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跨越学科边界:中国体育学知识演化多维研究

跨越学科边界:中国体育学知识演化多维研究

作者:李博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306
本类榜单:体育/运动销量榜
中 图 价:¥27.4(4.9折) 定价  ¥5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跨越学科边界:中国体育学知识演化多维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0961055
  • 条形码:9787500961055 ; 978-7-5009-6105-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跨越学科边界:中国体育学知识演化多维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研究起点与分析维度的确立、历史维度下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知识的演化、知识流动维度下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知识的演化等。

跨越学科边界:中国体育学知识演化多维研究 目录

**章绪论 节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节相关研究述评 一、体育学科研究 二、学科交叉研究. 三、体育学学科交叉研究. 第三节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章研究起点与分析维度的确立 节 学科的考辨和理解 一、学科的起源 二、学科的内涵 节研究起点的确立 第三节分析维度的确立 一、宏观层面——历史维度的确认 二、中观层面——知识流动维度的确认 三、微观层面—研究内容维度的确认 四、三个维度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三章 历史维度下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知识的演化 节体育学主要分支学科演化历程 一、主要分支学科的确认 二、各个分支学科演化的特点 节 中国体育学学科演化历程 一、晚清时期(1860—1910) 二、民国时期(1911-1948) 三、改革开放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1977 四、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1978年 今) 五、中国体育学演化的特点. 第三节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一、学科路径模型. 二、学科交叉的动力机制 第四节学科交叉视野下体育学演化路径分析 一、问题研究形态(15世纪文艺复兴18世纪末 二、研究领域形态(18世纪末1纪末) 三、学科范畴形态(1纪末今)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四章知识流动维度下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知识 的演化 节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节我国体育学知识流体特征 一、我国体育学知识产量增长趋势 二、我国体育学跨学科知识流量增长趋势 第三节基于自引与被自引对我国体育学跨学科知识 流动的考察 一、我国体育学学科自引分析. 二、我国体育学学科被自引分析 第四节基于学科交叉测度指标对我国体育学学科 交叉发展态势的考察 一、学科交叉评价模型的构建和测度指标的选 …… 第六节体育学与人文类学科叉研究热点演化 一、奥林匹克文化 二、体育史 三、体育文化产业 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五、体育翻译与体育英语教学 六、体育与艺术 第七节体育学与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学科叉 研究热点演化 一、警察体育、体育犯罪、赛事安保 二、体育志愿者服务 三、体育赛事管理 四、体育法学 五、公共体育服务. 第八节本章小结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 二、对体育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展望. ;
展开全部

跨越学科边界:中国体育学知识演化多维研究 作者简介

李博,1982年1月出生,江西抚州人,中共党员,教育学博士,副教授,深圳大学特聘研究员。在《体育科学》《北体大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一项,江西省社科□□一项,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两项。现就职于深圳大学,早期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近年来转向体育学基本理论与学科建设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