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图解新思维·中医学基础

图解新思维·中医学基础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198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5.2(6.3折) 定价  ¥4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图解新思维·中医学基础 版权信息

  • ISBN:9787122421715
  • 条形码:9787122421715 ; 978-7-122-42171-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图解新思维·中医学基础 内容简介

《图解新思维·中医学基础》以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审定教材《中医学基础》为依据,主要介绍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思维方法、阴阳五行、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病因、病机、诊法、辨证、预防和治则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以“知识点归纳、相似点比照”为特色,供高等教育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中医护理,以及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医学心理等相关专业学生作为备考复习用书,也可作为医药行业考试与培训的参考用书。

图解新思维·中医学基础 目录

绪论
**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第三节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第四节 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章 阴阳五行
**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特性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概念
二、五行的特性
三、五行的归类
四、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五、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 藏象
**节 藏象概述
一、藏象的概念
二、脏腑的分类与区别
三、藏象学说的形成与特点
第二节 五脏
一、心
[附]心包络
二、肺
[附]咽
三、脾
[附]胰
四、肝
五、肾
[附]命门
第三节 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四节 奇恒之腑
一、脑
二、髓
三、骨
四、脉
五、女子胞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
**节 精
一、精的概念
二、精的生成
三、精的功能
第二节 气
一、气的概念
二、气的运动
三、气的生成
四、气的功能
五、气的分类
第三节 血
一、血的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运行
四、血的功能
第四节 津液
一、津与液的区别
二、津液的概念
三、津液的代谢
四、津液的功能
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经络
**节 经络系统的概述
一、经络的概念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三、经络的生理功能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的命名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五、十二经脉气血的流注次序
六、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
第三节 奇经八脉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
二、奇经八脉的功能特点
三、奇经八脉的循行及生理功能
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一、十二经别
二、十五别络
三、十二经筋
四、十二皮部
第五节 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五章 体质
**节 体质学说的概述
一、体质的概念、生理作用及病理作用
二、体质的特点
三、体质的表现形式
四、体质的构成要素
五、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六、体质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体质的分类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二、常见体质分类(阴阳分类法)及特征
第三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第六章 病因
**节 外感病因
一、六淫
二、疠气
第二节 内伤病因
一、七情内伤
二、饮食失宜
三、劳逸过度
第三节 病理产物性病因
一、痰饮
二、瘀血
三、结石
第四节 其他病因
一、外伤
二、寄生虫
三、医过
四、药邪
五、先天因素
第七章 病机
**节 发病原理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二、影响发病的因素
三、发病途径
四、发病形式
第二节 基本病机
一、邪正盛衰
二、阴阳失调
三、精、气、血、津液失常
四、生内“五邪”
第八章 诊法
**节 望诊
一、望神
二、望色
三、望形态
四、望头颈五官
五、望皮肤
六、望二阴
七、望舌
八、望排出物
九、望小儿食指络脉
第二节 闻诊
一、听声音
二、嗅气味
第三节 问诊
一、一般问诊
二、问现在症状
第四节 切诊
一、脉诊
二、按诊
第九章 辨证
**节 八纲辨证
一、八纲辨证的基本证候
二、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第二节 脏腑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三、脾胃病辨证
四、肝胆病辨证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六、脏腑兼病辨证
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
一、气病辨证
二、血病辨证
三、津液病辨证
四、气血津液同病辨证
第四节 外感病辨证
一、六经辨证
二、卫气营血辨证
三、三焦辨证
第十章 养生、防治和康复
**节 养生
一、养生的基本原则
二、养生的基本方法
三、养生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预防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变
三、愈后防复
第三节 治则
一、治病求本
二、扶正祛邪
三、调整阴阳
四、三因制宜
第四节 康复
一、中医康复学的基本观点
二、中医康复学的基本原则
三、常用的康复方法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图解新思维·中医学基础 作者简介

王承明,教授,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 一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大连市高端人才,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沈会,医学博士,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 一医院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五批国家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辽宁省青年名中医。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