 一任稷下学宫祭酒 / 001 “后圣”诞生 / 001 邯郸荀氏 / 003 有志少年 / 005 稷下学宫 / 006 七年磨一剑 / 008 心急如焚 / 010 孟尝君田文 / 012 质问齐相 / 014 宋王偃 / 016 上谏齐湣王 / 018 *早的“二百五” / 019 死得*凄惨的国君 / 021 王蠋 / 024 田单横空出世 / 026 楚国的乱局 / 027 连环计 / 030 千古奇女君王后 / 032 二任稷下学宫祭酒 / 034 二任祭酒 / 034 屈原 / 035 天人之分 / 037 奇人貂勃 / 039 串珠人 / 041 学习与修身 / 044 触龙说赵太后 / 047 应侯范睢 / 049 秦昭襄王 / 051 理想的渺茫 / 053 李斯 / 056 魂牵梦绕 / 058 春申君黄歇 / 060 再回临淄 / 064 三为稷下学宫祭酒 / 066 三为祭酒 / 066 田单再度出山 / 068 新来的弟子 / 070 长平危机 / 072 勇解玉连环 / 076 关键的抉择 / 078 人性是恶的 / 081 楚国来客 / 083 毛遂自荐 / 085 非十二子 / 087 告别稷下学宫 / 090 鲁国的灭亡 / 090 孔子六世孙 / 091 楚考烈王 / 095 郊迎 / 096 国宴 / 098 推心置腹 / 099 一任兰陵县令 / 104 兰陵 / 104 绘事后素 / 106 期月有成 / 109 异人浮丘伯 / 110 *后一搏 / 112 京师来人 / 114 变相逐客令 / 119 赵孝成王与临武君 / 120 用兵的要害 / 122 王者之道 / 125 三大强国之军 / 126 统帅之道 / 129 王者之师 / 131 仁义与战争 / 132 得道多助 / 134 三种统治术 / 137 疠怜王 / 140 解铃还须系铃人 / 143 李斯告别 / 145 二任兰陵县令 / 149 毛亨入门 / 149 文峰山下的新学堂 / 150 险被驱逐 / 152 办学**高峰 / 155 重己外物 / 159 楚宫诡异 / 163 韩非入秦 / 166 楚宫惊变 / 169 废弃兰陵 / 173 韩非幽囚而死 / 175 传道的高潮 / 178 三恕三思三不祥 / 181 急剧变化的天下 / 184 “赋”的开端 / 186 小歌浩叹 / 189 意外来人 / 191 秦始皇统一天下 / 193 留下文化种子 / 195 留下文化种子 / 198 秦始皇 / 198 其唯学乎 / 199 焚书 / 202 黯然辞世 / 204 黄犬之悲 / 206 陆贾 / 209 浮丘伯 / 213 张苍与伏生 / 215 毛亨 / 219 承前巨擘 / 221 身后荣辱 / 224 荀子生平大事年表 / 227 后记 / 235
展开全部

荀子传 作者简介

毕宝魁,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沈阳市文史馆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及其文人的思想和生活史,出版著作主要有: 专著《中国古代文化史知识》 《王维传》 《李商隐传》 《李清照》 《王安石传》 《中国历代士人生活掠影》 《隋唐生活掠影》 《论语镜铨》 《细读论语》 《细读孟子》《唐诗三百首译注评》《宋词三百首译注评》《孔子传》《孟子传》,以及合著《元曲三百首译注评》《论语译注评》《孟子译注评》《大学•中庸译注评》等,曾被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11部。 尹博,南开大学古代文学博士,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中外图书评论,出版著作有:《李商隐骈文研究》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