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科学技术史手册

科学技术史手册

作者:吴国盛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5-01
开本: 其他 页数: 1256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50.3(8.4折) 定价  ¥2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科学技术史手册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2625094
  • 条形码:9787302625094 ; 978-7-302-62509-4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科学技术史手册 本书特色

1、一部反映国际科技史学科发展全貌的大部头。 2、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科学技术通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3、由吴国盛教授组织29位编者编写的鸿篇巨制,综合性极强。 4、充分体现了清华科学史专业综合性强的特点。

科学技术史手册 内容简介

本书从学科概述、文献指南、学科建制三个方面,反映国际科技史学科发展的全貌。“学科概述”收入国际有名科学史家、技术史家、医学史家、中国科技史家对于本学科发展的历史概述。“文献指南”按照通史、专科史、断代史和国别史、专题研究、中国科技史五大研究主题,分类介绍本研究主题的入门文献、经典文献以及**文献。“学科建制”按照杂志、学会、国际会议、学位设置、奖励、科学史家小传介绍国际上重要的杂志、会议、研究机构、学术奖励以及重要的科学史家。本书的读者对象是科技史界的所有学者以及对科技史感兴趣的读者。

科学技术史手册 目录

**部分 学科概述

科学史

**章 科学史(库恩) 3

第二章 科学史(萨克雷) 19

第三章 科学编史学的发展(克里斯蒂) 82

第四章 科学史的编史学(奈哈特) 98

技术史

第五章 技术史(小珀塞尔) 116

第六章 技术史(布坎南) 161

医学史

第七章 医学史(布里格) 232

第八章 医学史(豪斯曼 沃纳) 299

中国科技史

第九章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40年(席泽宗) 319

第十章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20年(席泽宗) 327

第十一章 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70年(张柏春 李明洋) 337

第十二章 中国的科技史研究(孙小淳) 353

第二部分 文献指南

通史通论

第十三章 工具书(吴国盛) 365

第十四章 通史通论(吴国盛) 376

前现代史

第十五章 美索不达米亚(杨啸) 384

第十六章 埃及(杨啸) 393

第十七章 希腊(晋世翔) 402

第十八章 中世纪(晋世翔) 427

第十九章 伊斯兰科学(蒋澈) 452

第二十章 现代早期(高洋) 461

分科史

第二十一章 数学史(李霖源) 494

第二十二章 物理学史(胡翌霖) 524

第二十三章 化学史(骆昊天) 544

第二十四章 天文学史(王泽宇) 555

第二十五章 地学史(马玺) 571

第二十六章 生命科学史(黄宗贝) 592

第二十七章 医学史(焦崇伟) 633

第二十八章 技术史(吕天择) 660

国别史

第二十九章 英国科技史(马玺) 711

第三十章 法国科技史(骆昊天) 722

第三十一章 德国科技史(高洋) 730

第三十二章 俄国科技史(蒋澈) 756

第三十三章 美国科技史(刘年凯) 766

第三十四章 日本科技史(邢鑫) 787

专题研究

第三十五章 科学革命(黄河云) 832

第三十六章 启蒙科学(曹秋婷) 855

第三十七章 工业革命(陈多雨) 874

第三十八章 性别与科学(陆伊骊) 891

第三十九章 科学与宗教(徐军) 910

第四十章 科学仪器史(王哲然) 929

中国科技史

第四十一章 中国科技通史(肖尧) 950

第四十二章 中国农学史(蒋澈) 969

第四十三章 中国医学史(焦崇伟) 984

第四十四章 中国天学史(张楠) 1007

第四十五章 中国算学史(肖尧) 1025

第四十六章 中国博物学史(蒋澈) 1037

第四十七章 中国古代技术史(张楠) 1047

第四十八章 中国近现代科技史(徐军) 1063

第三部分 学科建制

第四十九章 杂志(程志翔) 1091

第五十章 学会(和涛) 1109

第五十一章 会议(于丹妮) 1120

第五十二章 学位设置(于丹妮) 1128

第五十三章 奖项(于丹妮) 1161

第五十四章 科技史家小传(刘任翔 等) 1182


展开全部

科学技术史手册 节选

**章 科学史a 库恩 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学科,科学史依然是一个正从漫长而多变的史前期浮现出 来的新领域。只是从1950年起,而且起初也只是在美国,该领域里大多数*年轻的 专业人员才被培养成或被指定为从事该专门学术职业。他们的前辈大部分是因业余 爱好进入该领域的历史学家,他们因此主要从其他领域引入他们的目标和价值,年 轻的这一代从他们那里继承了一堆常常互不相容的东西。所导致的紧张状态虽然随 着学科的日渐成熟而放松,但依然可以感到,特别是在各式各样的初级受众那里, 因为科学史著作是持续写给他们看的。在这种条件下,对该学科的发展和现状的任何 简短报告,与一个早已建立的专业相比,都不可避免地更带有个人的和预测的色彩。 1. 该领域的发展 直到*近,大多数撰写科学史的都是专门的科学家,而且常常是杰出的科学家, 历史对于他们通常只是教学的副产品。除了固有的吸引力之外,他们从中看到的, 是用来阐明本专业的概念、建立它的传统以及吸引学生的一种手段。仍出现在许许 多多专业文献和专著的开头部分的历史章节,是多少世纪以来科学史的原始形式和 特有根源的当代例证。在古代的古典科学时期,科学史的传统类型包括专业文献的 历史章节,以及古代科学中少数*发达学科如天文学和数学的单独的历史。这类著 作以及日益增多的伟人传记,从文艺复兴到18世纪有一个连续的发展。在18世纪, 他们的工作被启蒙运动科学观极大推动,这种科学观认为科学既是进步的源泉,也 是进步的标志。这个时期的后50年出现了*早的历史研究,这些研究至今还常常被 a 原载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 Vol.14 (New York: Crowell collier and Malmillan, 1968), pp.74-83, 后收入库恩的文集《必要的张力》(Thomas Kuhn, The Essential Tension, Selected Studies in Scientif ic Tradition and Change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9).), 吴国盛译。 **章 科学史 4 引用,其中有拉格朗日(Lagrange)的专业著作(数学)中包含的历史叙述,还有蒙 塔克拉(Montucla,数学和物理科学)、普利斯特列(Priestley,电学和光学)和德朗 布雷(Delambre,天文学)给人深刻印象的独立论文。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虽然 别的研究方法已开始发展,但科学家继续不时写作传记,写作他们本专业的权威性 历史,例如柯普(Kopp,化学)、波根道夫(Poggendorff,物理学)、萨克斯(Sachs, 植物学)、齐特尔和盖基(Zittel & Geikie,地质学)以及克莱因(Klein,数学)。 第二个主要的编史传统——偶尔与**个难以区分——就其目的而言更具明确 的哲学性质。早在17世纪,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就指出,对那些想发 现人类理性的本质和恰当用途的人来说,学术史是有用的。孔多塞(Condorcet)和 孔德(Comte)是有哲学倾向的科学史作者中*著名的,他们遵循培根的教导,尝试 把纯粹理性的标准描述建立在对西方科学思想的历史概述之上。19世纪之前,这个 传统主要只是一个纲领,没有产生什么有意义的历史研究。但在此之后,特别是在 休厄尔(Whewell)、马赫(Mach)和迪昂(Duhem)的著作中,哲学的考虑成了科 学史中创造性活动的基本动机,并且从此一直保持其重要性。 这两种编史传统,特别在受到19世纪德国政治史的校勘方法支配的时期,也偶 然产生了一些被当代史家冒险忽视的不朽之作。但它们同时强化了该领域中的一种 观念,这个观念今日已很大程度上被后来的专业人员所舍弃。这些老一代科学史的 目标是:通过展现当代科学方法或概念的演化来澄清和深入地理解它们。受命于这样 的目标,历史学家的特征做法是选择某个发达学科或学科的分支——其作为正确完 备知识的地位少有疑问——并描述在他的时代构成主题材料和推理方法的那些因素 是何时、何地以及如何出现的。被当代科学当作错误或不相干的东西而撇置一边的 观测、定律或理论极少被考虑,除非它们指明了一个方法论教训或者解释了一个明 显无成就的漫长时期。类似的选择原则也支配了对科学外部因素的讨论。宗教作为 障碍,技术作为仪器进步中偶然的先在要求,几乎是仅有的受到注意的因素。哲学 家约瑟夫·阿加西(Joseph Agassi)*近极为精彩地模拟了这种方法的后果,使之显 得十分可笑。 当然,直到19世纪早期,大多数历史著作都具有这些典型特征。遥远时代和地 区的浪漫情感必须与符合《圣经》的经院批评标准相结合,甚至在一般的历史学家 能够得以识别其他价值体系的志趣和完整性之前就是如此(例如19世纪是人们** 次发现中世纪也有历史的时期)。感受力的这种转化被当代大多数历史学家作为他们 领域中基本的东西,然而并未立刻在科学史中反映出来。虽然浪漫派历史学家和科 **部分 学科概述 5 学家—历史学家毫无共识,但他们都把科学的发展看作智识的一个类似机械的进军, 看作自然的奥秘向巧妙部署的正确方法接二连三地投降。只是在本世纪,科学史家 才逐渐学会把他们的主题材料看成有别于在事后限定专业中累积正面成就的编年表。 这种变化归因于几个因素。 *重要的也许是开始于19世纪后期的哲学史的影响。在哲学史领域中,只有党 派偏见*厉害的人才会自信有能力把实证知识从谬误和迷信中分离出来。与已经丧 失吸引力的思想打交道,历史学家几乎不能逃避一个律令的力量,这就是伯特兰·罗 素(Bertrand Russell)后来以格言的方式所表述的:“研究某一哲学家的正确态度既 不是崇敬也不是轻蔑,而首先是某种假想的同意,直到有可能了解他的理论想让人 们相信什么为止。”对待过去思想家的这种态度是从哲学史来到科学史中的。这部分 是从朗格和卡西尔这些人那里学来的,他们在历史研究中涉及了对科学发展同样重 要的人物或观念(在这方面,伯特(Burtt)的《现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和 拉夫乔伊(Lovejoy)的《存在巨链》特别有影响);部分是从新康德主义认识论者的 一个小团体,特别是布伦希维奇和梅耶松那里学来的,他们关于过去科学观念中类 似绝对思想范畴的概念的研究,对被科学史主流传统一直误解或忽视了的概念做了 极为出色的发生学分析。

科学技术史手册 作者简介

吴国盛,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系主任。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吴国盛教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师从叶秀山教授。主要著作有《什么是科学》《科学的历程》《技术哲学讲演录》《时间的观念》等。 曾获得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博士论文《技术与形而上学》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著作《科学的历程》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著作《时间的观念》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