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冲突与治理:当代东南亚分离运动研究

冲突与治理:当代东南亚分离运动研究

作者:靳晓哲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3-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00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97.3(7.0折) 定价  ¥13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冲突与治理:当代东南亚分离运动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2713496
  • 条形码:9787522713496 ; 978-7-5227-1349-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冲突与治理:当代东南亚分离运动研究 内容简介

  本研究具有以下现实意义:  一,对东南亚地区分离运动的起源与发展进行探究,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分离运动产生的原因,为发展中国家解决族群冲突等问题提供一些指导。族群问题既是现实问题,又是历史问题,特别是在东南亚这样历史上存在诸多民族纠葛的地区。历史是已经过去的现实,探究东南亚地区分离运动的起源问题,可以为处理当下各国面临的族群矛盾与冲突,提供更为详细的历史素材,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更多的思路。从分离运动的起源看,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等要素,均可能成为诱发分离运动的原因,但在具有的案例中不同因素的表现不同。就东南亚地区而言,除上述因素外,殖民的历史、外部的干涉、国际环境等的变化,都是分离运动演化的重要背景。英国、荷兰等西方殖民国曾在东南亚推行“分而治之”和“以夷制夷”等统治、管理政策,在殖民统治即将结束之际,因不情愿就此撤离,“有意”制造了一些跨界或跨地区民族矛盾,为该地区复杂的族群冲突埋下了隐患。贺圣达先生认为,英国在缅甸推行的“分而治之”政策,将缅族和少数族群区分开来,并采取了不同的政策,这对独立后的缅甸族群关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恶劣影响。因而,以历史为基础,从历史出发对东南亚分离运动的起源与发展问题进行探究,对于理解当前东南亚地区乃至世界其他发展中地区的族群冲突、分离主义现象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对东南亚地区分离运动的治理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总结各国、各地区族群政策的经验与教训,为应对相关威胁与挑战开拓新的思路。在全球化时代,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所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分离主义问题属于族群矛盾的一种,与民族国家建构几乎同时出现。作为一种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矛盾,族群问题与分离问题的治理,有赖于各国政府在处理、应对时的能力与经验。实际上,分离运动的发展与分离运动的治理,是同一问题的两面,其区别在于站在谁的立场上进行思考。作为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先进的政治社会结构,主权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各国治理分离问题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而且,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国家是基本的分析单位。正因如此,站在主权国家的立场,思考自身的民族政策及分离运动产生的原因,尤其是区分分离运动精英与普通成员行为动机等差异,对于更好地解决分离问题,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各国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国家结构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处理分离问题时政策各异。但是,这并不能否认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共性。

冲突与治理:当代东南亚分离运动研究 目录

绪论
**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章 概念、案例与研究背景
**节 概念、视角与案例选择
第二节 东南亚分离运动产生的背景及特征

第二章 东南亚分离运动起源的分析框架:异质性与社会动员
**节 起源的逻辑:横向差异、概化信念与异质性
第二节 起源的关键步骤:社会动员

第三章 东南亚四国分离运动的起源:个案研究与比较
**节 矛盾累积与缅甸国内分离运动的起源(1948年以前)
第二节 同化政策与泰国南部分离运动的起源(1959年以前)
第三节 整合政策与菲律宾南部分离运动的起源(1972年以前)
第四节 央地竞争与印尼亚齐分离运动的起源(1976年以前)
第五节 东南亚四国分离运动起源之比较
小结

第四章 东南亚分离运动发展的分析框架:弱势性与影响因素
**节 发展的逻辑:资源动员、政治机会与弱势性
第二节 发展的方向及影响因素探析

第五章 东南亚四国分离运动的发展:个案研究与比较
**节 多方角力与缅甸国内分离运动的发展及长期化
第二节 组织分化与泰国南部分离运动的短暂高潮
第三节 长期博弈与菲律宾南部分离运动的两次高潮
第四节 双重方向与印尼亚齐分离运动的阶段性发展
第五节 东南亚四国分离运动发展之比较
小结

第六章 东南亚分离运动治理的分析框架:互动与调适
**节 东南亚分离运动的国家治理逻辑:主权、稳定及其延伸
第二节 东南亚分离运动国家治理的方式与进程
第三节 东南亚分离运动治理效果的评估框架

第七章 东南亚四国分离运动的治理:个案研究与比较
**节 渐进和解:缅甸政府对少数民族分离运动的治理
第二节 剿抚并用:泰国政府对泰南分离运动的治理
第三节 多轮博弈:菲律宾政府对菲南分离运动的治理
第四节 民主转型:印尼政府对亚齐分离运动的治理
第五节 东南亚四国分离运动治理之比较
小结

第八章 东南亚分离运动的现实走向及其反思
**节 长期冲突与缅甸地方分离武装
第二节 极端主义与泰国南部分离运动
第三节 权力下放与菲律宾南部分离运动
第四节 社会治理与印尼亚齐分离运动
第五节 分离主义治理与国家治理能力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冲突与治理:当代东南亚分离运动研究 节选

  《冲突与治理:当代东南亚分离运动研究》:  三 案例选择  有关概念界定与视角选择的问题,前文已经进行了论述。本小节着重阐述后文涉及的案例选择问题。在东南亚,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存在分离主义问题或分离运动,比如缅甸、泰国、菲律宾、印尼、越南等。然而,本书并不旨在对区域内所有分离运动进行分析,而仅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案例进行分析。具体来看,选择缅甸国内、泰国南部、菲律宾南部、印尼亚齐四个案例进行分析。之所以选择这四个案例,主要基于以下考虑:其一,缅甸国内、泰国南部、菲律宾南部、印尼亚齐四国的分离运动在当代东南亚分离运动的发展进程中影响较大。“二战”结束后,东南亚国家纷纷开始走向独立,在此过程中,受到国际、地区、国内因素等的影响,缅甸、泰国、菲律宾、印尼四国均爆发了较大规模的分离运动。其二,学术界有关这四个案例的研究较为翔实,相关资料较为丰富。与越南国内的分离运动、印尼的马鲁古地区分离运动等相比,这四个案例的相关研究较多,可以为后文的详细展开奠定基础。其三,四个案例各有特点,且在东南亚分离运动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四个案例的现实状况各异、治理效果方面的差异明显,符合实证研究中的案例选择要求。具体来看,缅甸国内的持续冲突导致地方分离武装至今存在,泰国南部分离运动则逐渐转向极端主义,菲律宾摩洛分离运动正处于和解进程之中,而印尼亚齐分离运动则早已解决、已进入后分离主义时期。从四个案例的现实状况看,缅甸国内、泰国南部、菲律宾南部、印尼亚齐分别属于分离运动发展进程中的不同阶段,且缅甸与印尼亚齐分别处于发展的两端:缅甸国内地方武装的存在证明分离问题尚未解决,而印尼亚齐则已经处于和解之后的后分离时期,社会秩序整体发展良好。因而,这四个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除此之外,关于东帝汶、缅甸国内、泰南与菲南、印尼亚齐等问题,还需进行以下说明:  **,东帝汶并不属于本书探究的范围。东帝汶位于努沙登加拉群岛东端,包括帝汶岛东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欧库西地区以及附近的阿陶罗岛、东端的雅库岛,西面与印尼的西帝汶接壤,南面隔帝汶海与澳大利亚相望。自16世纪之后,葡萄牙开始占据东帝汶从事殖民贸易,直到20世纪70年代葡萄牙仍在东帝汶实行殖民统治。此后,受到安哥拉、莫桑比克等葡属殖民地运动的影响,东帝汶的教育精英阶层开始觉醒。*初,东帝汶国内势力主要分为三派——亲葡的帝汶民主联盟、亲印尼的帝汶人民民主协会和主张独立的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简称“革阵”),三方势力因政见不同而陷入内战。1975年12月,印尼出兵占领东帝汶,并宣布东帝汶为印尼第27个省。自此,以“革阵”为代表的东帝汶国内势力进行了长达近30年的斗争。那么,为何东帝汶问题不属于本书的研究范围呢?其一,自葡萄牙退出后,“革阵”就宣布了独立,且得到了葡萄牙的认可。此后,在“革阵”争取独立的过程中,葡萄牙甚至通过国际舆论压力等,给印尼政府施压。其二,对于印尼出兵东帝汶,联合国不予承认,并始终支持东帝汶的独立。1975年12月印尼出兵占领东帝汶后,联合国安理会和大会曾多次敦请所有国家尊重东帝汶的领土完整和东帝汶人民不可剥夺的自决权利;并要求印尼将其军队撤出该领土。此后,联合国大会基本每年都会重申尊重东帝汶人民的自决权利这一原则。因此,从这个视角看,东帝汶问题属于殖民地的独立问题,而不属于本书探究的分离运动之列。  第二,缅甸国内存在多支主张分离的武装力量,但本书仅从整体进行考察,而并不单列。缅甸分离运动始于1948年克伦族对缅甸联邦政府的“发难”,至20世纪60年代前后克钦族、掸族等民族分子中的激进派,亦明确提出了“独立建国”的主张,推动了缅甸国内民族分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此后,缅甸国内长期陷于内战与冲突之中。尽管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缅甸政府和解政策的催化下,缅甸国内地方分离武装逐步放弃了此前的独立目标,转而谋求高度自治,但国内的冲突局势并未彻底改观。2010年前后,钦族、克钦族、勃欧族、掸族等多支分离武装力量,也与缅甸政府实现了和解,缅甸国内局势进一步好转。然而,在缅甸国内民主转型等背景下,缅甸各地方民族的分离武装力量错综复杂、支系繁多,几支武装的和解或被改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缅甸国内冲突问题。再加上新近发酵的罗兴亚人等问题,缅甸国内的地方分离武装问题实际上并未得到解决。从这一视角看,尽管缅甸国内存在多个主张分离的民族,但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很强且相互影响较大,并不能完全割裂。由此,后文仅从缅甸国内分离运动的视角进行整体考察,而并不进行具体的区分。  ……

冲突与治理:当代东南亚分离运动研究 作者简介

  靳晓哲,河北邢台人,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反恐、反分裂、国家安全等研究,主持省部级课题一项,在《东南亚研究》《国际政治科学》《南洋问题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