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讲述十四五:我们的上海 共同的未来

讲述十四五:我们的上海 共同的未来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432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70.6(7.2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讲述十四五:我们的上海 共同的未来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7856055
  • 条形码:9787547856055 ; 978-7-5478-5605-5
  • 装帧:8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讲述十四五:我们的上海 共同的未来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已经实施了14个五年规划,2021年是新一轮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和市、区级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已经陆续编制完成,重视以规划编制实施引导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传统经验和做法。以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在市场经济和开放大环境之下,编制规划的重点和方法要与时俱进。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转变;经济计划向综合性规划的转变;规划编制方式的转变。

讲述十四五:我们的上海 共同的未来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为:新时代的发展规划工作,新阶段新起点,功能篇,城市篇,民生篇,共152篇文章,内容涵盖上海十四五规划的方方面面,涉及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强化高端产业引领、提升国际文化大都市软实力、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塑造市域空间新格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深化改革,以及高品质生活、教育、健康、老龄化、增进民生福祉。

讲述十四五:我们的上海 共同的未来 目录

综 述 篇

001 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的主要特点 / 阮青

001 新时代的发展规划工作

002 从历史中走来,在历史中绽放光彩的发展规划 / 王思政

004 全过程参与发展规划编制: “全过程民主”的生动实践 / 戴柳

006 找准问题,精准建言 / 陆月星

008 人民建议征集助力“十四五”规划编制 / 王剑华

010 倾听“后浪”声音,谱写城市未来 / 周建军

2 万多条市民意见建议:“十四五”,你*期待的改变是什么? / 013

015 新阶段新起点

017 客观认识上海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基础 / 黄超明

018 以党中央对上海的战略定位引领未来发展 / 吴新华

020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中辩证思考和谋划上海发展 / 马海倩

023 服务构建国家新发展格局,打造成为中心节点和战略链接 / 高骞

026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科学谋划上海发展 / 张学良

030 如何理解上海 2035 年远景目标 / 沈立新

032 创新性和延续性相结合,考量未来五年上海发展的目标指标 / 赵方捷

全球宏观发展趋势研判 / 021

构建新发展格局 / 025

长三角专家献策上海“十四五”发展 / 028


功能篇

037 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

039 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进展与启示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043 促消费、扩投资,持续增强上海经济发展的韧性 / 郭宇

045 聚焦“五型经济”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 / 魏 陆

047 在新起点上深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陶昌盛

049 以人民币为特色、以金融市场为基础,深化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 汪小亚

051 抢占金融科技制高点,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持续培育竞争力 / 井贤栋

053 全面谋划推动国际贸易中心能级提升 / 张国华

056 增强枢纽功能,推动国际贸易中心再上新台阶 / 沈玉良

058 扩充大宗商品指数应用场景,提升“中国价格”全球影响力 / 朱军红

060 从基本建成到全球引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回顾与展望 / 真 虹

062 国际港口发展趋势与上海智慧港口建设 / 张 欣

064 稳步推进上海智慧机场建设 / 周俊龙

东京发展经验及其对上海的启示 / 040

开拓消费提质扩容的突破口 / 044

总部增能行动 / 046

新型国际贸易创新发展行动 / 055

建设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专项行动 / 055

067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069 以制度创新驱动上海国际科创中心核心功能提升 / 黄礼彬

070 释放基础研究新潜力,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 / 朱启高

072 加快推进研究型大学向创新型大学转变 / 林忠钦

074 思创新、聚人才、建生态,更好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 张强

076 新型研发机构:推动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生力军 / 王果

079 以知识产权升级思维助力上海科技创新发展 / 丁文联

081 如何吸引人才:夯实科研基础,优化制度设计 / 蒲慕明

082 “科、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张江国际一流科学城 / 付军

085 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

087 继往开来再续新篇,推动上海产业再续辉煌 / 谢今明

090 全力构筑新时期“上海服务”品牌战略竞争新优势 / 赵瑞颖

092 打造高端产业集群,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 刘平

095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 / 张卫

097 提高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链完整性和协同能力 / 傅大煦

099 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实体经济要在基础研究和行业应用上下功夫 / 徐立

101 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的上海产业发展格局 / 李如心

103 加快以数字技术推动上海传统汽车企业转型升级 / 祖似杰

104 将长兴岛打造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基地 / 吴召忠

105 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抓手,引领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 马梅

107 推动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业专业化、国际化发展 / 朱庆阳

109 聚焦重点领域,创新推动生活服务业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 郑惠强

113 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

115 把握开放*大优势,做制度型开放的“探路者”/ 贺小勇

120 更好发挥临港新片区改革试验田作用 / 唐浩

124 逆势而上、化危为机,持续办好进口博览会 / 朱贻文

126 放大进口博览会溢出带动效应,打造海外资源进入中国的中转站 / 薛迎杰

128 优化提升上海“一带一路”桥头堡功能 / 张丽

130 以重大项目为引领,开辟外资利用新空间 / 罗长远

什么是制度型开放? / 117

推进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 / 118

虹桥商务区的新使命: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区域 / 122

演变:从虹桥商务区到虹桥国际开放枢纽 / 122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突破和亮点 / 123

133 提升国际文化大都市软实力

135 提升城市“软实力”:深入推进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 / 王亚元

138 上海文化的内在景深与传奇魅力 / 周武

140 建设更高质量的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蒯大申

143 公共文化空间如何走出文旅融合的创新发展之路? / 符湘林

145 文化赋能城市空间,艺术引领品质生活——打造“亚洲演艺之都”/ 张颂华

147 完善工业存量资源盘活机制,为新动能提供更大发展空间 / 夏雨

150 创意活色,文化生香——释读国际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 沈杰

152 为软实力注入“年轻力”——看上海如何迈向“全球电竞之都”/ 戴焱淼

153 实施倍增计划 打造高峰工程 全面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 / 方世忠

156 全面推进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 / 徐彬

158 紧扣时代脉搏,服务城市战略:上海国际体育赛事四十余载发展历程回顾 / 杨亦斌

全民健身新时尚,在已建城市空间中寻找运动的“金边银角”/ 161

163 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165 坚持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加快建设国际数字之都 / 钱晓

167 上海应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抢占数字货币制高点 / 杨燕青

169 战略升维:塑造上海产业发展的数字竞争力新维度 / 盛雪锋

171 升级“一网通办”,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 / 朱宗尧

173 “一网统管”如何在“统”上做文章? / 赵勇

175 加强政府数据治理,夯实数字化转型的制度基础 / 高富平

177 新基建:构筑数字时代的新结构性力量 / 徐宪平

179 5G 的前世今生 / 蒋志江

181 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相结合,建设布局新型充电设施 / 姚瑶

183 上海智能网联汽车的新发展与新机遇 / 涂辉招

平台经济汇聚供需发展潜力 / 168

数字贸易推动全球经贸关系变革发展 / 170

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效应初步显现 / 170

实施上海版“新基建”四大建设行动(2020— 2022 年)/ 178


城市篇

187 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189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成效与重点 / 谭盛源

191 面向未来的长三角创新协作分工体系 / 曾刚

192 对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的四点思考 / 薛美根

194 长三角如何打造世界级制造业集群 / 王振

196 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一体化协同善治中的上海角色 / 陈雯

198 发挥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手棋和突破口作用 / 杨波

200 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这个“枢纽”如何连接起三省一市政府 / 傅晓

204 长三角成立跨区域投资平台,正当其时 / 池洪

行稳致远:记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这五年 / 202

207 塑造市域空间新格局

209 市域空间格局规划演变 / 葛寅

211 市域空间新格局:既强调全域视野,又注重局域重点 / 唐子来

213 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如何保护和开发:以“活化”为核心 / 罗宝瑜

216 新城建设的四个“发力点”/ 范宇

228 宝山:全面建设科创中心主阵地,谱写上海“北转型”新篇章

229 金山:全力打响“上海湾区”城市品牌,创造上海“南转型”新奇迹

230 崇明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立区、兴区、强区

徐汇:构筑艺术与人工职能“双 A 战略”引擎 / 214

黄浦:打造世界级地标性商圈 / 214

拥有一半苏州河岸线的普陀区,如何发展苏河水岸经济 / 215

嘉定新城:建成沪宁发展轴上的枢纽节点与国家智慧交通先导试验区 / 218

青浦新城:高颜值、*江南、创新核的未来之城 / 220

松江新城:未来之城 / 222

奉贤新城:超越、跨界、破圈 / 224

南汇新城:新在哪里,特在何处? / 225

“十四五”期间,这三大区域地域如何实现四个“互”/ 227

233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235 都市乡村要保留,更要振兴 / 蔡友铭

238 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以金山区廊下镇为例 / 沈文

240 张江镇乡村人才公寓的探索 / 尹晓萍

241 如何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 / 马韧

245 金山区待泾村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作价入股新途径 / 方志权 张晨

“十四五”乡村振兴具体抓什么? / 237

美丽乡村建设案例:金泽镇莲湖村 / 243

家庭农场走出生态循环农牧共赢新路子——以松江为例 / 247

251 加强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253 夯实上海发展之“基”——持续提高基础设施体系现代化水平的思考 / 沈俊逸

256 上海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历程和未来展望 / 李俊豪

259 共建立体融合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 / 齐峰

261 一子落而全盘活,高水平谋划浦东综合交通枢纽 / 高岳

264 深入推进公交优先,持续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 陈必壮 顾煜

266 精细化绿色化打造城市货运体系 / 张戎 吴云强

268 上海能源发展与安全保障 / 姚珉芳

270 双管齐下,精准管理,让居民喝上放心水 / 顾玉亮

272 以临港地区为例,谈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经验和做法 / 张辰

275 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277 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品质 / 宋贺敏

279 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实现碳排放达峰 / 程鹏

281 探索绿色金融发展,助力上海实现碳达峰 / 李瑾

283 以低碳技术推动上海“双碳”目标高质量实现 / 唐忆文

285 打造水清岸绿、生态宜人的滨水空间 / 周建国

286 稳步提升大气环境质量:重点关注产业与交通领域 / 黄成

288 可回收物回收的上海实践:全程可追溯的运营管控模式 / 田冠雄

290 循环经济的探索与实践:以塑料废弃物为例 / 郭建利

292 千座公园计划: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 / 管群飞

294 进一步将郊野公园打造成“市民休闲好去处”/ 郭陶然


民生篇

297 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

299 围绕“七有”推进全周期民生改善, 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 孔媛

303 上海社会发展与民生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未来趋势 / 杨雄

305 上海市民 2025 年美好生活愿景调查 / 零点有数城市创新事业部

308 深化完善公共服务,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 王俊

310 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一流教育

312 以综合改革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 沈炜 王平

314 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常生龙

316 开展青少年科学创新教育 / 娄维义

317 持续推进一流教师队伍建设 / 李兴华

318 推进家门口每一所学校建设,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 / 杨振峰

320 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 / 束金龙 许开宇

322 以产教融合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 丁晓东

324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325 着力推进健康上海建设

326 服务高品质生活和城市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健康上海建设 / 邬惊雷

328 上海医疗卫生改革的回顾与发展展望 / 许速

331 “双轮驱动”应对特大城市慢性病危机 / 吴春晓

333 建设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全面提升医疗服务品质 / 罗力

334 加快建设健康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全球健康城市典范 / 甘荣兴 陈大明

336 以“一个体系”与“五个医保”保障病有所医 / 夏科家

338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339 试论上海市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 彭希哲

341 幼有善育 积极扩大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和托育服务 / 上海市托幼协会

342 构建“三高一多”的养老服务体系 / 陈跃斌

349 “十四五”上海安宁疗护服务的发展目标与对策 / 吴乾渝

351 增进民生福祉

352 多措并举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发展 / 严荣

354 加快老旧公房“批量加梯”有何妙招 / 厉蕾

356 延迟退休:缓解老龄化压力的有效方案 / 封进

358 打造有爱无碍 促进融合发展 / 王爱芬

360 如何在社区打造家门口一站式服务综合体 / 刘尚宝

推进学生体育美育发展 / 315

教育数字化的探索与实践 / 319

应对重大传染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与启示 / 329

社区嵌入式养老——创新整合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 344

智慧养老——逐步打造“像网购一样方便”的养老服务平台 / 345

积极加强老年认知障碍照护 / 346

大力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 / 347

好好告别:安宁疗护病房里的沉默与对话 / 350

363 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365 筑牢风险防控底线,共建安全韧性城市 / 孙建平

367 如何增强城市管理网格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徐汇区为例 / 卢义耀

369 运用社区分类治理工作法,提升基层疫情防控实效 / 唐朝

371 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 魏瑛

376 基层立法联系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展示 / 胡煜昂

377 美丽街区精细化管理:小马路变身“网红”街 / 杨莉萍

上海社会组织发展回顾与展望 / 373

381 全面深化改革

383 探索上海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方向和路径 / 权衡

385 法治,是*好的营商环境 / 罗培新

388 提升专业服务能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 刘樱

389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阶段性特征及重要举措 / 徐珺

391 把法治修炼成上海的城市涵养 / 程金华

392 健全机制、创新方式,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地实施 / 王永刚

上海优化营商环境 4.0 版:聚焦加强改革系统集成 / 387

394 附录

394 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时间轴

396 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大事记

400 后记


展开全部

讲述十四五:我们的上海 共同的未来 作者简介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市政府组成部门。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挂上海市物价局牌子。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设内设机构22个。直属单位有:上海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上海市价格认证中心、上海市价格监测与成本调查队、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培训中心、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息中心。“澎湃新闻”创办于2014年。结合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新闻基本价值传承,是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的L跑者之一。截至2021年5月,“澎湃新闻”APP端安装用户已超1.86亿,日活用户达到1065万,每日全网阅读数超过4.5亿。2017—2020年,“澎湃新闻”获得中国新闻奖、亚洲出版协会SOPA、美国SND全球数字媒体设计大奖等近150个国内外奖项荣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