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论语重读

作者:刘广安著
出版社:文津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1-01
开本: 32开 页数: 296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26.4(3.3折) 定价  ¥8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论语重读 版权信息

  • ISBN:9787805548487
  • 条形码:9787805548487 ; 978-7-80554-848-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论语重读 本书特色

《论语》粗看不难,细看不易。 天佑斯文,未负命运。重读《论语》,再塑人生。反思经典,创新文明。 《论语》应该是一部中国人人必读的书。不仅中国,将来此书,应成为一部世界人类的人人必读书。——钱穆《孔子与论语》 《论语》这本书所宣讲、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规则”、主张、思想,已代代相传,长久地渗透在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人们的行为、思想、言语、活动中了。——李泽厚《论语今读》 平生读过的书颇多,受益*大的书就是《论语》。学习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学习《论语》名文精练生动的语言,学习做人做事的很多道理。没有哪一本书超过《论语》给我的学养。可以说,我读《论语》获得了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成效。——刘广安《论语重读》

论语重读 内容简介

《论语》流传两千多年,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对华人社会生活的影响远超其他汉语典籍。《论语》中出现仁109次、孝19次、德38次、礼75次、君子107次,本书在篇章结构上做了创新,前五章依次选择孔子的这五个重要概念,进行系统全面集中的文本今译和解读;后两章则分别从为学阶段、交友助学、择师学习、分科学习、启发学习、重复学习、名言名篇等多个方面丰富了对《论语》的内容和思想的综合认知;书后附录一是作者特别编写的“东斋辞书目录”111种,附录二“东斋《论语》图书目录”83种,以纪念自己多年淘书的苦乐历程和写作《论语重读》的探寻历程;后记则是作者充满深情地回顾了自己与《论语》之间不断生发的书缘:小学老师孙绍武先生在作者心里播下《论语》的种子,求学北大时旁听中文系唐作藩老师讲《论语》,1982年在北大图书馆前用助学金买《四书白话注解》——成为作者收集《论语》著作的开端,在中国政法大学工作后筒子楼芳邻先后赠送作者数种《论语》版本,法史学家程树德晚年在忧患之中编写《论语集释》的顽强精神为作者树立了榜样。

论语重读 目录

前言 001


**章 仁

一、仁是大同天下的理想道德 003

二、仁是治国安民的崇高道德 008

三、仁是社会交往的典范道德 025

四、仁是个人修身的根本道德 041

第二章 孝

一、孝是血缘天赋道德 062

二、孝是家族核心道德 065

三、孝是社会普遍道德 068

四、孝是国家基础道德 071

五、孝是做人首善道德 078

第三章 德

一、德与个人 085

二、德与社交 091

三、德与从政 096

四、德与治国 099

第四章 礼

一、礼与个人道德的践行 111

二、礼与家庭道德的践行 117

三、礼与社会道德的践行 121

四、礼与从政道德的践行 131

五、礼与治国道德的践行 139

第五章 君子

一、君子的个人道德 154

二、君子的家庭道德 164

三、君子的社交道德 167

四、君子的从政道德 185

五、君子的治国道德 199

第六章 为学之道

一、为学阶段 215

二、交友助学 217

三、择师学习 222

四、分科学习 224

五、启发学习 226

六、重复学习………………………………………………………………………………228

第七章 名言名篇

一、名言 231

二、名篇 243


附录一 东斋辞书目录 248

附录二 东斋《论语》图书目录 260

后记 269


展开全部

论语重读 节选

“君子”概念在《论语》中107次直接谈到,很多章中都间接谈到。《论语》中没有君子的抽象概念或定义。君子的含义体现在具体的日常的言行描述中,体现在与仁、孝、德、礼、忠、恕、信、义等道德准则的论述中,体现在为政治国理想的讨论中,也体现在与小人的对照评论中。小人有时指道德品质低劣的人,作贬义评价用;有时指一般的人平常的人,作中性评价用。 君子在《论语》中的具体含义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确定,有时指道德修养良好的人,有时指权高位重的人。从政治国的君子,有时指高级官员,有时指诸侯国君或天子。《论语》中君子概念的内涵,从孔子主张道德治世的思想看,可以说,君子是道德典范。孔子说的圣人、仁人,是理想中的人物,现实中极少见到。君子则是现实中的人,经过努力就可以做到的人。《论语》中的孔子,视圣人、仁人为具有理想道德品质的人物,视君子为具有现实道德品质的人物,常自勉共勉成为君子。孔子谈君子从政之道、治国之道,也表现出想当政治导师、当君王导师的意愿。这对后世儒生当帝王师的理想,有深刻的影响。 君子概念一直得到沿用,其道德典范的含义得到历代传承,对华人子孙人格的塑造,品质的培养,有着深刻的正面影响。 贯穿《论语》全文的主题是谈做人的道理。做人要做道德品质优良的君子,不要做道德品质低劣的小人。在日常生活中做君子是“为人”(立身处世),在国家事务中做君子是“为政”(治国安民)。“为人”“为政”就是要实现君子之道,即建立君子的准则,实现君子的理想。《论语》从开篇谈君子好学、友善、宽容的“为人”之道,到终篇谈君子“尊五美,屏四恶”的“为政”之道,君子之道是统领《论语》思想的主题之一。重读《论语》,认识君子的概念和内容,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反思君子治世、道德治世的政治传统和文化传统;二是总结君子治世、道德治世,在塑造人格、培养贤才方面的思想价值和理论价值。 下面紧扣《论语》文本,对君子的概念和主要内容,从五个方面作出详细的今译、解读。 一、君子的个人道德 二、君子的家庭道德 三、君子的社交道德 四、君子的从政道德 五、君子的治国道德

论语重读 作者简介

刘广安,云南师宗人,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1983年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政法大学攻读法制史专业研究生,相继于1986年获法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法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1998年被聘为教授。已出版专著《清代民族立法研究》《中华法系的再认识》《中国法律思想简史》《中国古代法律体系新论》《口述法史》等,主持课题并合著《中国法制史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民族自治研究》《晚清法制改革的规律性探索》《清代法律体系辨析》《中国传统刑法:发展线索、生成方式与变通适用》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