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数智时代档案治理体系建设研究

数智时代档案治理体系建设研究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6-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97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0.7(6.9折) 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数智时代档案治理体系建设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7236455
  • 条形码:9787307236455 ; 978-7-307-23645-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数智时代档案治理体系建设研究 内容简介

档案治理体系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层次发展,与档案工作的贴合越来越密切,使得数智时代的档案治理体系建设面临新形势、新问题。本书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理论—实践”的逻辑思路,综合运用文献调研、实践调研、比较研究、系统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等方法,分析了数智时代档案治理体系建设面临的新挑战,梳理了相应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数智时代档案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构成要素,并从善治(目标)、法治(原则)、共治(主体)、分治(客体)、智治(手段)等维度或要素提出相应的建设策略。

数智时代档案治理体系建设研究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档案治理体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1.1.2 档案治理体系建设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1.1.3 数智时代档案治理体系建设面临新形势新问题 1.1.4 数智时代档案治理体系建设研究有待深化 1.2 文献综述 1.2.1 文献检索结果 1.2.2 文献计量分析 1.2.3 已有研究进展 1.2.4 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主要观点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创新和不足之处 1.6.1 创新之处 1.6.2 不足之处 第2章 数智时代档案治理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 2.1 数智时代的含义与特点 2.1.1 数智时代的含义 2.2.2 数智时代的特点 2.2 数智时代对档案治理体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2.2.1 国家治理现代化对档案治理体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2.2.2 技术革命对档案治理体系建设提出的新课题 2.2.3 数字转型对档案治理体系建设提出的新任务 2.2.4 依法治档对档案治理体系建设提出的新挑战 2.3 我国档案治理体系建设的现存问题 2.3.1 档案局馆分工协作机制仍待健全 2.3.2 档案部门与数据管理部门的职能关系亟待厘清 2.3.3 档案法规标准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2.3.4 档案行政监管效能尚待提升 第3章 档案治理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 3.1 治理理论 3.1.1 治理的含义 3.1.2 新公共服务理论 3.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3.1.4 协同治理理论 3.1.5 多中心治理理论 3.1.6 精准治理理论 3.1.7 数字治理理论 3.1.8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2 档案治理理论 3.2.1 档案治理的内涵和价值追求 3.2.2 档案治理体系的内涵和首位作用 第4章 数智时代档案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构成要素 4.1 数智时代档案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4.1.1 档案治理体系基本框架的构建原则 4.1.2 档案治理体系基本框架的逻辑结构 4.2 数智时代档案治理体系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4.2.1 数智时代档案治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4.2.2 数智时代档案治理体系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5章 数智时代档案治理的目标:善治 5.1 善治的特征和要求 5.1.1 善治的主要特征 5.1.2 善治的基本要求 5.2 为民建档的实现路径 5.2.1 首要确定建档服务的对象 5.2.2 逐步优化民生档案资源结构 5.2.3 不断改进民生档案收集方法 5.3 由民管档的实现路径 5.3.1 提高档案工作的公众参与力 5.3.2 注重档案服务的社会互动 5.3.3 探索由民管档的数字策略 5.4 档为民用的实现路径 5.4.1 保障公民利用档案的权利 5.4.2 加快档案开放审核的进程 5.4.3 加强档案利用中的个人隐私保护 第6章 数智时代档案治理的原则:法治 6.1 依法治档的含义和要求 6.1.1 法治和依法治档的含义 6.1.2 依法治档的基本要求 6.2 新《档案法》的立法理念与特点 6.2.1 新《档案法》的立法理念 6.2.2 新《档案法》的主要特点 6.3 新《档案法》实施背景下档案法规体系建设的要求 6.3.1 以“三个走向”为遵循.明确方向指引 6.3.2 以“档案工作姓党”为基调.把握基本属性 6.3.3 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彰显价值追求 6.3.4 以新法内容为依据.关注重要变化 6.3.5 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化解实践难题 6.4 新《档案法》与数据法律的协调衔接 6.4.1 新《档案法》与数据法律衔接的必要性 6.4.2 新《档案法》与数据法律衔接的可行性 6.4.3 新《档案法》与数据法律衔接的路径 6.5 强化档案执法检查的策略 6.5.1 加强执法检查立法.强化法律实施效力 6.5.2 探索协同执法模式.整合执法检查力量 6.5.3 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守牢档案安全底线 6.5.4 应用信息技术赋能.提升执法检查效能 第7章 数智时代档案治理的主体:共治 7.1 档案治理的多元主体及其协同机制 7.1.1 档案治理多元主体的构成和职责 7.1.2 档案治理多元主体的协同机制 7.2 档案局和档案馆的协同 7.2.1 机构改革后档案局和档案馆的设置 7.2.2 档案局与档案馆职能关系的优化 7.3 档案部门和数据管理部门的协同 7.3.1 档案部门与数据管理部门职能关系的现状 7.3.2 档案部门与数据管理部门职能关系的现存问题 7.3.3 优化档案部门与数据管理部门职能关系的建议 7.4 档案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同 7.4.1 档案部门与信息化部门的协同 7.4.2 档案部门与网络和信息安全部门的协同 7.4.3 档案部门与保密部门的协同 7.4.4 档案馆与档案室的协同 7.4.5 档案馆与图书馆、文博单位的协同 7.5 社会力量的参与机制 7.5.1 畅通社会力量主体参与档案事务的渠道 7.5.2 健全档案服务外包工作规范 7.5.3 建立公民个人的参与机制 第8章 数智时代档案治理的对象:分治 8.1 分治的内涵和划分依据 8.1.1 分治的内涵 8.1.2 分治的划分依据 8.2 对不同性质组织档案工作的监管 8.2.1 对综合档案馆工作的监管 8.2.2 对专业档案馆工作的监管 8.2.3 对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监管 8.2.4 对非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监管 8.2.5 对社会组织档案工作的监管 8.3 对不同、Ip各领域档案T作的蛤管 8.3.1 对重点领域档案工作的监管 8.3.2 对重大项目档案工作的监管 8.3.3 对重大活动档案工作的监管 8.3.4 对突发事件档案工作的监管 8.3.5 对涉外企业档案工作的监管 8.4 对不同专业类别档案工作的监管 8.4.1 对会计档案工作的监管 8.4.2 对科研档案工作的监管 8.4.3 对人事档案工作的监管 8.5 档案分级管理制度 8.5.1 纵向回溯:档案分级管理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8.5.2 横向比照:档案分级管理制度发展的两种取向 8.5.3 向度融合:档案分级管理标准要素 第9章 数智时代档案治理的手段:智治 9.1 智治的内涵:数字化治理和智能化治理 9.2 数字化治理:“互联网+档案行政监管” 9.2.1 “互联网+档案行政监管”的提出 9.2.2 “互联网+档案行政监管”的平台构建和技术应用 9.2.3 “互联网+档案行政监管”的实施策略 9.3 智能化治理:人工智能辅助档案行政监管 9.3.1 AI赋能档案行政监管的现状 9.3.2 AI赋能档案行政监管的挑战 9.3.3 AI赋能档案行政监管的前景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数智时代档案治理体系建设研究 作者简介

徐拥军,男,湖南平江人,管理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档案学通讯》杂志社执行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研究中心(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研究员,中国档案学会理事、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企业档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成功地为众多企业提供档案管理、知识管理方面的咨询和培训。曾在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工作,擅长公文写作。获“2015年中国人文社科影响力青年学者”“2016年宝钢优秀教师奖”和“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教学标兵” 。2018年入选国家档案局首批“全国档案专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