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药药理与实验教程(郭冷秋)

中药药理与实验教程(郭冷秋)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347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3.1(7.2折) 定价  ¥5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中药药理与实验教程(郭冷秋) 版权信息

中药药理与实验教程(郭冷秋)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总论,重点介绍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中篇为各论,重点介绍各类中药的共性药理作用和常用单味中药及复方的药理作用、作用原理、活性成分及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内容;下篇为实验部分,重点介绍各类中药常用的实验方法。上、中、下三篇在知识体系上进行合理衔接,并创新性的利用思维导图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梳理,书后附有的练习与测试,供检测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教材供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材生产加工技术、药学、药物制剂、药学服务等相关专业的本、专科学生教学使用,也可供中药学、药学类专业自学考试、执业药师和职称考试参考,亦可作为从事中医药科研、医疗、生产及西医学习中医的工作者的参考书籍使用。

中药药理与实验教程(郭冷秋) 目录

上篇 总论 001
**章 绪论 002
**节 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学科任务 002
一、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002
二、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003
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003
一、本草阶段 004
二、近代中药药理学研究 004
三、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 005

第二章 中药药效学 008
**节 中药药效学的基本概念 008
一、中药药效学的概念 008
二、中药的基本作用 008
第二节 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主治的关系 009
一、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具有相关性 009
二、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具有差异性 010
第三节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010
一、中药作用的多效性 010
二、中药作用的两重性 010
三、中药作用的双向性 011
四、作用相对缓慢、温和 011

第三章 中药毒理学 013
**节 中药毒理学概述 013
一、中药毒理学的概念 014
二、中药毒性的基本特点 014
第二节 中药毒性的类型 014
一、副作用 014
二、毒性反应 014
三、超敏反应 015
第三节 中药的毒性成分类型 016
一、有机类毒性物质 016
二、重金属类毒性物质 016

第四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019
**节 中药四气的现代研究 019
一、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019
二、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020
三、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020
四、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020
五、寒凉药的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 021
第二节 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021
一、辛味药 021
二、酸味药 021
三、甘味药 022
四、苦味药 022
五、咸味药 022
第三节 中药升降浮沉的现代研究 022
第四节 中药归经理论的现代研究 023
一、归经与药理作用的关系 023
二、归经与药物在体内药动学的关系 023
三、归经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024
四、归经与受体学说、环核苷酸的关系 024
第五节 对有毒中药的现代认识 024
一、有毒中药的研究 024
二、有毒中药开发的方向 025

第五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028
**节 药物因素 028
一、品种和产地 028
二、采收季节 029
三、贮藏 029
四、炮制加工 029
五、剂型与工艺 030
六、剂量 030
七、配伍 031
第二节 机体因素 031
一、生理状况 031
二、病理状况 032
三、心理因素 032
第三节 环境因素 032
一、地域与饮食起居 032
二、时辰节律 033


中篇 各论 037
第六章 解表药 038
**节 概述 038
一、解表药的概念与应用 038
二、解表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039
第二节 常用中药 041
麻黄 041
桂枝 043
柴胡 045
葛根 048
第三节 常用方剂 050
桂枝汤 050
麻黄汤 051

第七章 清热药 055
**节 概述 055
一、清热药的概念与应用 055
二、清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056
第二节 常用中药 058
黄芩 058
黄连 060
金银花 062
连翘 063
苦参 065
鱼腥草 066
青蒿 068
大青叶及板蓝根 070
第三节 常用方剂 071
黄连解毒汤 071
白虎汤 072

第八章 泻下药 075
**节 概述 075
一、泻下药的概念与应用 075
二、泻下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076
第二节 常用中药 078
大黄 078
芒硝 081
芦荟 082
番泻叶 083
第三节 常用方剂 084
大承气汤 084
麻子仁丸 085

第九章 祛风湿药 088
**节 概述 088
一、祛风湿药的概念与应用 088
二、祛风湿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089
第二节 常用中药 091
秦艽 091
独活 093
雷公藤 094
第三节 常用方剂 097
独活寄生汤 097

第十章 芳香化湿药 100
**节 概述 100
一、芳香化湿药的概念与应用 100
二、芳香化湿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101
第二节 常用中药 102
厚朴 102
广藿香 104
苍术 106
第三节 常用方剂 108
藿香正气散 108

第十一章 利水渗湿药 111
**节 概述 111
一、利水渗湿药的概念与应用 111
二、利水渗湿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112
第二节 常用中药 114
茯苓 114
猪苓 116
泽泻 117
茵陈 119
薏苡仁 120
第三节 常用方剂 121
茵陈蒿汤 121

第十二章 温里药 125
**节 概述 125
一、温里药的概念与应用 125
二、温里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126
第二节 常用中药 128
附子 128
肉桂 130
干姜 132
吴茱萸 134
第三节 常用方剂 136
四逆汤 136

第十三章 理气药 140
**节 概述 140
一、理气药的概念与应用 140
二、理气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141
第二节 常用中药 142
枳实与枳壳 142
陈皮 144
青皮 146
香附 147
第三节 常用方剂 148
柴胡疏肝散 148

第十四章 消食药 153
**节 概述 153
一、消食药的概念与应用 153
二、消食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153
第二节 常用中药 155
山楂 155
麦芽 157
鸡内金 158
第三节 常用方剂 159
保和丸 159

第十五章 止血药 162
**节 概述 162
一、止血药的概念与应用 162
二、止血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162
第二节 常用中药 164
三七 164
蒲黄 167
第三节 常用方剂 168
云南白药 168

第十六章 活血化瘀药 172
**节 概述 172
一、活血化瘀药的概念与应用 172
二、活血化瘀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173
第二节 常用中药 175
丹参 175
川芎 177
延胡索 179
益母草 181
银杏叶 182
红花 184
桃仁 186
第三节 常用方剂 187
血府逐瘀汤 187
补阳还五汤 188

第十七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192
**节 概述 192
一、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概念与应用 192
二、化痰止咳平喘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193
第二节 常用中药 195
桔梗 195
半夏 196
苦杏仁 198
第三节 常用方剂 199
小青龙汤 199

第十八章 安神药 203
**节 概述 203
一、安神药的概念与应用 203
二、安神的现代药理研究 204
第二节 常用中药 205
酸枣仁 205
远志 207
第三节 常用方剂 209
酸枣仁汤 209
朱砂安神丸 210

第十九章 平肝息风药 214
**节 概述 214
一、平肝息风药的概念与应用 214
二、平肝息风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215
第二节 常用中药 216
天麻 216
钩藤 218
地龙 220
第三节 常用方剂 222
天麻钩藤饮 222

第二十章 开窍药 226
**节 概述 226
一、开窍药的概念与应用 226
二、开窍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227
第二节 常用中药 228
麝香 228
冰片 230
石菖蒲 231
第三节 常用方剂 232
安宫牛黄丸 232

第二十一章 补虚药 236
**节 概述 236
一、补虚药的概念与应用 236
二、补虚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237
第二节 常用中药 239
人参 239
党参 243
黄芪 245
甘草 247
何首乌 249
枸杞子 251
石斛 253
冬虫夏草 254
当归 256
第三节 常用方剂 258
六味地黄丸 258
补中益气汤 259

第二十二章 收涩药 264
**节 概述 264
一、收涩药的概念与应用 264
二、收涩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264
第二节 常用中药 266
五味子 266
山茱萸 268
第三节 常用方剂 269
四神丸 269

第二十三章 外用药 272
**节 概述 272
一、外用药的概念与应用 272
二、外用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273
第二节 常用中药 274
雄黄 274
马钱子 275
第三节 常用方剂 278
如意金黄散 278


下篇 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 281
第二十四章 常用实验动物和实验动物基本操作技能 282
**节 常用实验动物 282
一、实验动物的要求 282
二、实验动物的种类 282
第二节 实验动物的捉持、固定和标记 284
一、常用实验动物的捉持及固定方法 284
二、常用实验动物的标记方法 285
第三节 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 286
一、小鼠的给药方法 286
二、大鼠的给药方法 287
三、家兔的给药方法 287
第四节 实验动物的麻醉 288
一、常用的麻醉剂 288
二、动物的麻醉方法 288
第五节 实验动物的采血 289
一、小鼠、大鼠采血法 289
二、家兔采血法 290
第六节 实验动物的处死 291
一、小动物的处死方法 291
二、较大动物的处死方法 291
三、蛙类的处死方法 291
第七节 给药剂量的设计 292
一、药效学试验剂量的确定 292
二、剂量组的设置 293

第二十五章 中药药理实验研究方法 294
**节 中药药理实验方法的一般介绍 294
一、离体实验 294
二、在体实验 294
第二节 实验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294
一、工作假说的形成 294
二、实验指标 295
三、预初实验 295
四、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95
五、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 296
第三节 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296
一、动物因素 296
二、环境因素 296
三、药物因素 297

第二十六章 中药药理实验用药的制备方法 298
**节 水煎剂的制备 298
一、水煎剂的制法 298
二、注意事项 298
第二节 浸膏与流浸膏的制备 299
一、浸膏的制法 299
二、流浸膏的制法 299
第三节 酊剂的制备 299
第四节 注射剂的制备 300
第五节 混悬剂的制备 300
第六节 乳剂的制备 301

第二十七章 解表药、清热药实验方法 302
**节 发汗作用 302
第二节 解热作用 303
第三节 抗菌作用 304
第四节 抗病毒作用 305

第二十八章 泻下药实验方法 307
**节 药物对离体肠管运动的影响 307
第二节 药物对在体肠运动的影响 308

第二十九章 祛风湿药实验方法 310
**节 抗炎作用 310
第二节 镇痛作用 312

第三十章 温里药实验方法 315
**节 药物对离体蛙心的作用 315
第二节 药物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316
第三节 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317

第三十一章 止血药实验方法 319
**节 药物对出血时间的影响 319
第二节 药物对凝血时间的影响 320

第三十二章 活血化瘀药实验方法 322
**节 药物对冠脉血流量的影响 322
第二节 药物对微循环的影响 324
第三节 药物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325
第四节 药物对血栓形成的影响 327

第三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实验方法 329
**节 药物的平喘作用 329
第二节 药物的镇咳作用 330
第三节 药物的祛痰作用 331

第三十四章 安神药实验方法 333
**节 镇静作用 333
第二节 催眠作用 334
第三节 抗惊厥作用 335

第三十五章 补虚药实验方法 337
**节 药物对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 337
第二节 药物对吞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338
第三节 药物对记忆功能的影响 340
第四节 药物的抗氧化作用 341
第五节 药物对血糖的影响 342


习题答案(部分) 344

参考文献 347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