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普惠金融实践经验与市场化改革

中国普惠金融实践经验与市场化改革

作者:顾雷 著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396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72.0(7.5折) 定价  ¥9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普惠金融实践经验与市场化改革 版权信息

中国普惠金融实践经验与市场化改革 内容简介

新书对近年来普惠金融领域涌现的消费金融贷款、助贷、P2P借贷平台领域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帮助找出问题所在,前覆后戒,帮助金融消费者提高防范金融市场风险的能力。新书对ESG普惠价值与社会责任问题进行了深入总结,探索差异化的投融资模式和服务方式,引导市场资金向ESG水平较高的企业倾斜,激励国内企业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行动,形成资本发展与绿色转型发展的良性循环。新书还对社会大众普遍关心的金融科技伦理问题进行了深入解析,全面评估了各种创新业务的风险所在,提出了本土化的金融科技伦理规则、评估制度以及审查原则,防范道德风险和市场风险。同时,新书还对乡村振兴数字化转型与金融创新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介绍了全球在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国家,诸如德国、日本、美国、英国和法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往鉴来,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户、农村经济组织以及农村“双创”组织、农村个体工商户以及乡村居民开展乡村振兴经营能力,还有助于国有银行、非银金融机构、互金平台、金融科技公司以及互联网中介机构合法合规开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转型发展,提高监管部门开展金融数字化监管能力。

中国普惠金融实践经验与市场化改革 目录

目 录
章 消费金融的发展与改进1
 节 消费金融的概念、特征和类型3
  一、消费金融的概念和特征3
  二、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简史12
  三、我国消费金融发展背景分析19
  四、消费金融作用机制25
 第二节 国外消费金融发展与启示31
  一、美国31
  二、日本33
  三、欧盟39
  四、国外消费金融经验的启示42
 第三节 我国消费金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7
  一、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现状47
  二、我国消费金融行业政策与法规梳理61
  三、消费金融存在的问题和深层矛盾68
 第四节 促进消费金融政策与监管建议76
  一、建立和完善消费金融法律体系76
二、丰富消费金融机构主体76
  三、加强消费金融融资创新机制77
  四、逐步完善消费金融领域社会征信体系78
  五、减少负债消费和过度消费78
  六、积极拓宽消费金融资金来源79
  七、建立差异化监管机制79
  八、普及金融知识和倡导理性消费80
 第五节 消费金融未来发展趋势研判81
  一、消费金融市场整体呈现增长态势81
  二、移动互联网渗透率不断提升81
  三、以流量思维更新经营理念82
  四、大数据风险控制成为核心能力82
  五、消费金融公司适度扩容83
  六、消费金融着力点是消费者84
  七、立足区域消费和差异化发展战略84
  八、消费金融公司两极分化不断加剧84
  九、消费金融行业利率趋势性走低86
  十、消费金融公司未来政策倾斜推测86
第二章 我国P2P借贷平台发展与经验教训89
 节 我国P2P借贷基本概念与分类92
  一、P2P借贷基本概念92
  二、P2P借贷主要分类93
  三、P2P借贷标的类型95
  四、P2P借贷运营模式97
  五、P2P与银行信贷的主要差别100
 第二节 我国P2P借贷发展简史103
  一、P2P借贷突发原因分析103
  二、P2P借贷发展阶段105
  三、P2P借贷平台现状125
 第三节 我国P2P借贷成因和案例分析135
  一、借贷信息不对称135
  二、存在天然道德风险137
  三、变相成为信用中介模式138
  四、宏观经济与行业影响141
  五、个人征信未与网络贷款同步接轨142
  六、自身制度设计存在重大缺陷142
  七、超级债权人模式案例分析144
 第四节 我国P2P借贷平台转型与前景分析145
  一、P2P借贷平台转型145
  二、网络借贷行业前景分析154
 第五节 我国P2P行业的经验和教训160
  一、P2P借贷平台法律定位必须清晰160
  二、提高P2P借贷审核门槛161
  三、禁止P2P借款利率自由化163
  四、限制平台直接对接放款人的可能165
  五、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系统166
  六、扩展更多社会资金投资渠道166
第三章 助贷现实困境、市场价值与监管策略169
 节 国际助贷业务实践及启示173
  一、国际助贷业务分类173
  二、国外成功经验启示182
 第二节 我国助贷业务市场实践与社会价值185
  一、我国助贷业务逻辑分析185
  二、我国助贷业务市场实践187
  三、我国助贷业务社会价值190
 第三节 我国助贷业务现实困境198
  一、缺乏对助贷行业的专属法律保护198
  二、资金成本高企、盈利空间受限200
  三、助贷机构收费标准有待明确200
  四、“服务当地、不跨区域”的负面影响201
  五、“断直连”对助贷业务后续影响201
  六、助贷监管体系有待完善205
 第四节 我国助贷业务市场化改革建议206
  一、尽快完善助贷行业制度性建设206
  二、探索助贷机构收费新方式206
  三、对“服务当地、不跨区域”的理解208
  四、对“断直连”监管措施重新评价210
  五、明确权责边界和披露规则216
 第五节 我国助贷监管策略重塑216
  一、我国助贷监管原则反思216
  二、我国助贷监管原则重塑建议220
  三、我国助贷监管的统筹与协调222
第四章 ESG的普惠价值与社会责任225
 节 ESG环保治理与绿色开发228
  一、国外ESG的兴起228
  二、我国ESG的发展237
  三、我国推进ESG背景与原因分析251
 第二节 我国社会责任投资的困境253
  一、ESG立法存在较大差距253
  二、ESG评级制度尚不成熟254
  三、ESG企业信息披露问题较多259
  四、政府监管方面薄弱267
  五、面临碳中和转型风险267
  六、社会企业责任感有待提高268
  七、ESG投资的应用难点269
  八、ESG数据整合缺乏合理性271
  九、对ESG的理解分歧拉大271
  十、没有形成本土化ESG理论体系273
 第三节 我国社会责任投资改进与建议273
  一、提高ESG社会认知度273
  二、建立统一ESG评估标准274
  三、加快制定ESG本土化信息披露制度276
  四、国企必须积极参与和推进279
  五、完善独立第三方评级及认证机构280
  六、ESG理念和碳中和目标相结合280
  七、推进ESG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281
  八、加快构建中国特色ESG体系283
  九、助推普惠金融健康发展285
  十、金融科技融合互动286
第五章 金融科技伦理失范与修正287
 节 金融科技伦理的由来与实践289
  一、金融科技伦理产生的原因分析289
  二、金融科技伦理指导与实践294
  三、国际金融科技伦理发展情况304
 第二节 金融科技伦理的概念与特征314
  一、金融科技伦理的基本概念314
  二、金融科技伦理的主要特点315
  三、金融科技伦理准则316
  四、金融科技伦理关系317
  五、金融科技伦理与相邻概念的区别319
 第三节 金融科技伦理时代价值321
  一、承担社会责任321
  二、科技触发伦理内在关联322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325
  四、秉持科技向善思维327
  五、金融科技外在需要329
  六、无序市场竞争得到改观329
  七、提高金融科技国际竞争力330
  八、金融市场的监管要求331
 第四节 金融科技伦理十大挑战331
  一、金融科技伦理不受重视331
  二、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332
  三、数据治理和信息安全面临伦理失范333
  四、科技创新引发技术性金融风险335
  五、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带来威胁338
  六、数字鸿沟越来越大339
  七、算法滥用日渐严重340
  八、科技伦理公知研究有违常理340
  九、金融科技伦理失范危害市场可持续发展341
  十、金融市场存在的道德缺失基础341
 第五节 金融科技伦理修正方案343
  一、加快制定金融科技伦理规则343
  二、提高科技伦理法制化水平343
  三、建立金融科技伦理审查评估制度344
  四、研发、使用中的伦理配套346
  五、提升科技伦理审查和监管水平347
  六、加快金融科技伦理人才培养348
  七、适度借鉴国外金融科技伦理经验349
  八、抓好金融科技伦理普及宣传349
  九、提倡包容性和透明化科技设计350
  十、秉持守正创新与协同发展351
参考文献353
后记358
展开全部

中国普惠金融实践经验与市场化改革 作者简介

顾雷,法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高级经济师。北京大学普惠金融与法律监管研究基地副主任,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数字金融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金融监管、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与证券市场违规犯罪问题。个人专著《中国创业板股票上市操作路径与法律实证》(上下卷)、《证券市场新型犯罪识别与赔偿途径》《上市公司证券违规犯罪解析》《中国普惠金融创新业务与监管初探》《中国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与合规发展》等七部,学术论文集《站在法律与金融交汇处》《金融市场法律实务新解》,主编《中国大学维权调查》,在《中国法学》《财经研究》《上海金融》《金融博览》《中国科技投资》《清华金融评论》以及《金融时报》《中国银行保险报》《陆家嘴》等核心期刊、报纸杂志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参与多项和省部级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