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光荣荆棘路上的追梦人:蒋风传

光荣荆棘路上的追梦人:蒋风传

作者:汪胜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396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47.7(7.7折) 定价  ¥6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光荣荆棘路上的追梦人:蒋风传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7853275
  • 条形码:9787517853275 ; 978-7-5178-532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光荣荆棘路上的追梦人:蒋风传 本书特色

本书传主蒋风曾任浙江师范大学校长,是儿童文学界理论与创作的泰斗,他不仅是一位好校长,在浙师大学术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卓有成就,而且七十余年始终潜心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与创作。作者从蒋风先生的童年回忆起,讲述了蒋老求学的历程与其专注儿童文学研究的始末。

光荣荆棘路上的追梦人:蒋风传 内容简介

蒋风是我国儿童文学领域为数不多的拓荒者,70余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教学、研究,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编著50余种。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文学基本理论和儿童文学史,曾获得重量、省级奖10多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1年,荣获第十三届国际格林奖,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人。本书以人物传记的写作手法叙述蒋风传奇的一生。

光荣荆棘路上的追梦人:蒋风传 目录

引言
故事从《申报》的一条消息开始
**章 温情童年
双溪边诞生的“小书生”
少年播种的文学种子
《爱的教育》改变一生
温情的童年记忆
第二章 抗战烽火
从躲空袭到逃难
十二岁的小教员
加人“民先”组织
加入战时服务团
第三章 漂泊大学
漂泊中徒步前行
暨南大学的文学梦
战争中的英士大学
把自己的“饭碗”让给了同学
第四章 荆棘之路
体味“无价童心”
与婺剧结缘
与诗人艾青的友谊
走上光荣的荆棘路
人生的*大幸福
调入新浙师院
第五章 探索前进
激动人心的时刻
参加“庐山会议”
人生道路上的“明灯”
大胆招收硕士研究生
全国**个儿童文学研究室
创建全国幼师儿童文学师资进修班
蒋风的儿童文学观
第六章 大学校长
突如其来的任命
浙师院改名浙师大
努力改善教职工生活
提出“唯实”校训
开拓与国内外交流
赴美考察学习
完善学科资料
邀请名人来校做讲座
建立校际协作网
兼顾教学任务
任期内的“校园之变”
第七章 扬帆起航
学科要完整,发展史是不可或缺的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成了**部中国儿童
文学史
填补学术空白的《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
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
**部儿童文学工具书
儿童文学学科孕育成长
促进港台儿童文学交流
第八章 厚谊难忘
应邀参加儿童文学国际研究会议
倡议中国建一个国际儿童文学馆
国内**个国际儿童文学馆在浙师大揭牌
蒋风与鸟越信的君子之交
第九章 走向世界
倡议召开亚洲儿童文学大会
与刘延陵的一段交往
荣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
马来西亚巡回讲学
荣获儿童文学理论贡献奖
问鼎国际格林奖
第十章 发挥余热
招收非学历儿童文学研究生
讲习会的学员故事
“我要一直广播儿童文学的种子”
第十一章 博爱的心
关爱送给特困生
参观大型国际玩具展
填补学术空白的《玩具论》
编写幼儿文学教材
童心在创作中翱翔
第十二章 春风化雨
把书当作“宝”
公益小书房建设
蒋风家庭文库流通站启用
引导儿童热爱阅读
呼唤儿童经典
从*幼小的娃娃抓起
第十三章 推广童诗
播撒诗的“种子”
永远的诗意童心
特殊的祝贺信
八咏童心诗社
第十四章 老骥伏枥
九十岁的“九零后”
交换“童心”的力量
荣获“特殊贡献奖”
七十余载教坛耕耘
全力扶植青年人
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获批
第十五章 迈步百岁
投身儿歌理论研究
默默关注儿童文学发展
一堂特殊的“党”课
编写《非洲儿童文学概貌》
老而弥坚,不忘初心
后记
展开全部

光荣荆棘路上的追梦人:蒋风传 节选

双溪边诞生的“小书生” 金华是一座古城,坐落在浙江省中西部,公元907年,我国历史进人五代十国时期,越王钱缪就在这里修筑了厚实的城墙,时称婺州。 在中国历史上,有三“婺”。贵州东北部有婺川,江西东北部有婺源,浙江中部有婺州。而历史上曾置州、置路、置府的,却只有婺州,婺川和婺源均为县治所在地。婺州初称长山县,后为东阳郡。陈天嘉三年(562)改东阳郡为金华郡,始有金华之名。隋开皇九年(589)废郡置婺州,以其地于天文为婺女分野,故名。唐武德四年(621)又改东阳郡为婺州,天宝元年(742)婺州复为东阳郡,乾元元年(758)又改东阳郡为婺州。两宋时期,婺州分隶两浙东路。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婺州为婺州路。至正十八年十二月(1358),朱元璋改婺州路为宁越府,至正二十年(1360)改为金华府。自唐开元中期以来,金华一直为郡治、州治、路治、府治所在地。 对金华人而言,*值得骄傲的,是金华悠久的历史文化。在这片婺州大地上,曾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也曾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在金华岸的高坡上,旧府学西,有一座元畅楼,尽管建筑面积不大,却颇具特色。南齐隆昌元年(494),文学家沈约为东阳太守,曾题“八咏诗”在此,后人因而改称八咏楼。 640年后,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为避战乱而来金华客居,写下了《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李清照用气势恢宏的诗句赞颂了八咏楼。八咏楼巍然壮丽,千百年来为世人所赞颂。与八咏楼同为金华名胜的另一处所是双溪,当地人都习惯叫其婺江。 同大多数建立在水边的城市一样,双溪也是金华的母亲河,金华人祖祖辈辈都是喝着她的奶水长大,听着她的涛声成人。她,静静地流淌了数千年,静静地见证了金华这片土地的变迁,从亘古到今天。 自古以来,双溪舟楫林立,渔舟唱晚,是金华地区东西向水路交通要道。两岸良畴美柘,阡陌如绣,风光似画。 唐代大诗人李白,25岁起离开四川,漫游天下,他到金华后,对双溪胜景甚为喜爱,曾在一首诗里写道:“径出梅花桥,双溪纳归潮。落帆金华岸,赤松若可招。" 宋代何基的《春晚郊行》:“村烟澹澹日沈西,岸柳阴阴水拍堤。江上晚风吹树急,落红满地鹧鸪啼。”写的正是双溪边的旧时风光。 后人更为熟悉的是那位把婺州当故乡的李清照,她在《武陵春》一词中,借金华暮春景色,述其晚年孀居之悲、沦落之苦:“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双溪孕育的这片土地,诞生了宋濂、吴晗、施复亮、艾青、施光南等大名人,他们在星光灿烂的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宋濂是个6岁就能吟诗赋词的神童,曾在双溪边的禅定古寺苦读,也曾在萧皇塘覆釜岩创办过“釜山书院”。宋濂一生博览群书,著作等身。其中一篇短文《送东阳马生序》,妇孺皆知。《宋学士集》75卷,风行国内,流传国外。无论是为官还是作文,他都光明磊落,淡定从容,如悠悠双溪水清澈、甘洌,至今仍旧滋养着这片土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1925年10月21日,在金华的双溪边,蒋风降生了。 正是初秋时节,这天清晨,阳光十分灿烂,位于双溪边不远处的金华江北四牌楼老街的文明巷小院里,人们格外忙碌。 蒋风的外祖母,掩不住喜悦神情,女儿舜华就要临产。两年前,也是同样阳光灿烂的日子,舜华产下可爱的女儿素贞。此刻外祖母默默祈祷:“佛祖保佑我家舜华顺利产子。” 约莫中午时分,一阵响亮的啼哭声从屋内传出,在屋外等候的蒋风父亲蒋彝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先前有些担忧的念头已从溢满欢喜的心里悄悄溜走。 “蒋彝,是个男婴呀!”外祖母抱着刚刚出生的婴儿来到堂屋,欣喜地说道。 蒋彝小心翼翼地接过裹在被子里的婴儿,瞧着他红扑扑的脸蛋,心里实在高兴。他在心里默默念道:“祈愿儿子健康成长。”祖父蒋莲僧给孙子取名寿康,以表示对孙子的喜爱、庆贺,以及对他未来健康成长、发展的期待。P4-6

光荣荆棘路上的追梦人:蒋风传 作者简介

汪胜,1990年9月出生于浙江金华,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新荷计划”人才库人才,金华市婺城区作协副主席,金华市婺城区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现当代文学特聘作家。在《名人传记》《作家通讯》《中华读书报》《北京日报》《散文选刊》等报刊上发表作品多篇。著有《中国儿童文学先驱群像》《花蕾绽放的季节》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