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钢结构设计原理(第二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四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

钢结构设计原理(第二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四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6-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76
本类榜单:教材销量榜
中 图 价:¥44.3(7.5折) 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钢结构设计原理(第二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四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 版权信息

钢结构设计原理(第二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四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 内容简介

本教材根据*新的《钢结构设计标准》GB20017-2017等现行国家规范编写,编写过程中体现了编者对钢结构设计原理的认识和见解。本教材共7章,包括绪论、钢结构的材料、钢结构的连接、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压弯和拉弯构件和钢结构的节点。本教材分构件、连接、节点讲述其各自的受力特点和设计方法,与现行《标准》体系一致。本教材针对每部分重点知识内容,给出了大量的计算例题,满足理论教学需要。立足土木工程专业认证对课程教学的要求,每章均有一定数量的思考题、计算题和讨论题,以满足课程过程考核的需求。教材配有完备的ppt课件。

钢结构设计原理(第二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四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钢结构的发展现状 1.2 钢结构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1.2.1 钢结构的特点 1.2.2 钢结构的应用 1.3 钢结构的设计方法 1.3.1 钢结构设计方法的发展 1.3.2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1.3.3 设计表达式 1.4 钢结构的发展趋势 第2章 钢结构的材料 2.1 钢材单向拉伸性能 2.2 钢材的破坏形式 2.3 钢结构用钢材的性能指标及要求 2.4 影响钢材性能的主要因素 2.4.1 化学成分 2.4.2 冶炼、轧制和热处理 2.4.3 钢材的硬化 2.4.4 温度的影响 2.4.5 复杂应力状态 2.4.6 应力集中的影响 2.4.7 反复荷载作用 2.5 钢材的疲劳 2.5.1 疲劳破坏的概念 2.5.2 影响疲劳破坏的因素 2.5.3 容许应力幅 2.5.4 疲劳计算 2.6 建筑钢材的种类及其选择 2.6.1 钢材的种类和牌号 2.6.2 钢材的选用 2.6.3 钢材的规格 思考题 计算题 第3章 钢结构的连接 3.1 钢结构的连接方法 3.1.1 焊缝连接 3.1.2 螺栓连接 3.1.3 铆钉连接 3.2 焊接方法和焊接连接形式 3.2.1 焊接方法 3.2.2 焊缝形式及焊接连接形式 3.2.3 焊缝连接的缺陷及质量检验 3.3 对接焊缝的构造和计算 3.3.1 对接焊缝的形式和构造 3.3.2 对接焊缝的计算 3.4 角焊缝的构造和计算 3.4.1 角焊缝的形式及受力性能 3.4.2 角焊缝的构造 3.4.3 直角角焊缝强度计算基本公式 3.4.4 各种受力状态下直角角焊缝连接的计算 3.4.5 斜角角焊缝连接的计算 3.4.6 部分焊透的对接焊缝的计算 3.5 焊接应力与焊接变形 3.5.1 焊接应力 3.5.2 焊接变形 3.5.3 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的影响 3.5.4 减少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的措施 3.6 螺栓连接的构造 3.6.1 螺栓孔的孔径与孔型 3.6.2 螺栓的排列 3.6.3 螺栓连接的构造 3.7 普通螺栓连接计算 3.7.1 普通螺栓抗剪连接计算 3.7.2 普通螺栓抗拉连接计算 3.7.3 普通螺栓承受拉力与剪力联合作用计算 3.8 高强度螺栓连接计算 3.8.1 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和抗滑移系数 3.8.2 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的计算 3.8.3 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的计算 思考题 计算题 第4章 轴心受力构件 4.1 轴心受力构件的特点和截面形式 4.2 轴心受拉构件 4.2.1 轴心受拉构件的强度 4.2.2 端部部分连接的轴心受拉构件的有效截面 4.2.3 轴心受拉构件的刚度 4.3 索的力学性能和强度计算 4.4 轴心受压构件的强度和刚度 4.4.1 轴心受压构件的强度 4.4.2 轴心受压构件的刚度 4.5 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 4.5.1 稳定的类型及其特点 4.5.2 轴心受压构件的弯曲屈曲、扭转屈曲和弯扭屈曲 4.5.3 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计算 4.6 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 4.6.1 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中板件的临界应力 4.6.2 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中板件的局部稳定计算 4.6.3 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中利用板件屈曲后强度的计算 4.7 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设计 4.7.1 常用实腹式构件的截面选择 4.7.2 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的截面设计 4.7.3 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的构造要求 4.8 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设计 4.8.1 格构式轴心压构件的截面形式 4.8.2 格构柱绕虚轴的换算长细比 4.8.3 格构式轴心压杆的横向剪力 4.8.4 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的截面选择 思考题 计算题 第5章 受弯构件 5.1 受弯构件的种类和截面形式 5.2 受弯构件的强度和刚度 5.2.1 截面板件宽厚比等级 5.2.2 梁的强度 5.2.3 梁的刚度 5.3 受弯构件的整体稳定 5.3.1 梁的整体失稳的概念 5.3.2 梁的扭转 5.3.3 梁的整体稳定系数 5.3.4 梁的整体稳定计算 5.4 受弯构件的局部稳定和加劲肋设计 5.4.1 受压翼缘的局部稳定 5.4.2 腹板的局部稳定 5.4.3 加劲肋的构造和截面尺寸 5.4.4 支承加劲肋的计算 5.5 考虑腹板屈曲后强度的焊接截面梁设计 5.5.1 考虑腹板受剪屈曲后强度的抗剪承载力 5.5.2 考虑腹板受弯屈曲后强度的抗弯承载力 5.5.3 焊接梁考虑腹板屈曲后强度的承载力 5.5.4 考虑腹板屈曲后强度时梁腹板的中间横向加劲肋设计 5.6 型钢梁的设计 5.6.1 单向弯曲型钢梁 5.6.2 双向弯曲型钢梁 5.7 焊接梁的设计 5.7.1 初选截面 5.7.2 截面验算 5.7.3 焊接梁截面沿长度的改变 5.7.4 焊接截面梁翼缘与腹板连接焊缝的计算 思考题 计算题 第6章 拉弯和压弯构件 6.1 概述 6.1.1 拉弯构件 6.1.2 压弯构件 6.1.3 压弯(或拉弯)构件的破坏形式 6.2 拉弯及压弯构件的强度和刚度 6.2.1 拉弯及压弯构件的强度 6.2.2 拉弯和压弯构件的刚度 6.3 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 6.3.1 弯矩作用平面内的稳定 6.3.2 压弯构件弯矩作用平面外的稳定 6.3.3 双向弯曲实腹式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 6.4 压弯构件的局部稳定和屈曲后强度 6.4.1 压弯构件的局部稳定理论 6.4.2 压弯构件截面板件宽(高)厚比限值 6.4.3 压弯构件屈曲后的强度 6.5 拉弯构件设计 6.6 压弯构件(框架柱)的计算长度 6.6.1 单层等截面框架柱平面内的计算长度 6.6.2 多层等截面框架柱在框架平面内的计算长度 6.6.3 单层厂房框架柱下端刚性固定时平面内的计算长度 6.6.4 框架柱在框架平面外的计算长度 6.7 实腹式压弯构件设计 6.7.1 截面形式 6.7.2 截面选择 6.7.3 截面验算 6.7.4 构造要求 6.8 格构式压弯构件设计 6.8.1 弯矩绕虚轴作用的格构式压弯构件 6.8.2 弯矩绕实轴作用的格构式压弯构件 6.8.3 双向受弯的格构式压弯构件 思考题 计算题 第7章 钢结构的节点 7.1 连接板节点 7.1.1 析架节点板的强度 7.1.2 桁架节点板的稳定 7.2 梁的拼接和主次梁节点 7.2.1 梁的拼接 7.2.2 次梁与主梁的连接节点 7.3 梁的支座 7.3.1 平板支座 7.3.2 弧形支座和辊轴支座 7.3.3 铰轴支座 7.4 梁柱节点 7.4.1 梁与柱铰接 7.4.2 梁与柱刚接 7.4.3 梁与柱半刚性连接 7.5 柱脚 7.5.1 铰接柱脚 7.5.2 刚接柱脚 思考题 计算题 附录 附录1 钢材、焊缝和螺栓的设计强度及折减系数 附录2 受弯构件的容许挠度 附录3 梁的整体稳定系数 附录3-1 等截面焊接工字形和轧制H型钢简支梁 附录3-2 轧制普通工字型钢简支梁 附录3-3 轧制槽钢简支梁 附录3-4 双轴对称工字形等截面悬臂梁 附录3-5 均匀弯曲的受弯构件 附录4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附录4-1 附录4-2 附录5 柱的计算长度系数 附录6 疲劳计算的构件和连接分类 附录6-1 非焊接的构件和连接分类 附录6-2 纵向传力焊缝的构件和连接分类 附录6-3 横向传力焊缝的构件和连接分类 附录6-4 非传力焊缝的构件和连接分类 附录6-5 钢管截面的构件和连接分类 附录6-6 剪应力作用下的构件和连接分类 附录7 型钢表 附录8 螺栓和锚栓规格 附录9 各种截面回转半径的近似值 本教材数字资源索引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钢结构设计原理(第二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四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 作者简介

李帼昌,博士后,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建筑工业化研究院院长,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访问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大师。曾获钢结构杰出人才奖、宝钢教育奖一优秀教师奖、曾宪梓奖教金等;辽宁省攀登学者,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人大代表、环资委委员;主要从事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5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及“十三五”重点专项等的研究工作,获得科技奖励22项,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8部,拥有专利46项。 主要学术成就:建立了系列新型钢管混凝土结构及理论及装配式民用钢结构成套技术。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