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滔滔黄河 问山

滔滔黄河 问山

作者:范若丁著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10-01
开本: 24cm 页数: 360页
本类榜单:小说销量榜
中 图 价:¥49.0(7.2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滔滔黄河 问山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5913382
  • 条形码:9787555913382 ; 978-7-5559-1338-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滔滔黄河 问山 本书特色

范若丁先生,沉淀六十年的家国记忆 许多想要通过文学弄出多大响声的人,随着时间具有的真相大白的筛选力量,那些作品已经不能看了。 范若丁的作品不赶时髦。从来不趋时,无新也无旧,经得起时间的淘洗,一直在安静中发出悠远恒定的高贵蓝光。越是籽粒丰硕的穗实,越会低垂附首于无垠大地。 有的文字,你可以因为没读过而忽略,但你一旦与这文字相遇,便会惊叹,如此蕴藉美妙之文字,真的让人感觉犹如恋人般相见恨晚。如果你一旦与范若丁的文字相逢,便会有这种感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范若丁在散文领域,当之无愧成为一代大家。他的小说创作,以其独特风貌带来全新意义。家事、国事、天下事,在文学作品中的细腻展现,将成为他写作史上厚重的压舱石。 ——艾云

滔滔黄河 问山 内容简介

本书描摹了一幅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数十年的中国历史画卷,展现了一个中原男人在这个大背景下经受的苦难、反抗、冒险、高升、觉醒、失落的曲折历程。主人公樊玉龙,少时和三个家境不同的表兄弟——吴起训、汪长星、柳子谦及两代举人之家的表妹秋秋在家乡一起成长,几个人被不同的命运拨弄,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中原往事。

滔滔黄河 问山 目录

一 刑场
二 秋秋
三 石匠庄的外来户
四 石疯子办学
五 刀客进庄
六 天上掉下白盔白甲
七 樊家那块宝地
八 当娘被抢的时候
九 亮兵
十 龙凤锁
十一 社火里的高跷班
十二 遍地罂粟
十三 徐府街
十四 逼嫁
十五 河灯
十六 当兵也是一种活法
十七 找媳妇
十八 家信
十九 血高梁
二十 天誓
二十一 起事
二十二 拜山
二十三 天不公道我公道
二十四 覆灭
二十五 二上鳌柱山
二十六 计劫金九鼎
二十七 逼近“京畿”
二十八 震动大帅府
二十九 绝境
三十 身份
三十一 打孽
三十二 三上鳌柱山
三十三 各路来客
三十四 中岳庙改编
三十五 轻取洛阳
三十六 来了一个共产党
展开全部

滔滔黄河 问山 节选

  到樊玉龙出生时,石匠庄已经是个有两百多户人家的大庄子。几条主要街道按方位命名,有东南西北街和一条与南街成丁字形的南大街。庄内*热闹的地方,不在十字街口,而在这条南大街,药铺、杂货店、学堂和团练局子都在这条街上,街两旁多是青砖瓦舍。丁字口那边,一株两人合抱的老榆树下有两口古井,井口呈方形,五尺见方,不深,清可见底,水质清澈,冬暖夏凉,夏天凉得可拔西瓜,冬天可见从井底冒出的隐隐轻烟。石姓一百多户,多住在南大街周围;赵姓五十多户,多住西门里;东大街多为杂姓人家,北寨根和南寨根也是各姓杂居。紧贴着北寨墙外边还有一个三十多户的羊街。不知从哪朝哪代起,这里来了一群在南山放羊的人,以后子孙繁衍,都姓羊,形成了一条新的街道,被人称作羊街。  村人所称的南山,属伏牛山脉的一段,顾名思义在村庄南边。南山在村人眼里,主要由三座山岭组成,靠西的叫石妹子山,村人又昵称为妹子山,靠东的叫石羊山,两山峡谷后边露出一座山顶圆如磨盘的山头,叫石磨山。三座山岭都无奇特之处,但名称都有来历,都附着祖祖辈辈传下的神话。  石羊山本因巨石如角而得名,但好事者非说夜晚有石羊在山上奔跑,清晨露水濡湿的青草上还留有石羊的蹄印呢;石磨山上有座王母娘娘庙,俗称老母洞,每逢下雨发大水,浓云遮盖山头,峡谷发出轰鸣,村人就说是老母在推磨。这些神神秘秘的传说,一代一代往下传着,没人辨其真假。樊玉龙小时候没有看到过石磨山山头的“磨盘”转动,也未见过石羊山青草露水中的羊蹄印,但石妹子山的仙人脚印则确是有的。大人带他到梅花石边看过,石上有浅浅的几个凹痕,一个圆的像瓦罐的底印,两个尖尖的像女人的脚板,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大禹治水时,妹妹给石匠哥哥送饭留下来的印记。  樊玉龙记事大约从四岁开始。  四岁那年,他爹死了,留下他、弟弟玉麒和只有二十三岁的寡母。这对一个贫穷而姓单力薄的家庭来说,无疑是塌了天。  樊姓人原来并不住在石匠庄,樊姓人是几十年前闹长毛之后搬来的。几辈老人口中的长毛——太平军,先攻的是石匠庄,石匠庄有寨墙有寨壕还有团练和乡勇,太平军围攻七日未能攻克,掉转头把一个只有五十来户的樊村给踢蹬了。人大半被杀,房屋被烧,村庄算是抹平了,只剩下一棵老柿子树和一间破烂的小土地庙。樊氏留下的人家,大都迁到伊河西边樊姓人聚集的地方,只有一户就近迁来石匠庄。这一户的第二代有五兄弟,樊玉龙他爹樊鹏万排行老四,人称樊老四,住在羊街旮旯的三间茅草房里。  樊老四是个老实疙瘩,见人说不出三句话,但这个二十岁出头、平日少言寡语、一身力气全使在地里的年轻人,几年前闹义和团的时候,却突然变了。他迷上了舞枪弄棒,拜在来村上设厂的山东巽字门大师兄吕道方门下,高喊着“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的口号,跟着“扶清灭洋”的大旗上了北京,在北京城外河西务与俄国军队打了一场硬仗,哥萨克的马队一拨一拨冲过来,义和团的神兵念着咒语、听着鼓点一批一批冲过去,神符终究敌不过洋枪洋炮,死伤累累,战场逐渐沉寂下来。他从死人堆里扶起被哥萨克的洋枪射中胸脯的大师兄逃回家乡。至此,他整个儿人闷了,整天低头俯身在老柿子树下祖传的三亩薄地上,不问世事。  麦黄季节,六月熏人的热风里飘着麦子的香味,收割在望,但也是农民们*难熬的青黄不接的日子。地里有许多活计要做,樊老四天不亮喝了两碗稀粥就下了地,一直做到正晌午。他擦着被毒日头晒焦了的肩膀走进茅屋,抓下烂草帽扇了几扇,用脚拨过来一张小板凳坐下,刚摸出烟荷包,就看到媳妇常秀灵阴沉沉的脸色。  他放下手中的火镰讪讪地问:“晌午吃啥?”  常秀灵一听发了火:“吃啥,吃啥,你看看缸里面有没有水?没有水叫俺咋做饭?”  常秀灵是个瘦小麻利、性情急躁的女人,干事一阵风,现时两个在屋内哇哇哭闹的娃子,却弄得她手忙脚乱。  樊老四看看媳妇嘟着的嘴,本想说你不会先到井边提一桶水用着吗?但一听小儿子麒娃正在喊饥,头上长疱的大儿子龙娃正在喊痛,眼看屋里闹成一锅粥,也就没说出口;再说媳妇不是懒媳妇,只是脾气坏点罢了。  “还不快去挑水?我等着淘麦子!”常秀灵白净的面皮泛着红晕,月蓝色的粗布小衫上被汗溻湿一片,没有一点好脸色给丈夫看。  “让我抽口烟喘口气。”  “抽啥子抽,你看看日头到哪儿了?”常秀灵催促道。  樊老四直起疲惫的身子,一声不响挑起水桶低头走出院门。扁担上的铁钩摩擦着水桶的铁錾,把一串哗啦啦的响声留在他高大的身影后面。  羊街旮旯在羊街东南角,一面紧靠石匠庄北寨墙,一面紧挨羊家祠堂后壁,是一段不能称作街的半截巷,只有几户人家,分明不是风水宝地,却有一口好井。井有三丈多深,呈瓮形,口小底宽,四季水位不变,冬暖夏凉,井底乌黑。樊老四挑着水桶疾步往前走,肚子咕咕响,桶鋬儿在铁钩上哗啦哗啦,这声音不知怎的就令他想起义和团的锣鼓。他头有点晕,走上井台把桶挂上井绳,往下看看,深深的井底有一小块天,有波纹有云影也有刀光,有大师兄也有死去的兄弟们。他撒手放开辘轳,水桶迅速下垂,也许是他突然头晕,也许是他只顾往井底看,哗哗转动的辘轳把子猛地打在了他的后脑勺上。  常秀灵等水等得心急火燎,小儿哭,大儿闹,她忍不住嚷道,哭啥?是你爹死在井台上了?小儿睡着了,大儿仍在叫疼,秀灵喝令不哭!但四岁的龙娃还哭,不断吵痛。秀灵恨恨说:我叫你痛去!随手一拳打在龙娃头上,不料正打着已有半个馍大小的疱子,痛得龙娃大声嘶叫。秀灵一看大儿子满头脓血,急忙找块布给他抹拭干净,自己则随着儿子的哭声也痛哭起来。也许是因为脓血流出后疼痛减轻了些,大儿子渐渐也睡着了。听到两个儿子轻微的鼻鼾声,常秀灵忽然想起去井上挑水的男人。她丢下手中的水瓢,气冲冲走出院门。太阳直射下来,地面像烧红的鏊子变成灰白色,冒出微微的轻烟。她从阴暗的房子一出来,炽烈的光线猛地堵住了她的双眼,她停下脚,用力把眼睁开,眼前一片噼啪乱跳的金星。四周无人,空巷阒寂,连狗叫声都没有。正是歇午晌的时候,农人吃罢饭在屋内歇着呢。她再往前看看,井台上也无人,心想这人到哪儿去了?去隔壁羊二堂家找烟抽了?抽烟就那么当紧?连饭都顾不得吃?她不无埋怨地又向前走几步,看到了井台上的水桶和扁担,但水桶只有一只。井绳下垂,那只桶搁在扁担旁边,一副孤零零的无依无助的样子。

滔滔黄河 问山 作者简介

  范若丁,原名范汉生,河南汝阳人,少时在家乡和开封读书,1948年参加革命,后到武汉、广东从事过多种工作,曾任花城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花城》杂志主编。长期坚持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集《并未逝去的岁月》《相思红》《暖雪》《莫斯科郊外》《皂角树》《记忆的尊严》和长篇小说《在莫斯科》《旧京,旧京》等,曾两度获广东省鲁迅文艺(文学)奖,两度获秦牧散文奖等。主持策划编辑的《港澳大百科全书》《世界诗库》《20世纪外国文学精粹》等国家重点图书,影响深远,两度获中国图书奖等国家大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