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吴贻芳:最是那心底的一抹浪漫(双封)

吴贻芳:最是那心底的一抹浪漫(双封)

作者:林杉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5-01
开本: 32开 页数: 272
中 图 价:¥17.5(3.8折) 定价  ¥4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吴贻芳:最是那心底的一抹浪漫(双封)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808856
  • 条形码:9787516808856 ; 978-7-5168-0885-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吴贻芳:最是那心底的一抹浪漫(双封)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普通读者吴贻芳先生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传奇的一生更是伟大的一生,她年幼时遭逢家庭变故,青年遭遇战乱不断,新时代有遭受冤家作案,但所持有一颗教育者的赤子之心“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始终不变,用自己的“厚生”理念践行教育。本书将以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叙述为主,以点评为辅,为您讲述吴贻芳先生的传奇而伟大的一生。

吴贻芳:最是那心底的一抹浪漫(双封) 内容简介

本书是林杉老先生调阅多部文献史料,翔实记录了一代教育大家吴贻芳先生曲折不凡的一生。从她的家学深厚,到少年时期家庭遭遇突变,父兄先后沉江,母姊相继去世,再到中年时期,专享的亲人妹妹又离奇失踪……她在经历人生坎坷、民族灾难、世事沧桑的多重变故之后,却依然能从痛苦中崛起,在不幸中奋发,不但将一个教会女子学校办成民国时期*负盛名的一流女子大学,其本人也成为一代教育大家。

吴贻芳:最是那心底的一抹浪漫(双封) 目录

目录

序1

**章家在武昌

一祖父寓舍为她筑梦

二曾祖父的游宦人生

三从“经心”到牙厘局的父亲

四父之伤

第二章求学生涯

一连遭家难

二迟来金女大

三再入北京女高师执教

四情系密歇根

第三章光裕金女大

一 初掌校政

二以“厚生”为旗

三注册之难

四杏坛花色殊不同

第四章抗战烽火

一西迁前夜

二驻足华西坝

三“活菩萨”:明妮·魏特琳

四坝上风雨办学人

五涉足政坛

第五章重返南京

一归梦

二拥抱和平与民主

三决绝蒋家王朝

第六章共和国之初

一新生活的变奏

二银河落天尽星光

三花甲又履新职

第七章“文革”劫难

一风起地作浮

二蒙难石山头

第八章老树新枝

一复出与新征程

二获“和平与智慧女神”奖

三又逢生命春天

第九章生命终曲

一傅厚岗的日落

二再建金陵女子学院

附录一吴贻芳年表

附录二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吴贻芳:最是那心底的一抹浪漫(双封) 节选

三决绝蒋家王朝 受命运之神眷顾,冬天和春天一同降临到金女大的校园。 便是在这个时候,蒋介石政权遇到了“塔西佗陷井”危机,他的政府失去了公信力,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如火如荼,势如破竹,蒋介石的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南京独裁政权的败局已定,倒台只是时间的问题了。面对蒋王朝大厦的倾覆,不同的人自然做出不同的抉择。作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吴贻芳,早已看到了这个政权的败象,她当然明白“零和原则”的道理,大势难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她不二选择。她静观事态发展,应对着突然而至的事件,不急不慢地等待着过程的终结。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五日,是金女大建校三十三周年,也是吴贻芳任校长二十周年,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第二天晚上,学生们自编自演了歌颂吴贻芳的话剧《我们的舵手》,剧场之活跃,场面之热烈,使吴贻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然而,就在校庆过去没多久,学校召开了年度的校董会,部分董事提出,为了学校前途,建议把学校迁往台湾。吴贻芳断然拒绝,并以齐鲁、燕京大学为例,去说服校董成员,学校*终未有搬迁。 蒋介石因战场失利,被迫宣告“引退”,由李宗仁代理总统。不久,行政院长孙科宣布内阁总理辞职,李宗仁委任何应钦重新组阁。在讨论内阁成员人选时,张治中向何应钦建议,由吴贻芳出任教育部长。张治中说:“吴贻芳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又是教育专家,治理金女大二十年,成绩斐然;她又是基督徒,没有党派背景,在这多事之秋,出任敏感的教育部长一职,是*合适人选。” 何应钦很赞同张治中的意见,但考虑以前吴贻芳拒绝过这一职务,心中不免有些担心。 张治中说,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情况变了,人的想法也会变化。以前是蒋先生当权,今天是李先生主政,虽然她接任的可能性小,但也想不出比她更合适的人了。我们不妨试试,我陪你亲自走一趟。 何应钦同意张治中的建议,在一个黄昏,二人驱车来到金女大吴贻芳的住处。不巧的是,吴贻芳外出未归,在一个外籍教授安排下,两人在客厅饮茶等待。 吴贻芳从外边回来,一进客厅见二位高官来访,不免心生诧异。虽说他们是老熟人,公开场合经常见面,可今天找上门来还是首次。没有大事不登门,吴贻芳与之寒喧之后,何、张二人笑着说:“是有喜事来请你啊。”于是何应钦把他们的想法告诉了吴贻芳。 吴贻芳思考片刻,笑说这样的重任她可担当不了。她仍以离不开金女大为由,谢绝何、张二人的邀请。吴贻芳早已看清大势所趋,她不愿与这个寿终正寝的政权为伍了,更谈不上再去当什么教育部长。 她依然故我地再次拒绝了担任教育部长一职。 一九四九年四月一日,国共双方谈判在北平举行,国民政府和谈代表团张治中、邵力子等一行十五人抵达北平。 这一天,南京的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政治大学、金女大、戏剧专科学校等十几所大学的师生联合举行了“争自由、争民主、争和平”的示威游行。事前,吴贻芳听说国民政府当局可能要用武力镇压学生游行,便以校方名义进行劝阻,但未能奏效,许多学生也对吴贻芳的做法产生反感。吴贻芳没有办法,只好默默地走出礼堂。 这次大游行,金女大百分之六十的师生都参加了。金女大的学生郑小瑛、邓敬苏扛着“反饥饿,反内战,争生存,争自由”的横幅标语走在队伍前头。她们与其他院学师生们一起,强烈地要求国民党当局接受中共八项和平条件。这天下午,大批军警特务突然冲进游行队伍,对手无寸铁的学生大打出手,造成二人死亡、百余人受伤,多人失踪的惨案,伤亡学生多是中大、政大和戏专的学生。 第二天一早,吴贻芳和学校工作人员一道,手持鲜花,带着食品到鼓楼医院前去慰问受伤学生。她一一询问学生伤情,亲手给重伤学生喂水,并请求医护人员精心为他们治疗。吴贻芳的举动和国民党当局的行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许多学生感动得号啕大哭 。直到这时金女大的学生才明白,吴贻芳的劝说并非要压制她们的爱国热情,而是怕她们发生意外。大家为曾经的误会深感内疚。 王粹珍是金女大社会学系的学生,她一九二七年出生于山西,父亲王绍成是政府官员,外公是考试院院长贾景德。一九四七年她考入金女大后积极参加学校的进步活动,入党后被推选为金女大地下党支部书记,她没有听从父亲和外公的劝说随家人到台湾。全国解放后,她先后在团中央学校部、《中国青年报》工作,曾任副总编至离休,一九九二年因癌症病故。她在《怀念校长学习校长》一文中说: 一九七九年,她的母校,美国密执安大学,褒奖她在教育事业上的贡献,授予“智慧女神”奖。在赴美之前,路经北京,她特意召集了金女大在京的学生座谈。她说,自己年事已高,做不了多少事了,金陵女大有不少校友在美国,她要趁此赴美之机,看看校友,向她们介绍新中国,介绍新中国的妇女解放;她还要与她的学生回顾金女大的教学生活,为之她要先听听学生对学校的意见。言下之意,这段时间的学校工作似有了检讨之处。 校长以八十六岁的高龄还检讨自己过去的工作,这深深感动了到会的校友。尊敬不如从命,只有诚恳地道出自己的看法,才不辜负校长的良苦用心。于是郑小瑛、程式如、曾曼西、何乾之和我,当时的学运积极分子都坦诚陈词,对当时学校的学术空气、政治气氛和对学生的管理等说了自己的看法。 校长认真听着、听着,浸沉在对过去的回忆中。“是呀!一九四九年‘四·一’前夕,我去劝阻你们不要出动游行,我站在礼堂的讲台上,我**次感到我的话在学生中的作用不如过去了,学生不听我的话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那样激昂,经验告诉我,我无能为力了,于是我自动走下讲台,走出礼堂。”校长说到这里,师生相视,会心地笑了。这几十年后的师生心心交流感人之深。校长笑得是那样爽朗。可能,这段往事,她已默默回忆多少次了,今天她却讲给了当年不听她话的学生听。这既是她对自己无情剖析,也是对自己的人生道路自信自重的表现,她已超越了当年的那个“自我”,更上一层楼,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这时,我看到了一个透亮的灵魂。 这个推心置腹的座谈,早已冰释了师生的前嫌,成为岁月河流中一朵小小浪花。 北平和谈破裂后,南下的解放军突破长江天堑,南京政权危在旦夕。 四月二十二日上午,南京城内国民党特别军话台突然接到杭州方面的电话。电话局问谁来的电话,有何事情。对方的回答是宋美龄,要求立即接通金女大校长吴贻芳的电话。电话局不敢耽误,立刻接通了吴贻芳办公室的电话,并提醒这是蒋夫人宋美龄的电话,有要事要与吴贻芳校长通话。 吴贻芳得知是宋美龄的电话,已大体猜出其用意。她沉思片刻,悄悄对身边工作人员说:“告诉她,吴贻芳不在。”十时左右,宋美龄的秘书又接通了学校办公室的电话,并说有急事要与吴校长通话,望工作人员务必找一下吴校长。在吴贻芳的授意下,工作人员佯装找了一会儿,仍说吴校长不在。 宋的秘书没有办法,只好找了军话台负责人,让他尽快转告吴校长:“蒋夫人已令南京空军总站,务必请吴校长速搭空军飞机离宁。” 吴贻芳平静地告诉军话台负责人:“我不会去台湾的,我离不开金女大。”之后她以为此事就此了结,没想到事情这么难缠。这一天下午四时,蒋介石的一名随从副官坐着一辆小车来到吴贻芳的门口,副官跳下车马上要见她。正巧吴贻芳在卫生间不便接见,由保姆晋桂芳出面接待了这位副官。 他交给晋桂芳一封信和一张飞机票,要求她立刻交给吴校长,并请吴贻芳马上看完信予以回答。 晋桂芳看到事情如此紧急,一面请来人坐下,一面将信与机票送到卫生间,吴贻芳看完信,沉默了一会儿,对晋桂芳说:“你把飞机票退给他,就说信我已看过了,票请他带回去,并请他转达我的意思,我离不开金女大,离不开金女大的学生,实在不能走。”

吴贻芳:最是那心底的一抹浪漫(双封) 作者简介

林杉,河北宁晋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曾任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他的文学传记《一代才女林徽因》荣获“中国首届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诗、散文、小说亦曾获国家和省部级奖项。主要作品有——文学传记《一代才女林徽因》《林徽因传》《秀韵天成凌淑华》《香国奇才吕碧城》《有个文人叫苏青》;诗集《如梦的节令》《礼魂,中国二十四节气》《等待蝉唱》;散文集《雨中风铃》《行板如歌》;长篇小说《梦断宫苑》;长篇通讯:《平原烈火之魂》。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