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从海洋看历史:东亚海域交流300年

从海洋看历史:东亚海域交流300年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04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40.9(6.2折) 定价  ¥6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从海洋看历史:东亚海域交流300年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3940139
  • 条形码:9787513940139 ; 978-7-5139-4013-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从海洋看历史:东亚海域交流300年 本书特色

在东京大学副校长、紫绶褒章获得者羽田正教授的组织下,集结数十位学者,发挥超强的史料搜集和整合能力,以大量细节充实展现亚洲东部这片过去被人们所忽略的蔚蓝海域。 跳出国别史的限制,将航海、商贸、造船、交通网络、港口、移民、技术、信仰变迁、文化交流等纷繁的线索,编织成清晰的海域交流脉络图。 与许多人以为的不同,中国不止是一个大陆型的国家。在鲸波浩渺的的海域中,在浮槎万里的大海彼岸,从黄海、南海到日本内海,从朝鲜、琉球、日本到越南、菲律宾、印尼……中华文明的发散、流播与落地生根,深刻影响着古代东亚文明的交往与对话。

从海洋看历史:东亚海域交流300年 内容简介

本书从海洋的视角出发,撷取了近代以前三个不同的百年(1250—1350、1500—1600、1700—1800),观察以黄海和东海为中心,北至鄂霍次克海、南至南海的欧亚大陆东边海域,梳理了基于海洋而产生的人员交流、港口与海洋贸易,技术、信仰、文化的传播等,以素描般的全景图方式,重现各个时代的海域及周遭环境的特征。叙事上打破了将陆地视为历史描述重点的传统思维,引领读者从海洋这个新的角度观察中国历史的侧面,探索东亚历史与海洋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海洋看历史:东亚海域交流300年 目录

前言 来自海洋的召唤 / 1 一 我们的海图 / 1 (一)何谓“从海洋看历史” / 1 (二)本书的舞台和构成 / 9 二 海洋环境和船 / 18 (一)欧亚大陆东侧的海和风 / 18 (二)船和航海 / 26 **部 开拓海疆 1250—1350 年 / 37 一 时代的素描 / 39 扩及欧亚大陆、印度洋的东亚海域 / 40 扩散、共生的人们 / 44 政治权力的宽松或柔软姿态 / 46 东亚海域的两个局面 / 49 二 海域交流的舞台背景和旗手 / 51 沿岸各地区的社会动向 / 51 往来海域、与海搏斗的人 / 56 三 海商扩张的海域交流—开放性的扩大 / 60 政权实施柔软、宽松的海上贸易管理 / 61 “外来者”的扩散 / 65 政治权力和商业的接近 / 68 经济、往来圈扩大 / 72 四 蒙古西征与其影响—开放中的封闭性 / 75 蒙古对“海路”的掌握企图和军事活动(1) —经略日本 / 76 蒙古掌握“海路”的企图和军事活动(2) —南海经略 / 80 相关各地区的反应 / 83 东海的贸易盛况与政治的紧张 / 85 五 物品和技术的往来—边缘的扩大与双向流通 /90 从中国输出的物品 / 92 流向中国的物品 / 96 江南生活文化的普及 / 97 从“文明”输入到“文化”输入 / 100 第二部 相互争夺 1500—1600 年 / 103 一 时代的素描 / 105 从皮莱资到卡莱蒂 / 105 朝贡/海禁体制与东亚海域 / 108 政治动摇与开发进展 / 111 迈向去中心化、多元化的时代 / 113 三个“互相争夺”的局面 / 115 二 大倭寇时代—东亚贸易秩序的变动 / 117 倭寇 / 117 海盗与水军 / 119 葡萄牙势力的登场 / 124 双屿的繁荣和衰微 / 127 王直的“可能性” / 131 东亚海域的经济和日本白银 / 134 承认互市贸易的尝试 / 136 三 海商的时代 / 138 1591年的对中贸易摩擦 / 138 重组东亚贸易体系 / 140 华人海商与其交易圈 / 143 海商的群像 / 145 港口和居留地的景致 / 147 海域亚洲的商品 / 149 东亚海域的“白银的时代” / 150 “互相争夺”与新兴势力的抬头 / 152 世界规模的物品与人的移动 / 154 四 多元混合的文化发展 / 156 从港口看东亚海域 / 156 扩大的交易圈与航海神 / 158 基督教的传教与相克 / 160 联结海域亚洲的陶瓷之路 / 163 反映时代的屏风 / 164 海域交流的扩大和南蛮漆器的诞生 / 166 火器技术的新发展 / 168 大量出版的时代与出版技术的融合 / 171 漂洋过海的日本信息 / 173 再度登场的丰后府内 / 176 第三部 分栖共存 1700—1800 年 / 179 一 时代的素描 / 181 两次漂流事件 / 181 生还的漂流者 / 182 围绕东海的权力与“海洋的和平” / 185 东海的外围—南海的漂流民 / 188 东海和南海的“差距” / 190 作为“边界”的海洋 / 192 二 海商和“近世国家”的“分栖共存” / 194 18 世纪海上世界的旗手 / 194 华人海商的戎克船 / 196 贸易港的商人团体 / 198 东印度公司和港脚贸易 / 199 联结国家的船与人员 / 202 贸易都市长崎 / 204 沿岸航海与国内海运 / 207 与海对峙的权力 / 210 日本列岛的诸权力和海域交通 / 213 海与权力的结合形态 / 214 三 交流及居留的压缩与集中 / 217 正德新例和信牌骚动 / 217 “政治之海”的非政治化 / 219 “近世国家”间的关系面面观 / 221 “近世国家”致力于“分栖共存” / 223 清朝的出海限制和出入境管理 / 225 日本、朝鲜、琉球的“海禁”体制 / 227 海上势力的重整与沿岸警备体制的完备 / 229 外国人居留地和居民的形态 / 232 漂流民与遣返体制 / 237 四 跨越海洋的商品和信息 / 241 海域交流的变化─从人到物品 / 241 某漂流唐船上的货物 / 242 由交易路线所见的东海和南海 / 243 渡海商品的“日用品化” / 246 往来海域的商品与货币 / 248 产业、贸易构造的重整与国产化的进展 / 250 人口的增加与移动—南海的“华人世纪” / 252 信息交流的印刷化 / 254 从抄写到改编,再到成为“传统文化” / 256 对海域交流的憧憬和警戒 / 258 航海信仰的“本地化”和“近代化” / 260 作为“边界”的海—走向“分道扬镳”的时代 / 263 参考文献 / 265 后 记 / 290
展开全部

从海洋看历史:东亚海域交流300年 作者简介

羽田正,1953年生,曾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东京大学副校长,现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专攻世界史。2017年获紫绶褒章。代表学术著述有《伊斯兰世界的创造》《全球化与世界史》《东印度公司与亚洲之海》等。 小岛毅(监修),1962年生,东京大学人文社会系研究科教授,主攻中国思想史,专研儒教史、阳明学等。近年赖尝试从东亚视角和中日交流角度来讲述日本的历史,相关著述包括《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儒教的历史》《儒学与明治维新》等。 张雅婷,1980年生,名古屋大学国际言语文化研究科博士学位,喜爱阅读与翻译。 陈健成(译校),1984年生,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士、历史系硕士,现为东京大学研究员。主攻近世中国思想史,研究之外译有日英学术论文、著作十余种。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