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新经学(第十辑)

新经学(第十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1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31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54.6(6.2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新经学(第十辑)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8180451
  • 条形码:9787208180451 ; 978-7-208-18045-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新经学(第十辑)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一百多年来,随着西力东移与西学东渐,经学遭到国人蔑弃,仅仅成为新的以西方文化为参照系的历史研究的对象。由此造成的后果之一,则是中国文化自身的失语,中国文化失去了表达自身的能力。几年前,中国学术界重提有关“中国有无哲学”的话题,便是这一失语仍在延续的一个表征。 经学的失语首先影响了中国文化的自我意识。潜藏在晚清以来古今中西争论背景之后的,其实是建立在经学体系之上的传统学术无法在短期接纳西学,从而引起的文化上的心理紧张。这种紧张在国力不振之际表现为文化上的盲目自戕,在国力稍苏之时则表现为观念上的盲目自大。如何摆脱这两种盲目状态,有赖于从学理上改造经学的历史形态,使之在现代重现焕发生机。这是需要几代人为之不懈努力的事业,绝非如时下所谓儒学在大陆的复兴,更多地只是一种立场上的自我宣示。其尤下者,则把经学重新打造成一种宗教式的意识形态,只许信仰,不许质疑,这不利于时下中国文化的重建。 经学的缺位还影响了对中国文化的历史理解。新文化运动以来,科学主义逐渐在中国思想界甚嚣尘上。反映在人文领域,则是以科学派新史学为中心的整理国故运动以及种种以论代史、自命科学的历史研究。这些研究尽管不无所见,但总的来说用一套与原有知识系统相异的理论或方法对经学加以剪裁,扭曲了经学自身的表述逻辑,妨碍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理解。因此,即便只是正本清源,也同样需要加深对传统经学的研究。

新经学(第十辑) 内容简介

本书由复旦大学历史系邓秉元教授主编,分学术遗札、经学义理、古典新诠、经义阐微、经学历史和圆桌会谈几个部分。学术遗札收录任铭善致锺泰的多通信札,既有对传统学术的阐发,也有前辈学人的交往。古典新诠收录了关于《老子》古本的校读和对《老子》第五章的解析,基于传统经典文献,于古今学术方法能够取精用弘,既说理透辟,复抉发新义。经义阐微对《春秋》“隐公继位”和朱熹《大学章句》中“明明德”注提出了新的解释,皆能自圆其说。经学历史有对《武成》、《尝麦》性质的探讨,有对清代经学的重新理解,各文依据文献,议论扎实,体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准。

新经学(第十辑) 目录

目録

學術遺札

任銘善致鍾泰札四十通 吴格整理/1

經學義理

體用相待的本體論

——道體論儒者的選擇 楊儒賓/27

寬政博士古賀精里的朱子學思想釐探 林宣佑/67

古典新詮

文内文外解《老子》

——第五章 勞悦强/103

古本《老子》校讀釋·《道經》五

——七十三至七十七章 劉志榮/132

經義闡微

《春秋》“隱公繼位”發微 鄧秉元/147

《孟子》、《穀梁》大義相通論 黎漢基/176

朱學心論建構

——以《大學》明明德注爲基礎 郎嘉晨/189

經學歷史

《武成》非兩漢《尚書》篇章考 章寧/217

歲典與月令

——《逸周書·嘗麥》性質研究 黄國偉/231

新輯毛奇齡佚札八通考釋 胡春麗/247

作爲經世之學的經學

——論桂文燦《經學博采録》對經學的新詮釋 董鐵柱/262

圓桌會談

考古證史話新知

——華夏文化源流之管窺 陳强/281

敬慎威儀

——容禮學心法論 張德付/304


編後記/325

稿約/330


展开全部

新经学(第十辑) 作者简介

邓秉元,原名邓志峰,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经学、经学史、思想史,著有《王学与晚明的师道复兴运动》、《新文化运动百年祭》、《孟子章句讲疏》、《周易义疏》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