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科学技术哲学探新 范畴篇

科学技术哲学探新 范畴篇

作者:肖峰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332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0.7(6.9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科学技术哲学探新 范畴篇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2361725
  • 条形码:9787562361725 ; 978-7-5623-6172-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科学技术哲学探新 范畴篇 内容简介

技术、信息、人是当代哲学*关注的对象,由此形成了技术哲学、信息哲学和人学几大繁盛的哲学分支,本书从这几大分支中的若干基本范畴出发,进行一种基于分析哲学的语义透视,从而将相关研究推进到新的深度,并形成一种关联性的研究视界:信息技术与人的发展,从而为哲学探新在信息技术时代开拓新的生长点。全书分为技术哲学篇、信息哲学篇、人力篇等三篇。本书横跨技术哲学、信息哲学和人学、又侧重从基本范畴的语义分析上进行专门研究的著作,从语义研究上拓展科技哲学的新疆界。

科学技术哲学探新 范畴篇 目录

**章 科学哲学的范畴探新 **节 科学:在与人文的关系中显现意涵 一、从科学与人文的一般分界中把握科学的含义 二、从科学与人文之间的亦此亦彼来理解科学的复杂性 三、在与人文的融合中进一步把握科学 第二节 科学精神:语义的勘误及其意义 一、不能将科学精神归结为“科学家的精神” 二、从科学活动的特点中归结科学精神 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互补 第三节 后现代科学:罗蒂的科学观及其评价 一、科学并非真理的化身 二、科学不是一切知识的基础 三、科学家不应被视为新的“牧师” 四、消除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二元对立 五、走向对科学更合理的界定 第二章 技术哲学的范畴探新 **节 技术:使对象嵌入人工信息并变形的过程 一、从对象扩展看技术的新含义 二、从目的和结果再析技术的特征 三、重新认识“技术是人与对象之间的中介” 四、关于“技术是工具或手段”的再思考 五、涵盖信息技术的技术界定 第二节 技术存在:技术含义的存在论分析 一、何为“技术的存在” 二、何以承认技术的存在 三、技术的存在与非存在 第三节 人工制品:技术作为“物”的丰富内涵 一、“人工制品”概念中的若干问题 二、作为建构物的人工制品与自然进化物的对照 第四节 造物与发明:技术作为“活动”的复杂内容 一、“造物”的语义分析 二、发明:一种与工程建造相关联的技术活动 第五节 技术实在:从器具到技艺的实在性问题 一、技术实在:概念、类型与复杂性 二、关于技艺的实在性 第六节 伪技术:不具科学性和实在性的“异类技术” 一、伪技术的界定 二、伪技术的主要类型 三、分析伪技术的意义 第三章 信息哲学的范畴探新 **节 信息:一个具有属人性的认识论范畴 一、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归结为物 二、信息的生成性、建构性与属人性 三、信息不是本体论范畴而是认识论范畴 四、信息不是什么以及信息究竟是什么 第二节 信息存在与信息实在:信息属性的哲学拓展 一、关于“信息存在” 二、信息的实在性 三、信息的非实在性 四、信息的实在性与非实在性之间 五、信息实在性的语境相关性与“信息实在” 第三节 虚拟实在:信息存在的技术方式 一、作为一种“存在”的虚拟实在 二、虚拟实在对现实实在和意识现象的双重否定 三、从实在到实在感:两种实在感的区别 四、虚拟实在是强化还是弱化了实在论 五、虚拟实在是增强抑或降低了对实在的可知性 六、人愿不愿意成为一种虚拟实在 第四节 互联:作为哲学范畴及新的联系观 一、从互联到互在:一种新的存在论 二、从新的联系方式到新的联系观 三、互联与价值论问题 四、像重视“信息”“计算”一样重视“互联” 第五节 信息主义:多种含义与多种形式 一、Informationalism:社会观信息主义 二、Informatism:文艺(诗歌和艺术)观信息主义 三、Informationism:哲学中的世界观信息主义 四、信息主义的多种形式 第六节 信息文明:文明世界的信息化与信息世界的文明化 一、基于修辞结构的不同指向 二、基于“文明”的不同含义 三、基于哲学的基本问题 四、新的信息文明观 第七节 信息生态:信息视野与生态视野的有机融合 一、哲学向度的“信息生态” 二、信息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内在关联 第四章 信息技术人学的范畴探新 **节 人是什么:信息革命背景下“人”的新含义 一、技术发展与“人是什么”的新疑惑 二、基于信息视域的“人是什么” 三、信息技术介入不断拓展人的内涵 第二节 数字自我:“我是谁”的新困惑 一、自我意识:人之为人的“灵魂” 二、自我意识的数字化:技术可能性 三、数字自我:真实自我的数字化展现 四、数字自我的人文问题 第三节 信息化在场:数字时代人的呈现新方式 一、在场与人的在场 二、人的信息化在场及其意义 三、作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的信息化在场 四、既有的与可能的人文问题 第四节 人工情感:自我增强的新境地 一、从情感电脑到人工情感 二、人工情感的人性化意义 三、人工情感中的人文问题 四、走向信息技术与人性追求的新融合 第五节 知行接口:人与世界交互的新界面 一、界面或接口现象的普遍性 二、脑机接口中的知行互联 三、知行接口的哲学意义 第六节 延展实践:基于智能技术的人类实践新形态 一、延展实践的哲学界定及其与传统实践的区别 二、脑控型延展实践的技术特征及知行关系问题 三、延展实践与延展认知 四、延展实践的哲学意义 第七节 信息人:基于未来IT的人之可能性 一、“信息人”的多种界定 二、现代信息技术指向的“信息人” 三、信息人与“终极价值”问题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