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经典常谈

作者:朱自清著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2-01
开本: 21cm 页数: 184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3.8(4.3折) 定价  ¥3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经典常谈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834817
  • 条形码:9787516834817 ; 978-7-5168-3481-7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经典常谈 本书特色

渐归简淡,朴实无华,显示出阅历、学问都已成熟。用口语化的语言写学术文章,并世似无第二人。 ——汪曾祺 朱自清是五四以来重要的学者兼作家,他的批评兼论古典文学和新文学,他的诗并传新旧两体,但家喻户晓,享誉始终不衰的,却是他的散文。 ——余光中

经典常谈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对读者来说更为亲近、熟悉,从而启发读者的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佳作。

经典常谈 目录

《说文解字》**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附录一 《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附录二 《封建论》指导大概
展开全部

经典常谈 节选

  《经典常谈》:  春秋末年,列国大臣的势力渐渐膨胀起来。这些大臣都是世袭的,他们一代一代聚财养众,明争暗夺了君主的权力,建立起自己的特殊地位。等到机会成熟,便跳起来打倒君主自己干。那时候各国差不多都起了内乱。晋国让韩魏赵三家分了,姓姜的齐国也让姓田的大夫占了。这些,周天子只得承认了。这是封建制度崩坏的开始。那时候周室也经过了内乱,土地大半让邻国抢去,剩下的又分为东西周;东西周各有君王,彼此还争争吵吵的。这两位君王早已失去春秋时代“共主”的地位,而和列国诸侯相等了。后来列国纷纷称王,周室更不算回事;他们至多能和宋、鲁等小国君主等量齐观罢了。  秦楚两国也经过内乱,可是站住了。它们本是边远的国家,却渐渐伸张势力到中原来。内乱平后,大加整顿,努力图强,声威便更广了。还有极北的燕国,向来和中原国家少来往;这时候也有力量向南参加国际政治了。秦、楚、燕和新兴的韩、魏、赵、齐,是那时代的大国,称为“七雄”。那些小国呢,从前可以仰仗霸主的保护,作大国的附庸;现在可不成了,只好让人家吞的吞,并的并。算只留下宋、鲁等两三国,给七雄当缓冲地带。封建制度既然在崩坏中,七雄便各成一单位,各自争存,各自争强,国际政局比春秋时代紧张多了。战争也比从前严重多了。列国都在自己边界上修起长城来。这时候军器进步了;从前的兵器都用铜打成,现在有用铁打成的了。战术也进步了。攻守的方法都比从前精明;从前只用兵车和步卒,现在却发展了骑兵了。这时候还有以帮人家作战为职业的人。这时候的战争,杀伤是很多的。孟子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可见那凶惨的情形。后人因此称这时代为战国时代。  在长期混乱之后,贵族有的做了国君,有的渐渐衰灭。这个阶级算是随着封建制度崩坏了。那时候的国君,没有了世袭的大臣,便集权专制起来。辅助他们的是一些出身贵贱不同的士人。那时候君主和大臣都竭力招揽有技能的人,甚至学鸡鸣学狗盗的也都收留着。这是所谓“好客”“好士”的风气。其中*高的是说客,是游说之士。当时国际关系紧张,战争随时可起。战争到底是劳民伤财的,况且难得有把握;重要的还是作外交的工夫。外交办得好,只凭口舌排难解纷,可以免去战祸;就是不得不战,也可以多找一些与国,一些帮手。担负这种外交的人,便是那些策士,那些游说之士。游说之士既然这般重要,所以立谈可以取卿相;只要有计谋,会辩说就成,出身的贵贱倒是不在乎的。  七雄中的秦,从孝公用商鞅变法以后,日渐强盛。到后来成了与六国对峙的局势。这时候的游说之士,有的劝六国联合起来抗秦,有的劝六国联合起来亲秦。前一派叫“合纵”,是联合南北各国的意思,后一派叫“连横”,是联合东西各国的意思——只有秦是西方的国家。合纵派的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是张仪,他们可以代表所有的战国游说之士。后世提到游说的策士,总想到这两个人,提到纵横家,也总是想到这两个人。他们都是鬼谷先生的弟子。苏秦起初也是连横派。他游说秦惠王,秦惠王老不理他;穷得要死,只好回家。妻子、嫂嫂、父母,都瞧不起他。他恨极了,用心读书,用心揣摩;夜里倦了要睡,用锥子扎大腿,血流到脚上。这样整一年,他想着成了,便出来游说六国合纵。这回他果然成功了,佩了六国相印,又有势又有钱。打家里过的时候,父母郊迎三十里,妻子低头,嫂嫂爬在地下谢罪。他叹道:“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真是少不得的!”张仪和楚相喝酒。楚相丢了一块璧。手下人说张仪穷而无行,一定是他偷的,绑起来打了几百下。张仪始终不认,只好放了他。回家,他妻子说:“唉,要不是读书游说,那会受这场气!”他不理,只说:“看我舌头还在罢?”妻子笑道:“舌头是在的。”他说:“那就成!”后来果然做了秦国的相;苏秦死后,他也大大得意了一番。  ……

经典常谈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读经籍、古文和诗词,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基础。1912年进入两淮中学,三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得了校长颁发的品学兼优奖状。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在大学读书期间开始新诗创作。1920年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提前一年毕业,在江苏、浙江一带的中学任教。虽然朱自清先生任教中学语文的时间不长,但他一生都十分热爱语文教育,始终将语文普及工作和提高青年语文素养的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也是他写作《经典常谈》的原因之一。在此期间,他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并加入了新潮社、文学研究会。1925年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何》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进修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后又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他依然以严谨认真的态度从事教学及文学研究,写出了《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论雅俗共赏》等学术著作。抗战胜利后,他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被誉为“民主斗士”。1946年返回北京。一生著述颇丰,现有《朱自清全集》行世。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严重的胃溃疡导致的胃穿孔不幸病逝,享年50岁。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