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物质的迷醉

物质的迷醉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4-01
开本: 32开 页数: 324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2.5(6.3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物质的迷醉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5262258
  • 条形码:9787305262258 ; 978-7-305-26225-8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物质的迷醉 本书特色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勒克莱齐奥被认为是当代伟大的法语作家之一。他继承了法兰西的人文主义传统,善于以抒情诗意的文字表达对人生与世界的沉思,早期创作表达对现代文明社会的反叛,注重新文学形式的探索,20世纪70年代后特别关注异质文明与他者,关注人的存在。

★1963年,勒克莱齐奥出版部小说《诉讼笔录》并获得雷诺多文学奖。1980年,小说《沙漠》获得由法兰西学术院颁发的保罗·莫朗文学奖。2008年,勒克莱齐奥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在颁奖词中用“新的断裂、诗意的冒险和感官的狂喜”来形容勒克莱齐奥的文学历险及其作品的诗学特征。自1983年《沙漠》中文版首次为国人阅读开始,勒克莱齐奥的作品始终以其严肃的文学追求和坚守的人文立场在中国文坛上受到好评。

★1967年,距27岁的勒克莱齐奥发表部小说《诉讼笔录》 不过4年,这个叛逆的年轻作家想要用一本书探寻世界的样貌和存在的本质这些终极问题。他不加掩饰地怀疑一切,无论既有的思想、体系、语言,还是他自身。《物质的迷醉》就此诞生,它是勒克莱齐奥早期重要的散文作品,在作家的作品中独树一帜。

★内容上看,本书重新思考自我、存在、文化与文明等概念,深入探讨了写作的本质与目的,与勒克莱齐奥的其他虚构类作品构成互文,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其创作思想。

★从形式上看,本书以诗意的语言阐述哲理思考,又在思考中塑造新语言。它通过丰富、具体的词语与平白的句式重构日常生活经验,为读者带来独一无二又焕然一新的审美体验。

★这是一本拒绝一切体系的散文集,关乎一场永恒世界与人的短暂相遇,它始于“我”未生之时,终于“我”死后之时。勒克莱齐奥在这本书中言说了语言边界外无可言说的存在,搅动读者固有的观念和习以为常的事物,于微末之物中探求宏大世界的谜。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勒克莱齐奥被认为是当代伟大的法语作家之一。他继承了法兰西的人文主义传统,善于以抒情诗意的文字表达对人生与世界的沉思,早期创作表达对现代文明社会的反叛,注重新文学形式的探索,20世纪70年代后特别关注异质文明与他者,关注人的存在。 ★1963年,勒克莱齐奥出版部小说《诉讼笔录》并获得雷诺多文学奖。1980年,小说《沙漠》获得由法兰西学术院颁发的保罗·莫朗文学奖。2008年,勒克莱齐奥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在颁奖词中用“新的断裂、诗意的冒险和感官的狂喜”来形容勒克莱齐奥的文学历险及其作品的诗学特征。自1983年《沙漠》中文版首次为国人阅读开始,勒克莱齐奥的作品始终以其严肃的文学追求和坚守的人文立场在中国文坛上受到好评。 ★1967年,距27岁的勒克莱齐奥发表部小说《诉讼笔录》 不过4年,这个叛逆的年轻作家想要用一本书探寻世界的样貌和存在的本质这些终极问题。他不加掩饰地怀疑一切,无论既有的思想、体系、语言,还是他自身。《物质的迷醉》就此诞生,它是勒克莱齐奥早期重要的散文作品,在作家的作品中独树一帜。 ★内容上看,本书重新思考自我、存在、文化与文明等概念,深入探讨了写作的本质与目的,与勒克莱齐奥的其他虚构类作品构成互文,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其创作思想。 ★从形式上看,本书以诗意的语言阐述哲理思考,又在思考中塑造新语言。它通过丰富、具体的词语与平白的句式重构日常生活经验,为读者带来独一无二又焕然一新的审美体验。 ★这是一本拒绝一切体系的散文集,关乎一场永恒世界与人的短暂相遇,它始于“我”未生之时,终于“我”死后之时。勒克莱齐奥在这本书中言说了语言边界外无可言说的存在,搅动读者固有的观念和习以为常的事物,于微末之物中探求宏大世界的谜。 ★勒克莱齐奥是本书译者施雪莹的博士导师,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多次直接请教作者,而勒克莱齐奥总能以作家与批评家的双重视角为翻译带来启发。译者的疑问主要集中在对多义词的处理上,勒克莱齐奥先生的回复简短清晰,若是确实记不起为何使用某个词,也会补充说明可能的情形,及他试图营造的效果。了解创作目的对翻译大有裨益,由此本中译本能够为读者保留这种解读空间,成为读者与作者交流的桥梁。

物质的迷醉 内容简介

本书是2008年作者创作较早期的散文集。在本书中,勒克莱齐奥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了自己对存在本质的思考,讨论意识、语言与存在,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勒克莱齐奥在本书中将意识的产生过程分为两个步骤:“同化”(assimilation,我是一个人)和“分化”(différenciation,我不是随便哪个人),即要通过内在自我与外在他者之间的关系类比来完成。然而自我与他者的相遇并不和平。因此,勒克莱齐奥得出结论:“自我意识或许首先是他者的意识”,即虚假的意识。“迷醉”是贯穿勒克莱齐奥作品的一个关键词,本书即理解勒克莱齐奥创作的一把钥匙。本书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物质的迷醉 目录

物质的迷醉 无限居中 风景 人造之物 写作 未来 苍蝇谋杀案 陷阱 意识 镜 沉默 词中世界——《物质的迷醉》译后记
展开全部

物质的迷醉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勒克莱齐奥(J. M. G. Le Clézio),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40年生于法国尼斯,拥有法国与毛里求斯双国籍,迄今为止共出版小说、散文、游记、译作等50余部,被翻译成40余种不同语言。代表作有《诉讼笔录》《沙漠》《流浪的星星》等。 译者简介: 施雪莹,博士,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法语国家(地区)文学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译有《三孔桥》([阿尔巴尼亚]伊斯梅尔·卡达莱)、《天空之蓝》([法]乔治·巴塔耶)等作品。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