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毕沙罗:印象派之父/[法]勒妮·格里莫

毕沙罗:印象派之父/[法]勒妮·格里莫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23-03-01
开本: 8开 页数: 112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68.6(7.0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毕沙罗:印象派之父/[法]勒妮·格里莫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9665751
  • 条形码:9787559665751 ; 978-7-5596-6575-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毕沙罗:印象派之父/[法]勒妮·格里莫 本书特色

一套书看懂世界名画, 在“纸上美术馆“中变身艺术达人。 44位著名绘画大师 把美术馆搬回家, 与世界名画亲密接触, 在“纸上美术馆”中开始艺术启蒙之旅。 1.中国国家地理2019重磅推出 艺术启蒙系列“纸上美术馆”,家庭**的艺术入门读物。 2.把美术馆搬回家,从文艺复兴到浮世绘,从达·芬奇到梵高,44位画家,44本书,尽览世界名画。 3.翻开书本,如同走进“纸上美术馆”;贴心的随画解读,带你一起感受艺术的温度。 4.原版由欧洲知名媒体GEO艺术与《世界报》联合出品,世界各大美术馆供图,高清画质,同类书中优质水准,色彩逼近原作,细节一览无余。 5.8开大开本精装,特选进口哑粉纸印刷,品质媲美国外原版画册,值得收藏。

毕沙罗:印象派之父/[法]勒妮·格里莫 内容简介

这是一套赏析世界有名画家代表作品的艺术普及读物。通过献给毕沙罗的这次展览,您能欣赏到这位法国艺术家的杰作,他是印象派的核心成员之一,以描绘风景画和乡村画著称。他的画作色彩柔和,构图井井有条,微妙的画面语言引人沉思。他的人物肖像画、巴黎城市风景画和后期的点彩画也颇有影响力。毕沙罗是莫奈和塞尚的好友,也是印象派画家中*年长的一位,生性随和,为人敦厚,被誉为“印象派之父”。他参加了印象派的全部八次画展,为印象派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毕沙罗:印象派之父/[法]勒妮·格里莫 目录

展厅A

女仆与农妇

从1870年起,毕沙罗描绘了大量女仆和农妇的肖像画。这些画大多经过理想化的处理,是他以绘画试验的方式进行的创作。

展厅B

定居蓬图瓦兹

毕沙罗是同辈画家里首位不在巴黎定居的画家,他常向好友们宣扬户外绘画的优势。

展厅C

海港系列

毕沙罗通过描绘海港风光,呈现了车水马龙的现代生活:船只起航和归港,工业兴起……

展厅D

俯瞰巴黎

毕沙罗虽未定居巴黎,但他会为了创作常驻。在巴黎期间,他描绘了一系列以自己钟爱的林荫大道为主题的作品。

展厅E

伦敦与郊外

毕沙罗屡次出游英国。那里吸引他的除了雪雾美景,还有繁荣的工业景象。

画家年表

收藏分布


展开全部

毕沙罗:印象派之父/[法]勒妮·格里莫 节选

局部细节详解 沉迷幻想中的少女 1882年3月1日,第七次印象派展览在圣奥诺雷街的全景画廊如期开幕。经常观摩印象派画展的人可以看出毕沙罗作品的变化:从前,他热衷于创作风景画,始终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描绘大型人物形象;现在,正如德加建议的那般,他大胆地走上了新的创作之路。 这幅肖像画是第七次印象派展览的展品之一。纵观整幅作品,毕沙罗舍弃了远景,用平淡的色调平铺画面,让景色沦为人物的陪衬。他运用了明亮而柔和的色彩,以精湛的光影技法突出明暗,塑造出少女的身体轮廓。从细密的笔触中可以预见新印象派的技法变化。高超的绘画技法,加上精妙的光影效果,让构图极为和谐,光点仿佛在牧羊女的身上舞动。 这幅作品自完成后便一直存放在画商保罗·迪朗-吕埃尔处,直至1910年才被伊萨克·德·卡蒙多伯爵买下。在伯爵过世后,它被遗赠给法国政府,成为国家藏品。 《牧羊女》或《手持长棍的少女》 1881年 布面油彩画 高:81厘米 宽:64.5厘米 巴黎 奥赛博物馆 灵感与影响 相互影响和彼此尊重 1861年,塞尚和毕沙罗相识于巴黎的瑞士学院,两人很快成为好友。塞尚发现毕沙罗拒绝接受学院派的绘画教育,而自己却是在学院派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他后来评价毕沙罗时说道:“他幸运地出生在安的列斯群岛,并无师自通学会了绘画。”毕沙罗出生于安的列斯群岛,当时为丹麦属地(现今为美属维尔京群岛主要岛屿)。毕沙罗从塞尚的作品里看到了这位后辈那惊人的绘画天赋。两人的友谊一直维持下去,直至1885年他们还一起外出写生,进行绘画创作,两人相互影响,相互鼓励。 毕沙罗从塞尚那里学会了塑造画面的立体感,而塞尚在接触毕沙罗后,不仅绘画风格发生了变化,配色也更显轻快。右页这幅画作是毕沙罗的“神秘之作”,世人对其知之甚少,但塞尚大概知道这幅画,因为从1879年至1885年,他致力于重新演绎毕沙罗的某些作品,左页他的这幅画作或许就是对右页画作的另一种诠释。 塞尚 《曼西桥》 约1879年 布面油彩画 高:58.5厘米 宽:72.5厘米 巴黎 奥赛博物馆 《蓬图瓦兹:小桥》 1875年 布面油彩画 高:65.5厘米 宽:81.5厘米 曼海姆 曼海姆美术馆 独特的视角 1883年,毕沙罗开启了鲁昂绘画之旅。他住在共和国广场的西班牙王储酒店,酒店主人是欧仁·米雷及其妹妹,他们向画家收取的膳食费价格很公道。米雷是一名收藏家兼艺术资助人,他常对毕沙罗施以援手。在这幅画作中,画家设想自己正处于河道的一侧,走在通往城市的道路上。他创作了四幅主题极为相似的画作。同年的10月11日,他在给吕西安的信中写道:“我开始创作一幅作品,视角沿着河岸向圣保罗教堂方向延伸;当你向鲁昂的方向望去,右侧是被晨曦点亮的河岸屋舍,背景是一座石桥(被称为科尔内耶桥),左侧露出一座小岛(拉克鲁瓦),岛上房屋和工厂林立,岸边停靠着船只和小艇,而前景右侧则停泊着数不尽的各色船只。”毕沙罗是首位以该视角描绘鲁昂城市景观的艺术家。他启发了鲁昂画家夏尔·弗雷雄,后者于1893年创作了一幅相同视角的作品。 这片静谧的风光与他13年后描绘的熙熙攘攘的博耶尔迪厄桥(见第64—65页)形成鲜明的对比。笔触拉长、色调清淡,天空占据了大部分画面,甚至延伸到(倒映在)塞纳河上。艺术家弱化了港口的工业化气息,他甚至在画面左侧绘入一艘竖着白帆的红色帆船。 《鲁昂:拿破仑码头》 1883年 布面油彩画 高:54.3厘米 宽:64.5厘米 费城 费城艺术博物馆 局部细节详解 工业革命的图景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毕沙罗携家人前往好友洛多威克·皮耶特位于瓦兹河畔的蒙福科的家中避难。他在这座马耶讷省的偏僻村庄暂时得以安全,但他后来还是决定前往英国。1870年底,他和家人定居在英国南部的一个郊区。 作为1851年世界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水晶宫由钢铁和玻璃建成,是工业革命时期的产物。当时,水晶宫建成于伦敦的海德公园,后来它被原地拆除,并在伦敦南部的锡德纳姆重建。在这幅画作中,毕沙罗没有让水晶宫成为画面的主角,而是把它融入了周围的环境中,并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了街道另一侧的房屋,而这些房屋大部分还被树木遮挡了。画家以平行透视法进行构图,灭点位于地平线上,所有元素均沿着对角线向灭点汇合。路灯与笔直的旗杆遥相呼应。由红色、蓝色、白色和黑色描绘的行人让街道热闹了起来,敞篷马车和小型马车也在街道上行驶。天空浓云密布,几乎占据了画布的一半。这种布景手法也出现在毕沙罗于锡德纳姆和上诺伍德等地创作的其他作品中。 《伦敦:水晶宫》 1871年 布面油彩画 高:47.2厘米 宽:73.5厘米 芝加哥 芝加哥艺术学院

毕沙罗:印象派之父/[法]勒妮·格里莫 作者简介

勒妮·格里莫,毕业于古典文学和艺术史专业,定期为卢浮宫和奥赛博物馆等法国主要博物馆撰写导览指南,出版有《卢浮宫博物馆的杰作》(2003)等多部作品。 李磊,法语自由译者,热衷水彩画创作。译有纸上美术馆系列《达·芬奇》《波提切利》《拉斐尔》《梵高》《高更》《蒙克》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