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出土文献与古史史料学研究丛书:《老子》探源与古义新证

出土文献与古史史料学研究丛书:《老子》探源与古义新证

作者:宁镇疆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287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68.6(7.0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出土文献与古史史料学研究丛书:《老子》探源与古义新证 版权信息

出土文献与古史史料学研究丛书:《老子》探源与古义新证 内容简介

  《<老子>探源与古义新证/“出土文献与古史史料学研究”丛书》从研究重点来说,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为探源与年代学,一为古义新证,这也构成了该书的上下编。就措意于探源与年代学的上编来说,本成果总体上不再纠缠于一些微观的字词考证,而是选取攸关《老子》年代学研究的一些具体个案,如礼制、大小国问题、观念背景等,并与《左传》《国语》等早期文献所记载的史实进行对比研究。我们试图探讨《老子》一书的上述内容与特定□□时代的联系,从而为《老子》的年代学研究和思想溯源提供一些相对扎实的证据。从上述思路看,该书是以探源研究达成年代学的目标:一旦我们厘清《老子》书中一些重要史实、思想的□□或文献渊源,就可以给《老子》年代学的研究提供一些比较稳定的支点。至于“古义新证”的下编,其关注的对象则相对微观一些。我们选取此前《老子》研究中不太为人注意,或者说前人在认识上存在误解的语词、观念或者思想进行讨论,以恢复这些内容的“古义”或“本义”,而它们“古义”或“本义”的恢复又可以为《老子》一书年代学的研究提供重要参照。当然,既然是探求“古义”,那就说明《老子》的一些语词、观念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化,因此在“古义新证”的同时,也必然会涉及《老子》文本□迁甚至因出土文献发现所带来的文本校勘方面的问题。

出土文献与古史史料学研究丛书:《老子》探源与古义新证出土文献与古史史料学研究丛书:《老子》探源与古义新证 前言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老子》出土古本迭经发现,马王堆帛书甲、乙本,郭店楚简本,北大汉简本,号称出土“四古本”。在传世经典中,有这么多出土古本发现是□□□□的,这也反映了《老子》一书早期的经典化程度。更为难得的是,这四个出土古本之间还有明显的时序落差:郭店楚简本时届战国中期偏晚,马王堆帛书甲、乙本则大致为秦末至汉初,北大汉简本一般认为系西汉武帝年间,这等于向我们展示了《老子》一书纵向的演进历程。因此,这四种有明显时序落差的古本就为我们探讨《老子》一书的早期形态及形成过程,提供了□□的材料。2016年以来,本人以出土《老子》古本研究为题先后申请到国家社科□□和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计划重大项目资助,本书所收的大部分论文都是这两个课题的研究心得(个别时限稍有延展)。由于涉及《老子》一书的形成问题,它们又与2019年获批立项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出土简帛文献与古书形成问题研究”多有交集。
  此前学者对《老子》四种古本的研究,无论是字词释读,还是文义疏通,抑或是《老子》文本结构的探讨,基本上都要回答两个问题:《老子》“原来面貌”是怎样的?后来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前者的工作可称“探源”,后者则是要弄清《老子》文本在流传中所发生的□迁。当然,无论“探源”还是文本□迁的研究,有时都不免要直接或间接地回答《老子》年代学的问题:《老子》的“原来面貌”究竟有多早?某些字词的本义探求,提示了《老子》一书什么样的年代学特征?同样,文本□迁的研究也需要年代学的敏感:尽管它很多时候不需要回答多“早”的问题,但既然是“□迁”就会有时序落差,而时序落差每每又是建立在两个文本的相对年代学坐标基础上。而且,文本□迁的研究有时还需要回答与年代学有关的“时长”问题。比如有学者以郭店简本当《老子》“原本”,这其中就有个“时长”的问题需要考虑:如果《老子》“原本”战国中期偏晚才出现,那么其距《庄子》外、杂篇所引《老子》,《韩非子》所引《老子》,甚至马王堆帛书甲本的时代都非常近,有的甚至是“共时”的,一本新出的书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流行开来,并产生为数众多的“别本”——这个过程即当前学者艳称的“经典化”过程——这个“时长”的“长度”是否足够就需要慎重考量。
  既然探源和文本□迁的研究都要回答与《老子》有关的年代学问题,而年代学本质上又属于□□学的范畴,那就意味着《老子》虽然在很多学者那里被视为思想甚至哲学经典,但探源和文本□迁也提示我们:《老子》古本的研究同样要对“□□性”因素有充分的考量。换言之,我们认为《老子》一书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其书所涉及的语言、史实、礼制、观念等必然有那个时代的特征,这些因素也限定了这一文本大致的时空范围。因此,《老子》思想的研究,绝不能一味地驰骋玄思而视上述因素为无物。当前,“□□语言学”的研究已经蔚为热潮,学者借助出土文献的材料,对于□□上的语言现象以及语言现象的□□性□化,都有非常精彩的研究。语言现象又是依托于特定古书文本的,因此,针对古书文本的□□性研究也应该是可行的。
  本书从研究重点来说,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为探源与年代学,一为古义新证,这也构成了本书的上下编。就措意于探源与年代学的上编来说,本成果总体上不再纠缠于一些微观的字词考证,而是选取攸关《老子》年代学研究的一些具体个案,如礼制、大小国问题、观念背景等,并与《左传》《国语》等早期文献所记载的史实进行对比研究。我们试图探讨《老子》一书的上述内容与特定□□时代的联系,从而为《老子》的年代学研究和思想溯源提供一些相对扎实的证据。从上述思路看,本书是以探源研究达成年代学的目标:一旦我们厘清《老子》书中一些重要史实、思想的□□或文献渊源,就可以给《老子》年代学的研究提供一些比较稳定的支点。至于“古义新证”的下编,其关注的对象则相对微观一些。我们选取此前《老子》研究中不太为人注意,或者说前人在认识上存在误解的语词、观念或者思想进行讨论,以恢复这些内容的“古义”或“本义”,而它们“古义”或“本义”的恢复又可以为《老子》一书年代学的研究提供重要参照。当然,既然是探求“古义”,那就说明《老子》的一些语词、观念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化,因此在“古义新证”的同时,也必然会涉及《老子》文本□迁甚至因出土文献发现所带来的文本校勘方面的问题。
  正因为研究重点多措意于《老子》一书的所涉史实、语言、思想与特定□□时代的联系,因此本书的讨论既不限于一般出土文献常见的字词考证,也会跳出很多老学研究者单纯以老证老或者以道家文献证老的故辙。如前所言,《老子》一书既然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必然在所涉史实、语言、思想等方面与那个时代的不少文献存在“共相”(可参本书下编讨论“建德若偷”一文),因此,《老子》的研究既要拓宽文献考察的范围,又要转□思路。特别应该指出的是,由于文献佚失,与《老子》相对“共时”的文献存于今者可谓十不存一,这对我们考察《老子》一书的时代及文献背景,进而勾勒其年代学坐标无疑是不利的。这也正是晚近以来出土文献发现的□□价值,不唯大大拓宽了我们的文献视野,其中部分年代较早、文体与《老子》比较接近的文献对我们判断《老子》一书的生成环境及时代,都是极有价值的。坦率地说,对《老子》这样一部经典进行“□□”的研究,从方法上来讲,常不免招致“索隐”之讥。但由于我们的研究总体上都是从不同的个案展开,且这些个案的研究很多也并非力求指实某一事类(如论者常以《老子》之“食税多”对应鲁国之“初税亩”),而是措意于《老子》这部书的年代学特征,且《老子》一书的年代学研究我们又并非追求得过细,我们认为这庶几可以避免“索隐”式研究常见的机械。

出土文献与古史史料学研究丛书:《老子》探源与古义新证 目录

前言
上编 探源与年代学
申论先秦学术史上的“私家著作”问题
——基于出土文献和古书体例研究的反思
由《左传》《国语》等书所载史实论《老子》思想的礼学背景
由郭店简《成之闻之》篇申说《老子》思想的礼学背景
由《左传》所载史实论《老子》中大、小国关系的年代学特征
早期文献中的“老成人”言与《老子》思想的渊源
——兼说《金人铭》《老子》的文本性质及思想关联问题
《老子》“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观念溯源
由周人的“巧利”之弊说到《老子》的“绝巧弃利”

下编 古义新证
“盗憎主□,□恶其上”正诂
——兼说《金人铭》与《老子》的相关问题
汉简本“积正督”与《老子》十六章古义臆诂
说《老子》的“建德若偷”
——兼申今本五十九章“早服”当从郭店简本作”早备
郭店简《老子》“绝伪弃诈”证说
再论《老子》“无为而无不为”思想的理解问题
——由三十七章“镇”字的解读说起
“无以”与“毋已”:再论《老子》三十九章的章旨
——兼说《老子》流传过程中的版本因承及文本校勘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附录一 由帛书《易传-缪和》解《谦》卦申论清华简《保训》的“三降之德”
附录二 由清华简《芮良夫毖》之“五相”论西周亦“尚贤”及“尚贤”古义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土文献与古史史料学研究丛书:《老子》探源与古义新证 作者简介

宁镇疆,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1972年生,山东郯城人,上海市教wei“曙光”学者(2010年)。现任上海大学历史系主任,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先秦史、先秦文献及思想、儒家经学。先后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学术月刊》、《汉学研究》(台湾)、《中国文化研究》、《中国经学》、《中国典籍与文化》发表论文近30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