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古典诗词中的文化元素

古典诗词中的文化元素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16
本类榜单:少儿销量榜
中 图 价:¥43.5(7.5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古典诗词中的文化元素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0312569
  • 条形码:9787300312569 ; 978-7-300-31256-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古典诗词中的文化元素 内容简介

本书分四个单元,共24课,主要内容包括古典诗词中的长江名城、黄河名城、丝路名城、亭台楼阁、琴棋书画、哲理思辨、劳动实践、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家国情怀、饮食起居、边塞征战、色彩数图、节气物候、日月星辰、梅兰竹菊、名山大川、花鸟鱼虫、杨柳桃李等。书稿以古典诗词为载体,针对学生的认知力和兴趣点,突出人文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用通俗、简洁、生动的语言,赏析相关古典诗词,荟萃文化元素,从而引导学生在阅读、吟咏、思考中更广泛地认知、体会、领悟古典诗词的文化美,再辅助每个单元后面贴近学生的综合性、探究类的学习任务,在一个相对系统的阅读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古典诗词中的文化元素 目录

**单元第01课不尽长江滚滚来,满眼风光千古兴
——古典诗词中的长江名城
第02课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古典诗词中的黄河名城
第03课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已度玉门关
——古典诗词中的丝路名城
第04课高下亭台山水境,倚阑处处皆楼阁
——古典诗词中的亭台楼阁
第05课琴书闲暇永清昼,琵琶起舞换新声
——古典诗词中的古琴琵琶
第06课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
——古典诗词中的琴棋书画
第二单元第07课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诗词话哲思
——古典诗词中的哲理思辨
第08课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古典诗词中的劳动实践
第09课古人学问无遗力,诗词自与科学存
——古典诗词中的科学精神
第10课兴亡勇负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
——古典诗词中的责任担当
第11课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寸赤心惟报国
——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第12课世间万物皆治病,句中百药总抒情
——古典诗词中的医药健康
第三单元第13课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裘亦暖身
——古典诗词中的饮食起居
第14课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古典诗词中的民风民俗
第15课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古典诗词中的边塞征战
第16课远山平野浩茫茫,曾是当年古战场
——古典诗词中的民族融合
第17课谪仙才调无留滞,坐看飞腾上太清
——古典诗词中的宗教意涵
第18课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古典诗词中的色彩数图
第四单元第19课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古典诗词中的节气物候
第20课此夜星繁河正白,落月摇情满江树
——古典诗词中的日月星辰
第21课春夏秋冬四时景,不同桃李混芳尘
——古典诗词中的梅兰竹菊
第22课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古典诗词中的名山大川
第23课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古典诗词中的花鸟鱼虫
第24课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桃李
展开全部

古典诗词中的文化元素 节选

滚滚长江东逝水,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与漫漫黄沙、大漠边关的黄河流域不同,长江流域的古城呈现出独特的风貌。本章以长江为主线,选取长江流域的成都、重庆、长沙、武汉、南昌、南京、杭州等城市,探究古诗词中这些城市的风貌;随着滚滚不尽的长江一路向东,领略古诗词中古城的别样风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成都,别称蓉城、锦城。周太王有“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诗句,成都因此而得名。成都是古蜀文明发祥地,我国十大古都之一。成都是天府之都,“天府”形容土壤肥沃、物质富饶的土地。从秦至汉,巴蜀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得以发展。巴蜀大地富甲一方,故巴蜀之地又称为“天府之国”。《三国志》中记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这里物产富饶、城市繁荣,如宋代仲殊《望江南》写道: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洲。人散后,茧馆喜绸缪。柳叶已饶烟黛细,桑条何似玉纤柔。立马看风流。这首词再现了成都市场的繁华兴盛,笙歌、灯火、车马、紫陌、红楼渲染了成都的繁华热闹。成都织造业发达,蜀锦蜀绣驰名天下。汉朝时朝廷还设有专管成都织锦的官员,成都的别称“锦官城”由此而来,又简称“锦城”。这首词不仅反映了成都丝织业的兴盛,也是天府之国商业繁华与城市兴旺的写照。蜀中乐土英雄辈出,文人荟萃,汇集了许多人文故事,司马相如、卓文君、扬雄、杜甫等都与成都密切相关。如宋代杨简《历代诗·三国》写道:两汉四百载,分为魏蜀吴。曹操始居邺,刘备据成都。孙权在金陵,鼎足互相图。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与曹操、孙权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成都是蜀汉的政权所在地。这里人才辈出、古迹颇多,众多诗人游览成都留下吟咏三国人物的诗篇,或仰慕英雄,或怀古伤今,如唐代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此诗是诗人游览武侯祠而作。杜甫怀古伤今,追慕诸葛亮的英雄事迹,表达了对英雄的惋惜之情。公元759年,杜甫来到成都,在亲友的资助下,在浣花溪建起一座茅屋。杜甫在蜀地前后度过了八年时间,在成都草堂断断续续住了四年。在成都的这一段时光是杜甫一生中较为宁静太平的日子,他写下一些歌咏自然的清新小诗。如《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古典诗词中的文化元素 作者简介

李正兵,昆明十中教育集团教务主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云南省骨干教师,陕西师范大学兼职副教授,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昆明市盘龙区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主持或参与省市区级课题10余项,在6省15州市做专题讲座50余场次。王杰波,张淑红,云南省昆明市第十中学语文教师,高级职称。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