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重写文学史 经典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993;世纪末的喧哗

重写文学史 经典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993;世纪末的喧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314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0.2(7.2折) 定价  ¥4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重写文学史 经典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993;世纪末的喧哗 版权信息

  • ISBN:9787020108534
  • 条形码:9787020108534 ; 978-7-02-010853-4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重写文学史 经典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993;世纪末的喧哗 本书特色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是一套具有现代学术眼光的文学史著作,通过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一个时段的透视,来把握一个时代的整体精神。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既不是传统的历史著作,也不是编年史一类的文学史讲稿,更不是随意发挥的文学史漫谈。它通过“散点”把握一个时期的文学精神,深刻体现出了“文学”在百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以“年份 时代特征”的方式做分册书名,言简意赅,定位敏锐而精准。以年份为“点”,写一个“点”而又能“伸缩自如”,强调重点年代,勾连“点”的来源及对后来的影响。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提倡“大文学”的概念,主要以文学作为叙述对象,同时又广泛涉猎歌曲、广告、演出等广义上的艺术形式。

重写文学史 经典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993;世纪末的喧哗 内容简介

这套书是“重写文学史”的经典作品,堪称“大视野文学史”。是有北大学术背景的一批成熟学者90年代初创作的严谨之作。它从1898年戊戌变法开始到1993年煞尾,以代表性的年份为核心,串联起百年中国文学的发展历史。在写法上, 回到历史场景,把文学史和思想史、社会发展史放在一起,呈现文学现象背后的原生态历史细节。原本晦涩的学术著作由此变得鲜活易读,原本平面刻板的文学史知识由此变得生动立体。

重写文学史 经典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993;世纪末的喧哗 目录

新版序言 怀念那个学术年代 总序一 辉煌而悲壮的历程 总序二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的缘起与实现 绪言 众语喧哗的年代 一、王朔现象:路标与天平 横看成岭侧成峰——《躲避崇高》与《王朔批判》等的不同评价——春江水暖鸭先知——经商经验与对金钱的认同——从“等待”到“浮出海面”——生意眼和顽主心——文坛**个个体户——王朔对文学市场的迎合与选择——浪子回头式的创作道路——双刃尖刀与错位误读——市民文化、商业文化对主流意识形态和知识分子文化的嘲弄——多面人的高招 二、半边风景:女性文学的散点扫描 蜀中无大将巾帼做先锋——徐坤的意义——说我这悲欢说我这情——《渴望》对80年代文学的翻转——女性散文的“言情”特色——苏叶的江南情致和斯好的荒诞系列——王英琦的理性追寻——女性的天空——私人化写作——陈染的恋父情结与弑父情结——林白笔下的女性同性恋与准同性恋——徐小斌:爱情和异域——爱与美的颓败与重建(上)——爱与美的颓败与重建(下)——铁凝作品中的理想幻灭和《无雨之城》——张欣描绘的白领丽人的爱情与友情——方方和池莉:为什么拒绝爱情——爱情贬值和破灭时代的抗争:张抗抗的《情爱画廊》——故事和讲故事——小说叙述方式的革新者王安忆 三、陕军东征:从哪里来。向哪里去? 西北风席卷文坛——《白鹿原》给人们的惊喜之情——“陕军东征”的形成和命名——好风凭借力,托我上青云——陕军东征中的天时、地利、人和——长篇小说的生产周期与地域文化的再发现——近年音乐作品和张艺谋电影中的西北风情——“文化寻根”的远期效应——作家的思想艺术准备——民族秘史和时代风情——为了史诗性作品的创作努力——伟大的激情和宏伟的格局——文化之助和文化之误(上)——文化之助和文化之误(下)——人是文化的动物——日常生活情态的文化意蕴——“圣人布道此处偏遗漏”——《白鹿原》与“仁义”文化的认同——白嘉轩形象分析与我们的批判——“陕军东征”的影响——文学评论的新热点——严肃文学与市场经济接轨——性描写的尺度 四、怜君底事到天涯:“留学生一打工文学” 和“梁凤仪旋风” “梁旋风”和“纽约风”——从“留学生文学”到“打工文学”——小楂等代表的“留学生文学”和高晓声的“陈奂生出国”——“打工文学”的兴起——送你一个“淘金梦”——外面的世界与发财的欲望——得意的炫耀与真中见假——有凤来仪一鸣惊人——雨一下,就倾盆——文学明星的诸多条件——超越商业成败得失之上的感情探索与理智型爱情——从“财经小说”到“理财丛书” 五、世纪末回眸:文化激进主义与 文化保守主义的思考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郑敏对现代新诗道路的回顾——“四美俱,二难并”——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化激进主义——郑敏对胡适、陈独秀的追诉和对文化激进主义的否定——时代变迁中的光荣与梦想——80年代对五四时代的呼应和重现——海外吹来转向的风——林毓生与余英时对中国文化现状的思考——大陆学人的迅速转向——谢选骏与李泽厚——文学对文化保守主义的回应——“文化寻根”的价值取向——电视屏幕上的时代比较——《曾国藩》《雍正皇帝》和《白鹿原》的文化回归倾向——传统文化被张扬的魅力与被规避的残忍 六、理想图式的崩溃:顾城之死及《英儿》 与《废都》的比较分析 激流岛上的黑色星期五——从寻找光明到沉入黑暗——顾城生平与创作——诗人之死,还是凡人之死(上)——诗人之死,还是凡人之死(中)——诗人之死,还是凡人之死(下)——评说者的不同立场和结论:舒婷、杨炼和赵毅衡——由《拯救与逍遥》界定和传播开来的“诗人之死”的特殊意义——时代精神的批判——大陆学者与港台及海外华人的态度差异的深层分析——顾城和贾平凹——女性崇拜、庄禅思想与心灵拯救——“情爱忏悔录”和“安妥我灵魂的苦难之作”——《英儿》与《废都》的图式分析——《红楼梦》的启示与《金瓶梅》的摹仿——现代男性的风流梦幻——大女子与小丈夫 七、文学何为,作家何为:人文精神讨论及 文坛论争种种 文坛论争今何多——《人文精神寻思录》与《王蒙现象争鸣录》——旷野上的呼唤——作家转向与精神溃败——人文精神的危机与重建——价值选择与形势判断——知识分子的自觉和自救——人文精神如何失落,从何失落的追问——社会与文学的现状评价与两代人的精神差别——理想的寻绎——理想主义的昨夜星辰已坠落——思路轰毁以后的选择:王蒙、刘心武、梁晓声——谢冕对文学意义的追问:从“力求有用”到“重铸民魂”——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与乌托邦的意义——诗人,你为什么不愤怒——“愤怒的二张”:张炜和张承志对现实和文坛的抨击——“二张”的同与异——来自长者和幼者的反驳跨世纪的洗礼(结束语)文学多元化与文学价值观的冲突——从1993到1996的文学踪迹——知青一代作家成为文坛主力——文学批评的常态化——严肃文化的回升——文学的自觉选择和现实主义创作思潮的重振——展望中的跨世纪文学——浮躁情绪与精品意识——文学视野的拓展与艺术功力的凝聚——对世界文学的借鉴中的偏差与救正 年表(1988一1995)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重写文学史 经典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993;世纪末的喧哗 作者简介

张志忠 ,1953年生于山西文水。先后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1982)和北京大学中文系(1984),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多年,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讲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和美国圣迭戈州立大学访问教授。出版《莫言论》《中国当代文学艺术主潮》《迷茫的跋涉者》《卑微的神灵》《90年代的文学地图》《华丽转身——现代性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型》《中国当代文学60年》《在场的魅力——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论集》等学术论著、教材、译著多部。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委。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