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道而行:心理学家的自我省察

中道而行:心理学家的自我省察

作者:王轶楠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268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4.1(7.2折) 定价  ¥8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道而行:心理学家的自我省察 版权信息

中道而行:心理学家的自我省察 本书特色

《中道而行:心理学家的自我省察》不仅仅是普通的心理学著作,自我省察,中行独复,对普通大众生活也有一定的启示。

中道而行:心理学家的自我省察 内容简介

而相比较其他领域的科学家,心理学家这个职业的优越之处在于可以直接研究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所行,并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研究动力和养分。为了揭示科研与做人之间的共通之道,解析工作与生活之中的是非得失,本书以"中道"思想贯穿心理学研究与自我认识始终,首先,介绍心理学领域21位久负盛名的心理学家的人生故事与研究成果;接着,分析不同心理学家所采用方法的适用与局限;*后,基于"执两用中"原则,针对性地提出不同方法与技术里的"持中"模型,旨在融会传统文化与科学研究进展,贯通心理学理论与操作性训练,帮助读者参透生活智慧,借鉴科研规律,成就自我发现与事业成功的中道境界。

中道而行:心理学家的自我省察 目录

目录 序一(林崇德) 序二(申荷永) 前言 **章 自我发现—书写人生的预言 **节 朴素科学家的寓言/002 临床认知心理学之父凯利提出了“人是科学家”的观点。所有人都像是朴素科学家一样,试图通过减少不确定性来澄清自己的人生,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理论,通过创造各种各样的模式观察世界,以便对未来的事件进行预期和控制。 第二节 常识与科学同出/007 社会心理学家斯旺发现,人们为了增强对外界的控制感和预测感,会不断寻求与其自我概念相一致的反馈,以验证他们的自我概念,就像科学家希望自己提出的理论得到验证一样。事实上,常识心理学与科学心理学在目标、过程和境界上都十分相似。 第三节 常识与科学异名/018 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弗劳德 奥尔波特主张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与意识。科学心理学具有常识心理学难以企及的优势(如严谨规范的研究范式、富有批判性的思考方式、同行评议的发表模式),而人性弱点和认知偏差(如挂一漏万、太过自信、迷信科学等)则让人们很难真正做到像科学家那样思考。 第四节 众妙之门:常识、科学、文化/026 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积极品质会帮助个体在自我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保持平衡,这一点也为中华传统文化所强调,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类比、直觉和中道的方法还可以启发当代心理学家超越常识心理学和科学心理学之间的对立,实现从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创造性转化。 第二章 自我探索—确立自我的主题 **节 博学和明辨的智慧/052 自我控制研究的开创者鲍迈斯特在颠覆传统自尊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的领域。一个好的研究主题应该在过去与未来、广大与精微、理论与实践之间“持中”,它既可以解决文献中的一个重大挑战,又能开辟一个激动人心的新方向;既能建立广阔的研究疆域,又对实践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 第二节 继承与创新的学问/060 文化心理学家马库斯和北山忍提出的文化自我建构理论开辟了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新纪元”。优秀的心理学家擅长在已有研究与精心发展的创造性见解之间“权中”与“持中”,只有这样才能与其他研究者开展建设性的对话,并基于独*的理论提出可供检验的诸多假设。 第三节 整合与分化的功力/067 社会心理学家布鲁尔从独*的视角阐明了群体之间的偏见和冲突的动态变化。“持中”的假设会与文献和读者开展建设性对话,它既逻辑合理,又新颖独*;它既富有创见,又能得到证据的支持;它既辨明理论的边界,又能促进理论之间的优势互补。 第四节 自利与后见的误区/073 认知心理学家托马斯 吉洛维奇揭示出自我中心式偏差会误导人们的判断。研究者通过“持中”做到不凭空臆测、不武断绝对、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才能减少盲目的过分自信,从而将真正的预测与后见偏差区分开来。 第三章 自我检视—认识自我的质性方法 **节 内省法:思想/088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 詹姆斯提出,内省法是指人们审视自己的心灵,并报告在那里发现了什么的一种方法。在使用内省法时,只有在自我抽离和自我沉浸之间做到“持中”,才能克服语言的局限,超越自我执念的桎梏,达成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通达。 第二节 观察法:行为/102 社会心理学家贝姆提出,当人们对自己的态度不确定时,会通过观察他们自己的行为以推断自己的态度。研究者在使用观察法时,需要采用科学的设计,尽量降低观察者预设和行动者猜测对结果的影响,同时排除混淆性因素,只有如此才能更贴近所观察现象的心理学本质。 第三节 访谈法:意义/110 健康心理学家泰勒基于对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访谈揭示了积极错觉的价值。在使用访谈法时,研究者只有做到“持中”,才能兼顾科学和叙事,并平衡访谈者和受访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双方真诚地共享生活经验,获得对研究对象的解释性理解。 第四章 自我检验—认识自我的量化方法 **节 量表法:态度/122 社会心理学家罗森伯格编制的自尊量表是迄今为止被使用*多的一个测量个体自我评价的量表。在问卷构建、施测以及数据分析的过程中,研究者只有通过“持中”做到适度的过程控制和统计控制,才能反映出作答者真实的想法。 第二节 实验法:操纵/136 社会认知心理学家班杜拉基于经典的“波波玩偶实验”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在使用实验法时,研究者只有通过“持中”的实验设计(如实验操纵、条件恒定或平衡)才能获得自变量与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证据。 第三节 混合法:中道/151 混合法研究致力于将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只有“持中”地针对问题情境选择适宜的研究工具和技术,通过在不同数据、分析方法及研究结果之间建立互证、互补、发展、创新与扩展式的紧密联系,才能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共同提升,促进科学发展与自我认识的双重进步。 第五章 自我分析—揭示自我的统计方法 **节 易得与代表/162 认知心理学家丹尼尔 卡尼曼和阿莫斯 特韦尔斯基的研究揭示出了人类决策系统中的多个启发式认知偏差。心理学家在抽样过程中,也需要克服对便利性的贪图,通过采用取样技术(如随机取样、分层取样)和统计手段(如根据效应量估算)在样本的易得性与代表性之间做到“持中”。 第二节 证实与证伪/169 数理统计学家贝叶斯拒绝采用“非此即彼”的观点看待零假设与备择假设之间的关系。引入贝叶斯学派的统计方法,采用三分法分析假设检验的空间,以及在心理学研究中将实验与测量相整合,终将帮助研究者调和零假设与备择假设、归纳与演绎之间的矛盾,在证伪与证实之间找到接近心理现象本质的“持中”道路。 第三节 相关与因果/178 经济学家约书亚 D. 安格里斯特和吉多 W. 因本斯,凭借绘制因果推断的方法获得了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持中”视角下的统计分析,既不会拘泥于数据,也不会执着于模型,而是以“执两用中”为原则,兼顾理论创新与实际应用,既赋予心理现象创造性的诠释,也愿意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假设与模型,力求不断接近心理现象的本质。 第六章 自我呈现—展示自我的艺术 **节 从想法到论文/192 积极心理学开创者塞利格曼主张写论文需要讲一个好故事。心理学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持中”意味着在前端入胜,以简洁凝练的“文学性”语言充分辨析当前主题与文献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中端保持完整、清晰与可信,以理性、严谨的“科学性”语言描述研究的过程与结果;在后端出凡,以思辨、煽情的“哲学性”语言划定讨论与意义的范围,只有如此才能让读者印象深刻、回味悠长。 第二节 从人生到专著/200 社会学家欧文 戈夫曼研究了印象管理,他自己却拒绝自我表演和世俗社交游戏。在写作时“持中”,需要作者既避免曲意逢迎地讨好读者的兴趣喜好,也避免别有用心地挑战读者的理解极限,而是应该致力于兼顾读者的理解能力与审美境界,尽力增强作品的可读性与趣味性,进而持续地激发读者的心流体验,*终才能在作者与读者之间形成深刻且持久的联结。 第三节 从个体到众生/208 精神病学家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和自我同情研究的开创者克里斯汀 聂夫都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寻找到了照亮世人心灵的明灯。从朴素的科学家成长为专业的心理学家,要走过的是一条漫长且崎岖的道路,在这条路的两旁,一边是自怜,另一边是自恋,无论偏向哪一边,都会让人误入歧途,只有“中道”而行,不偏不倚,方能不被自我认知偏差蒙蔽,也不被生活的洪流裹挟,*终获得心灵的救赎与安宁。 参考文献/221
展开全部

中道而行:心理学家的自我省察 作者简介

王轶楠,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心理学系,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特聘研究员,研究生导师。致力于中国人自我的研究,曾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课题十余项,已出版学术专著三部,发表中英文论文四十多篇,其中包括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期刊(如Journal of Personality,Human Brain Mapping),担任多本SCI/SSCI学术期刊审稿人,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多项,同时开设自我心理学、心理学论文写作与社会心理学课程。运营北师大自我研究组微信公众号“SelfMindnSocialBrain”。本书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00978)资助。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