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遇见摄影艺术

遇见摄影艺术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2-01
开本: 21cm 页数: 198页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50.3(7.4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遇见摄影艺术 版权信息

  • ISBN:9787313242075
  • 条形码:9787313242075 ; 978-7-313-2420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遇见摄影艺术 本书特色

1.摄影是怎么从照相术演变为艺术的?印象派、自然主义、达达与超现实主义在摄影风格上是如何呈现的?景别,光线,构图在实际摄影中又要怎么运用?深入了解镜头背后的故事,让你的镜头更会讲故事。 2.全书图文结合,兼具知识性与实操性,让你一本掌握摄影理论知识和实践套路。

遇见摄影艺术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对大众进行摄影艺术知识普及,让人们了解摄影不但具有记录现实、评价现实的功能,同时也具备类似绘画与音乐等艺术门类所具有的虚构力量与艺术语言表达能力,让大众将摄影归到艺术中来谈,更加了解摄影艺术。同时,本书通过对摄影艺术进行纵、横向探究,不但介绍摄影知识,还能让更多人学会利用摄影的方式与自我及他人进行对话,进行“艺术思维”上的引导与培养,提高对艺术的敏感性,从而培养读者一定的摄影基础创作能力。

遇见摄影艺术 目录

**章 什么是摄影艺术

**节 摄影艺术的本质

第二节 摄影艺术的意义

第二章 从“照相术”到“艺术”

**节 从“黑盒子”到“像素世界”

第二节 关于“流派”的记忆

第三节 当代摄影中的那些“话题人物”

第三章 摄影艺术如何“说话”

**节 寻找构图的艺术感

第二节 “光绘”的艺术

第三节 关于照相机的“操控艺术”

第四节 图像“加工厂”

第四章 探索摄影艺术创作规律

**节 摄影创作过程

第二节 认识常见摄影类型

第三节 如何鉴赏摄影作品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全部

遇见摄影艺术 节选

银版与暗箱的诞生 早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墨翟(墨子)在其著作《墨经》中就记载了他所观察到的小孔成像的光学原理,即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一个小孔投射到黑色的密闭设备后,能够产生与原物体相同的倒置影像。“1038年,阿拉伯学者阿哈桑(Alhazen,生卒年不详)描述了一种被称为暗箱(camera obscura)的工作器材”a。 在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致力于掌控和运用这种小孔成像的光学现象,“达·芬奇于1490年为我们留下了有关暗箱的文字记载”。“暗箱”可以被理解为现今照相机的雏形,在摄影术发明之前就已出现,但当时这种技术主要是作为画家绘画的辅助工具来使用。英国化学家罗伯特·玻意耳(Robert Boyle)在1663年发现了氯化银见光后变黑的现象,法国物理学家雅克·亚历山大·凯撒·查尔斯(Jacques Alexandre Cesar Charles)在1780年通过涂布了感光银盐的纸张得到了影像。 对于摄影术的发明者而言,其*重要也是实际要解决的方案是将获得的影像定格下来。经过漫长的探索和实践,法国的约瑟夫·尼塞福尔·尼埃普斯(Joseph Nicéphore Niepce)、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Louis Jacques Mande Daguerre)和英国的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ot)等作为先驱者,为摄影术的发明迈出了重要一步。 法国科学家约瑟夫·尼塞福尔·尼埃普斯在1825年发现了日光蚀刻法(又称阳光摄影术)。1826年,他使用沥青、薰衣草精油、清漆等曝光约8小时,拍摄成功了世界上**张固定影像的照片——《窗外的风景》(View from His Windows at Le Gras)。此后,由于身体和经济等原因难以继续研究,尼埃普斯于1829年选择与达盖尔合作推进摄影术的发明。 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出生于法国巴黎北部郊区,是巴黎的全景画画家、布景设计师和全景画剧院商人。“1822年,他创制了透景画(diorama)。这种46英尺×72英尺的巨大透景画绘制在半透明薄纱的两面,多为根据暗箱得到的透视进行描绘的自然风光 a。”这种透景画以逼真为卖点, 令观众仿佛置身于风景中,因此深受欢迎。与此同时,达盖尔发现其与摄影追求真实的影像不谋而合,由此进一步开始了对摄影术的研究。 1839 年8 月19日,“在达盖尔的陪同下,阿拉戈在法国科学院和艺术院的联席会议上展示了这一发明 ”,摄影术正式宣布诞生,并向全世界免费公开成果。法兰西科学院以支付达盖尔养老金的方式买断其成果。随即,“达盖尔式摄影法”风靡法国、英国、欧洲和美国,其发明翻译成各国语言并发行。 相较于早期的摄影发明探索,“达盖尔式摄影法”将拍摄一张照片的曝光时间从8小时大幅缩短至30分钟左右。此外,应用这种方法制作的照片具有影像清晰度高,影纹细腻的优点。但因为当时达盖尔使用的是金属板,它不能实现镜像的倒置,只能形成一个镜像效果,且一次只能获得一张铜板照片,无法复制。虽然这种唯一性使得影像更加珍贵,但不利于传播。 视线转向英国,出身贵族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也在从事着摄影术的研究。早在1835年8月,塔尔博特已经成功完成了影像保留工艺的实验。 1837年,在其朋友约翰·赫舍尔(John Herschel)的提示下,塔尔博特已经完成了碘化银与显影银盐的实验,成功试制了历史上**批纸基照片。当达盖尔摄影术公布到英国时,塔尔博特立即启动了封存的摄影发明。1841年2月8日,塔尔博特正式在英国申请了“卡罗式(Calotype)摄影法”的专利,亦称为塔尔博特法摄影术(Talbotype)。 作为英国著名科学家的约翰·赫舍尔“说服塔尔博特采用更广义的词语——‘摄影’(photography,光写)来替代‘光绘’(photogenic drawing)一词。赫歇尔还创造了‘负像’(negative)和‘正像’(positive)这两个词语来指代反转的和还原的影像,这是这套影像系统的整个基础。 “卡罗式”在希腊语中意为“美丽”,因此“卡罗式摄影法”意为“美丽的照片”,这体现出塔尔博特本人对其作品和所应用的技术以及对传统绘画和整个艺术史条理规范的尊敬,他想说明的是,自己制作出来的照片是纯艺术的,同时与他自身贵族身份与社会阶级相匹配。 1844年,塔尔博特在英国雷丁成立小型工厂,用于制作纸基照片,并出版著作《自然的画笔》(The Pencil of Nature)。这本书作为摄影史上**本摄影画册,共分为6章,包含24张“卡罗式摄影法”印制的照片和图片说明,题材涵盖了风景、建筑、静物等。从书名中不难发现,塔尔博特从一开始就以绘画作为蓝本和模仿对象。画笔,即绘画 ;自然,即写实主义。因此,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如画笔素描一样真实复刻自然和世界”。 纵观“卡罗式摄影法”与“达盖尔式摄影法”,前者是与后者截然不同的“负像—正像”成像系统。“利用硝酸银和碘化钾将半透明的纸‘光敏化’,曝光后在硝酸银和酸溶液中‘显影’,再用大苏打‘定影’,得到一个‘负像’——‘纸底片’;制作一张‘相纸’(先将纸浸在盐水中,再涂上氯化银溶液,干燥后使用),将‘纸底片’与相纸紧密接触并晒制,洗印成‘正像’——‘照片’。” 由于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长期以来的绘画传统,“达盖尔式摄影法”拍摄一次仅能获得一张正像的唯一属性契合了大多数由画家转型为摄影师的创作理念。而“卡罗式摄影法”获得的图像并没有“达盖尔式摄影法”那样清晰、精致,再加上纸基照片氧化不易保存的特点以及当时“卡罗式摄影法”的专利保护,因此只在英国和欧洲少部分地区短暂流行。但塔尔博特对“负像—正像”成像系统的发明使影像能够大规模复制,有利于影像的传播,因此更接近我们对现代摄影的认知,也奠定了此后摄影的发展方向。

遇见摄影艺术 作者简介

丁艳华,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摄影系教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视频艺术委员会理事,曾出版译著《摄影实验 :52个任务清单》(中国摄影出版社)、摄影作品集《旅行盒子》(中国旅游出版社)等。 邹京耀,青年摄影师。本科、硕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摄影、电影学专业,现博士在读。摄影创作主要基于非虚构的方式,包括静态和动态影像。作品曾获英国FORMAT摄影节大奖等国内外知名奖项,发表于腾讯谷雨影像、《财新周刊》等媒体平台,曾在中国、英国、美国、韩国举办展览。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