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人权:中国道路

人权:中国道路

作者:刘杰著
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67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53.9(5.5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人权:中国道路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8550015
  • 条形码:9787508550015 ; 978-7-5085-5001-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人权:中国道路 内容简介

中国是从社会普遍缺乏人权意识、国家严重缺乏人权保障资源的状态中开始人权建设的,这注定了中国必须走出一条与自身国情相适应的人权道路。对1个多世纪以来、尤其是过去30多年中国的人权发展实践进行经验提升,进而对其间蕴涵的内在逻辑作出规律性的理论抽象和普遍性的价值阐释,为中国的人权道路提供合理性和合法性支持,是本书写作的基本出发点。 人权的中国道路不仅是过去1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历经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而渐进式走出的一条始终与国家建设和民主进程相一致的独特道路,同时也是随着中国的进一步成长和民族复兴目标的逐步实现而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的动态进程。这样的道路与中国的发展步伐和民众的权利诉求相一致,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权发展道路一起构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共生并存的世界人权发展局面。

人权:中国道路 目录

绪论
**章 人权的中国道路:内涵、价值与内生逻辑
一、基本概念的再辨识
二、中国人权道路的价值特性
三、合法性支持
四、中国人权道路的内生逻辑
第二章 中国人权道路变迁和衍进的历史脉络
一、专制困境与晚清政府保障人权的失败尝试
二、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人权发展的曲折经历
三、新型道路的萌芽:根据地时期的人权建设
四、新中国早期:探索一条人权保障的新道路
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人权道路的渐进形成
第三章 理论创新:中国人权道路的思想基础
一、“西学东渐”与人权思想的引进
二、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为建构的中国人权观奠定基础
三、毛泽东的人权思想:对中国特色人权理论的初步探索
四、邓小平的“以人为本”人权思想
第四章 中国式民主与中国的人权道路
一、中国式民主:人权道路的核心价值与制度基石
二、中国式民主与西方式民主:不同民主理念决定人权道路的不同选择
三、中国式民主的发展取向:为人权道路提供新的目标指引
四、中国式民主凸显人权道路的制度优势
第五章 在制度化和法治化轨道上保障人权
一、人权保障的制度化和法治化进程
二、人权的制度化和法治化保障
三、以制度化和法治化方式提升人权保障水平
第六章 嵌入式人权保障体制:中国人权道路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
一、中国共产党在人权保障体制中的领导地位
二、人权保障体制中的政府职责
三、功能嵌入:中国人权保障体制的主体构成
三、人权保障的主体资源吸纳
五、人权保障的运行机制
第七章 比较视角下的中国人权道路:世界人权发展的多元抉择
一、人权理念的世界性传播
二、不同国家人权道路的多元化选择
三、文明的多样性决定人权道路的差异性
四、人道主义干预:对人权道路自主选择权的挑战
第八章 中国人权道路的普遍性寓意:在开放和合作中发展人权
一、中国是世界人权发展的积极参与者
二、中美人权对话:在差异中寻求共识
三、为人权发展提供多元选择:中国人权道路的普遍性意义
第九章 发展中的人权道路:人权建设的新态势和新导向
一、中国人权道路的经验性成就
二、变迁中的人权建设生态
三、转型与中国人权发展的双重制约和难题
四、以人权建设推动国家建设和国家成长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人权:中国道路 作者简介

刘杰,1965年生,199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上海政治学会副会长。个人出版过《国际人权体制》《当代美国政治》《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人权:中国道路》等专著13部,发表《党政关系的历史变迁与国家治理逻辑的变革》等学术论文200多篇,曾20多次获国家和上海市优秀学术成果奖。近年来主要从事中国政治发展、人权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