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天圆地方 : 一本书读懂西域钱币文化

天圆地方 : 一本书读懂西域钱币文化

作者:宋敏著
出版社:三晋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123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30.8(5.5折) 定价  ¥5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天圆地方 : 一本书读懂西域钱币文化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5727081
  • 条形码:9787545727081 ; 978-7-5457-2708-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天圆地方 : 一本书读懂西域钱币文化 本书特色

西域古钱币一直以其种类繁多复杂,图案新颖奇特,风格质朴粗犷,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区特色,使人耳目一新,引人注目,在祖国的钱币史上独树一帜。交流、吸收、融合、多民族、多宗教共同构成了西域地区的绚丽多姿的钱币文化图景。一枚枚的钱币,让我们有幸去探寻古代西域的钱币历史与多彩的文明。

天圆地方 : 一本书读懂西域钱币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以大量出土的不同历史时期的西域钱币文物为研究实体,对西域古代钱币的种类进行了梳理。探讨中原钱币在西域的传播与影响、西方钱币在西域的流通与融合、本地自铸钱币的出现、清代新疆红钱与制钱的并行等。同时将利用一些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对钱币背后的故事进行深入探析,开创性地将钱币背后的故事、文化以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并分门别类加以阐述。以一种独特的视角让人们读懂西域钱币的文化内涵,从而了解西域的钱币,喜欢西域的钱币。

天圆地方 : 一本书读懂西域钱币文化 目录

**章 天圆地方 汉字表意
**节 美丽的贝壳
第二节 “孔方”与“轻重”相伴
第三节 中央一统“五铢”铸币高手显才华
第四节 辉煌的年号货币
第五节 钱币上的书法春秋
第六节 一纸百两——纸币开端
第二章 丝路遗铢 西传融合
**节 意外的惊喜
第二节 货币的连通之路
第三章 中西交融 神秘文字
**节 丝路上的世界货币
第二节 多彩文字显风流
第三节 西域坚守的见证
第四节 钱币的新气象
第五节 桃仁形普尔钱
第六节 棉、毯、粮食——多彩的实物货币
第四章 红制并行 元角开端
**节 稳固新疆话红制
第二节 纷繁复杂的铸钱局
第三节 以一当十——大钱开道
第四节 别了,孔方兄
第五节 不可或缺的扶助——饷银
第六节 片纸片两 角分融入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天圆地方 : 一本书读懂西域钱币文化 节选

**章 天圆地方汉字表意 中国的钱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纷繁,多姿多彩。从美丽的实物钱币“贝”到后来真正的铸币,“天下一圆,地上四方”的思想融入其中。简单的汉字体现着王朝的意志,含蓄的表达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才能。独具特色,自成体系,光彩夺目的东方钱币文化体系从此产生。 **节 美丽的贝壳 一、初次的相识 公元前3000年的一个夏日,风和日丽,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一个泛着乳白色光洁美丽的椭圆形物品吸引了女人们的视线(图1-1、图1-2),有的人拿起在胸前比划,高兴地叫着;有的人想拿自己的食物去交换。可是如此少见的物件,怎么可能人人都能拥有呢?爱美的女人们视之如珍宝,纷纷去寻求着它。 “贝”这个让人向往的物件给人们简单、平淡的生活带去了微妙的变化。人们都愿意拿自己的所有物品去交换它,尤其是原来有时无法直接交换到自己需要的物品,但都可通过“贝”来完成。解决了大家因交换物品产生的一些烦恼,“贝”开始成为所有商品交换中*重要的中间媒介。其中一种叫“货贝”,俗称为齿贝,它小巧玲珑、大小近似、价值固定、外观光滑、质地坚硬耐用。在日常的交换和流通中不易损坏、携带方便,自此中国*早使用的实物钱币“贝”就这样产生了。“朋”是它的单位,一朋为十个贝。贝被发现后一度成为当时非常珍贵的物品,在中国汉字中,与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都是从“贝”,如宝(寶)、买(買)、卖(賣)、货、贵、财、贸等。在商周时,贝作为对有功人员的赏赐;战国时,又用于礼品馈赠,成了人们的*为喜爱之物。 二、35岁的身后 在哈密五堡一个长145厘米宽100厘米的东西向的墓穴中侧身屈肢躺着一位35岁上下,0型血,156.2厘米的妇女,她在此已经安静地躺了3000多年。她体态丰满,有着细密的汗毛,黄褐色的头发分梳成小辫。内穿一件*为流行的三角形彩色条纹毛布袍,外披羊毛皮的大衣,足穿长筒皮靴,而*为显著的是在她的围巾、衣服、鞋上都装饰了贝。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却仍不忘让生前自己*喜欢的来自数万里东南沿海的海贝陪着自己。 离这有数百公里的阿拉沟先民们,在随后数百年的时光里也依然将“贝”作为自己死后的随葬配饰,或是放在头侧或是在臂旁(图1-3、图1-4)。有的还迷信地认为将其含在嘴中,能尸身不腐。沿袭到后来就成了嘴中含真正的钱币的习俗。 美丽的贝壳就这样在西域的大地上“神奇”地使用着。直到后来金黄灿烂,质地坚硬“吉金”铜的发现以及金属冶炼技术的不断提高,才给真正的钱币——铜币开启了新的篇章。第二节“孔方”与“轻重”相伴 一、首次重大改革 中国**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后。“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秦始皇开始将各诸侯国形状各异,轻重不一的铸币进行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将方孔圆形“半两”铜钱作为统一的钱币形式推广到了全国,废除了原各国的旧币。并对钱币的质、量、形、用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纪重钱币”拉开了改革的大幕。“半两”作为钱币的重量标准,并规定二十四铢为一两,因此半两为十二铢。一铢折合现在差不多有0.67克,足重的半两应有8克多重。著名的书法家、丞相李斯书写小篆“半两”,体式修长,遒劲有力。刚开始的“半两”还是严格按照重量铸造的,并十分精美。但是秦始皇残暴的统治,苛暴的徭役,严刑酷法,经济衰微,“重不如文”的铜币开始在市面上出现了。有的重量才有1克多,钱文也不规整。后来到了汉高祖时期,为了笼络人心更是变本加厉,允许民间铸私钱,铸造了轻如“榆荚”的“榆荚钱”(图1-5),终于导致了社会严重的通货膨胀。但“半两”**次站到了一统铸币的舞台。 P1-4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